盛世湘黔网 首页 盛世湘黔 城事热报 查看内容

松江磅礴激浪 苗乡璀璨辉煌——松桃苗族自治县60周年巡礼

2016-11-10 23:01| 发布者: cnxqw| 查看: 32310 |原作者: 徐安军|来自: 多彩贵州网

摘要: 松江磅礴激浪 苗乡璀璨辉煌   ——松桃苗族自治县60周年巡礼 松桃全景图(滕树勇/摄)   六十华诞歌盛世,神奇苗乡铸辉煌。   60年风雨兼程,60年历程辉煌!   60年来,松桃苗族自治县——这颗镶嵌在中国 ...

松江磅礴激浪 苗乡璀璨辉煌

  ——松桃苗族自治县60周年巡礼

松桃全景图(滕树勇/摄)

  六十华诞歌盛世,神奇苗乡铸辉煌。

  60年风雨兼程,60年历程辉煌!

  60年来,松桃苗族自治县——这颗镶嵌在中国西部黔东大地、湘黔渝边区武陵山腹地的璀璨明珠,历经沧桑巨变,正绽放出绚丽夺目的光彩!

  60年,松桃,这个全国最早成立的5个苗族自治县之一,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实现了一次又一次飞跃,书写了一页又一页华丽的篇章。如今,正以崭新的姿态,深入推进“五县五化”发展战略,奋力建成贵州经济强县!

  抚今追昔团结奋进

  逶迤的松江河,豪情追梦,气象万千。

  跨越60年的巅峰,这里,创造了属于松桃人的荣耀!

  松桃,这个古有“地接川楚,位遏三湘”的苗族自治县,从神奇厚重的民族民间文化中走出,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相辉映中谱写了辉煌的发展历程!

苗乡幸福和谐(黄前生/摄)

  松桃苗族自治县是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贵州省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和全国五个苗族自治县之一,人口74万,其中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68.1%,是黔东北地区至今唯一保存苗族语言、服饰、风俗习惯等民族特征显著的一个自治县。

  长期以来,松桃深入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全县上下呈现出民族团结进步的大好局面,经济社会发展一派欣欣向荣,苗乡大地日夜编织锦绣与美丽,一个团结拼搏、开放争先的崭新松桃呈现在世人面前!

  回首来路,足音铿锵。自治县成立初期,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单一,城镇化建设以及社会治安环境相对薄弱。广大干部群众面对百业待兴、一切从头开始的局面,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从困境中走出,在逆境中崛起,奋发进取,跨越赶超!

  风华六秩,苗乡蝶变。6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历届松桃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团结奋进,艰苦奋斗,不断巩固和加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先后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等“国字号”荣誉称号。

  快马扬鞭跟党走奋力赶超铸辉煌,历经60年辉煌历程,全县上下正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实施“五县五化”发展战略,阔步迈向同步小康的新征程!

  砥砺奋进铸就辉煌

  苗乡大地起宏图,天翻地覆慨而慷。

  一组组发展数据,一件件民生实事,一个个工程项目,一项项发展成果,一次次历史跨越……让今天共享发展成果的松桃人民深感自豪、倍加幸福!

华灯初上的松桃夜景(罗登权/摄)

  60年来,松桃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综合实力持续增强。从解放思想,艰苦奋斗,到加速发展,推动跨越,松桃不断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5年,全县地方生产总值达103.45亿元,是1956年的708倍,是2006年的5.2倍;财政总收入达10.25亿元,是1956年的1035倍,是2006年的7.5倍;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6.25亿元,是1956年的97500倍,是2006年的19.3倍;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4亿元,是1956年的334倍,是2006年的4.9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103.8亿元、68.7亿元,是2006年的6.1倍、9.5倍。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43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03.4亿元,苗王城、潜龙洞进入全省100个旅游景区行列。今日之松桃,生机勃勃,繁荣昌盛。

松桃经济开发区一角(黄前生/摄)

   60年来,松桃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三次产业经济结构比由1956年的85:2.2:12.9调整2015年的22.6:33.8:43.6,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一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优质花生生产基地县”、“全国茶叶科技示范基地县”等。截至2015年,建成5个省级、7个市级、15个县级农业园区,实现园区乡镇全覆盖,入驻龙头企业87家,实现农业总产值40.65亿元。二是工业经济实现强势崛起。依托资源优势,不断壮大工业经济总量,基本形成了以锰资源精深加工为龙头,农特产品加工、新型建材等特色产业为主导的工业经济体系,工业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截至2015年底,全县工业企业达12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7家,民营经济实体户数达20443户。建成了贵州松桃经济开发区,形成了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三是文化旅游实现了蓬勃发展。2015年全县旅游总收入达24.5亿元,“绝技苗乡、神奇松桃”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四海名扬,赢得四方宾朋高度赞誉。

长兴堡镇街景-(罗登权/摄)

   60年来,松桃城乡统筹深入推进,美丽苗乡日新月异。持之以恒的加大城乡建设,完成四轮总体规划修编,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5.2平方公里,县城规划面积拓展到58.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0%、城镇绿化率达37.1%,形成“一轴两翼三区”城市新格局。建成七星广场、世昌广场、九龙湖广场等大型广场,建成城南公园、丹霞公园,启动飞灵峰、观音山、十里松江画廊等景区景点建设,形成“七星耀松桃、五水汇金龙”的美丽山水城市新格局。相继建成松江大桥、彩虹大桥、希望大桥、梵净山大道、花鼓大道、湘渝大道、平块大道、桃源大道、景山大道、九龙大道等多条城市主次干道,“四纵八横”城市路网形成。围绕“山水县城、特色乡镇、美丽农村”的总体要求,城市品位和承载能力显著提升;成功打造出孟溪镇、长兴堡镇、正大镇等明星乡镇,小城镇建设成效凸显;强化城乡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成功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城乡统筹发展显著增强,美丽、幸福新松桃脱颖而出。

松桃交通大动脉(滕树勇/摄)

  60年来,松桃基础设施不断改善,配套水平大幅提高。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56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0.7公里、省道169.4公里、县道167.5公里、乡道347.9公里,杭瑞高速、松从高速、迓大二级公路、松印二级公路相继通车,境内铜仁凤凰机场联通八方,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交通环境大大改善。建成市政道路12.5公里,硬化通村路1558公里,干线公路通行能力显著提升,农村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建成了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和“五小”水利工程,解决了42.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14平方公里;开展病险水库加固治理43座,建成堤防工程30千米。先后修建了1座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6座110千伏变电站,12座35千伏变电站。建成通信基站800座,网络覆盖率达98.9%。如今的松桃,正以良好的环境,喜迎四方宾客前来观光旅游、投资开发。

苗家儿女打起欢乐的花鼓庆祝丰收

  60年来,松桃社会事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幸福。不断加强和改善民生,深入推进社会事业发展。近年来更是大力实施“民生和县”发展战略,美丽苗乡更加和谐。“十二五”期间,共减少贫困人口12.3万、18个乡镇“减贫摘帽”,实现了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跨越。实施新农村建设试点60个、农村危房改造2.5万户、房屋立面改造1.6万户;完成廉租房建设3550套、教师公租房建设1060套、城市棚户区改造5666户。投入14.5亿元,实施各类教育工程603个,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两基”、“普实”顺利通过复查验收;实现高中县城化、乡村幼儿园全覆盖。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启动民政福利园区建设,敬老院实现乡镇全覆盖。农村低保涉及36.7万人次,发放救助资金22.4亿元,发放城乡医疗救助金9638.5万元,救助58.4万人次。农村卫生、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健全。新农合参保率达99.1%。深入推进平安建设,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县连续9年无重大刑事案件和重大群体性事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绩效考核多年位居全省前列,群众安全感连续九年保持在90%以上。

松桃县城全景

   60年来,松桃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活力显著增强。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深入推进各项制度和机构的改革,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完成政府机构改革,4个乡镇改办事处,6个乡改建镇。完成53户国有企业改制。深化投融资改革。完成城市公共交通改革、医疗体制改革、教育综合改革。推进土地、林权等改革,农村要素市场逐步形成。“十二五”期间招商引资项目231个。深化区域经济合作,与苏州等地协作发展取得新成效。

  辉煌六十载,幸福新苗乡。百姓生活的变化,见证了60年辉煌的变迁。松桃人民祖祖辈辈苦苦追寻的丰衣足食梦、楼房梦、上学梦、家用电器梦、医保梦、手机梦、汽车梦等等一系列美好梦想,都一一得到了实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76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643元,人民生活幸福美满,美丽新松桃处处呈现出团结、和谐、幸福的景象。

  松江激浪,气势磅礴。60年来,松桃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业绩,谱写了浓墨重彩的历史篇章!

  继往开来再谱新篇

  时雨点红桃千树,春风吹绿柳万枝。

  60年的辉煌成就,为松桃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6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为推动松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今天的松桃,将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辉煌成就和大好局面。

  风帆劲举需助力,破浪前行正当时。“十三五”时期,是松桃跨越发展、后发赶超的重要战略机遇期,60周年,将成为松桃向新的高峰攀登的新起点。在继往开来的新征程上,我们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五大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为总纲,以脱贫攻坚统揽松桃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围绕主基调主战略,深入推进“五县五化”发展战略,走好“六条新路”、推进“六区共建”,团结拼搏,锐意进取,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的崭新业绩,奋力谱写自治县加速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崭新时代篇章! (徐安军)

励精图治六十年神奇苗乡换新颜

  ——松桃自治县经济社会60年发展综述

旧城改造一角(黄前生/摄)

  60年来,伴随自治县诞生的礼炮,乘着苗乡前进的巨轮,宛如穿越一段时空隧道,恍然置身于一片全新的天地:60年里,松桃苗族自治县与祖国发展同频共振,也由一个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单一,发展严重滞后的老、少、边、穷县向创新开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城市迈进,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先后深入实施了“工业兴县”、“农业稳县”、“旅游活县”、“开放强县”、“环境立县”;“优化环境、塑造形象,融入湘渝、扩大开放,整合资源、讲求质效,抢抓机遇、建设小康”和“环境立县、产业富县、城镇兴县、民生和县、人才强县”,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文化旅游产业化、社会和谐化”的“五县五化”发展新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改革,在艰苦创业中探索,在攻坚克难中拼搏,在争先创优中奋进,创造了全县经济发展的辉煌业绩。

  这是一组激动人心的数据:2015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实现103.45亿元,是1956年1460万元的709倍;粮食总产量达23.99万吨,是1956年8.54万吨的2.8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03.4亿元,是1956年53万元的19509.4倍;财税总收入实现10.24亿元,是1956年76.05万元的1347倍,其中:县级财政收入也从1956年的76.05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59318万元,增长了779倍;1995年至今是该县财政经济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财政收入连续20多年保持高速增长,2005年一举突破1亿元大关,到2014年突破10亿元大关,平均一年增长1个多亿,一年跨越一个台阶,其间增长最快的2007年增速达72%。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643元,是1956年26元的255.5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03.8亿元,是1956年12万元的86500倍。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尤其是“十二五”以来,松桃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增幅连续5年跃居铜仁市前列。今年1至9月,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78.6028亿元,同比增长13.2%;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6003亿元,同比增长12.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5896亿元,同比增长21.5%;完成财政总收入9.0328亿元,同比增长11.9%;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3.9721亿元,同比增长1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3143亿元,同比增长13.3%;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31.1181亿元,同比增长40.7%;金融机构贷款余额83.0969亿元,同比增长23.2%。

  60年来的松桃经济社会发展,切换成一幅幅画面,一幕幕,似昨日,似今朝,在长轴的转动中,一个个展现: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自治县成立60年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中央先后出台的15个涉农“1号文件”,奏响了松桃人民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的主旋律。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趁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兴修梯田,大搞水利,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生产实现了由单一粮食生产向多种经营方式转变、从自给自足的产品农业向设施、生态、特色、高效农业转变、由以粮为纲的温饱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变,改写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历史。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松桃逐步形成了畜牧、烤烟、茶叶、中药材四大农业主导产业。

正大生态荼园采茶场景(黄前生/摄)

  从盘石镇充满生机的种草养畜,到正大镇绿意盎然的茶叶,从孟溪镇的多种能源生态农业模式,到长兴堡镇农业观光园,从太平营乡的葡萄经果园,到普觉镇的农业循环生态园,苗乡松桃,特色产业五彩斑斓。

  从孟溪、长兴、迓驾的一个个崭新漂亮的小城镇,到响水洞、大湾、苗王城、界牌一个个整洁有序的新村落,松桃崛起一个个靓丽的新农村。

  丰收的田野,富庶的特色产业,密如繁星的城镇村落,无不是60年来松桃农业农村沧桑巨变的符号。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该县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总体水平步入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在国民经济中,一产比重逐年下降,二三产比重快速提升,生产总值的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73.2、12.1、16.8发展为2015年的22.6:33.8:43.6;粮食产量达到26.8万吨,是1978年的1.9倍;农、林、牧、渔总产值达167801万元,是1978年的22.6倍;畜牧业产值达6.8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0.44%,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78亿元。全县已新建养殖小区33个,新增规模养殖大户680户。

  坚持走“农业产业化、产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发展之路,搭建“一区四园”产业平台,孵化9个“园中园”,成功建成全省唯一获“全国绿色化示范经开区”称号的贵州松桃经济开发区。粮经比达40:60。引入华西希望集团、铁骑力士等农业龙头企业87家,投资2亿元建成200个家庭农场,年出栏优质商品肉猪20万头,覆盖437个行政村5000户贫困户,实现分红187.73万元。引进阿里巴巴、京东商城、华商街等电商企业46家,建立电商服务站71个。坚持“文旅结合、农旅结合、城旅结合”理念,形成了“一路一廊四线六景”布局。建成5个省级、7个市级、15个县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实现园区乡镇(街道)全覆盖,入驻龙头企业87家。

  工业经济迅猛发展

东城新区新貌(黄前生/摄)

  如果把松桃60年的发展比作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那么工业则是这幅画卷上最鲜艳的彩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手工作坊到现代化企业,工业已成为全县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已成为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拉动力量,农业产业化的主要载体,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和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这条亮丽的彩虹显示出松桃工业经济发展进程中惊人的跨越,见证着艰难而辉煌的历程,也预示着充满希望的前景。

  60年来,松桃工业逐渐发展壮大。统计资料显示:矿产资源是松桃一大优势,可开发的品种有30多个。锰储量已探明5.5亿吨,居亚州第一,享有“锰都”之称。“十五”以来,该县围绕“工业兴县”战略部署,引资建成了10家电解锰企业和2家铁合金企业。形成电解锰36.4万吨的年生产能力和锰矿石240万吨的年采矿能力;引资4.8亿元开工建设年产180万吨的高力水泥厂,有力地推动了运输、电力和餐饮服务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以锰产品加工为支撑,其他矿产品开发和农产品加工为依托的工业生产体系。

  今年来,该县锰业经济迅速增长,工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提高到了65%以上,锰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85%以上,锰产业产生的税收占全县财政收入的75%左右。锰产业直接吸纳了城镇、农村就业人员1万多人,相关的运输及配套产业吸纳就业人员3万多人,就业人员年均收入3万元以上。

  松桃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兴县”战略,全力招商引资,狠抓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成果喜人,仅“十二五”以来,共引资项目231个,签约总投资额483.17亿元,到位资金209.4亿元,连续超额完成市、县下达的招商引资目标任务。仅今年上半年,全县就新签约项目共36个,签约资金76.38亿元。到目前为止,全县工业企业发展到126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9家,年创产值已超过100亿元,全县民营经济实体增至20443户。其中,引资4.8亿元开工建设年产180万吨的高力水泥厂和引资40亿元的武陵锰业已建成投产。工业经济,已成为松桃国民经济的“火车头”。

  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自治县成立到改革开放是松桃能源工业全面打基础、起步和加快发展的时期,也是松桃能源工业曲折前进的时期。60年来,松桃投入巨资不断加强能源生产基础建设、提高能源生产科技和装备水平,增强能源生产和供应能力。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能源供需形势发生根本改变,基本摆脱了长期以来困扰松桃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瓶颈”制约。仅“十二五”以来争取国家投入14.3亿元,建设松桃电网。县境内先后修建了1座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6座110千伏变电站、12座35千伏变电站,变电总容量201.25兆伏安。2002年全县告别了无电户。

  随着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生产经营成果也显著提高,从2001年开始,该县供电量突破1亿千瓦时大关, 2009年突破10亿千瓦时。坚强的供电网络,不仅成为黔电外送的“电码头”和“桥头堡”,更为松桃推进“五县五化”和实现贵州经济强县目标撑起一片蓝天。

  城镇建设日新月异

正大镇官舟村新貌(黄前生/摄)

  60年,光阴荏苒,告别低矮的砖瓦房,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60年,日月如梭,告别泥泞的坑洼路,一条条大道四通八达;60年,岁月如歌,告别昏暗的煤油灯,一盏盏明灯光芒四射。60年辛勤耕耘,60年沧桑巨变,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松桃城镇建设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一座区位优越、贸易繁荣、风景秀美、魅力无穷的新兴城市正在崛起!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松桃,由于受经济的制约,2004年以前,松桃城镇建设非常落后,房屋低矮不平,街面狭窄,县城赃、乱、差、堵十分突出。为尽快摆脱县城建设被动落后的局面,县委、县政府加快了城镇建设步伐。

  从2000年开始,县政府投入125万元,对县城总体规划、小城镇详细规划进行了系统的修编和编制。2003年,完成了县城近期建设规划,县城局部改造详细规划,东城新区详细规划的编制和报批;2005年完成了教场坝、南门风景苑等片区的详细规划和13个规划设计方案的审查批复;2006年3月底,县城总体规划第三次修编顺利通过了省城规委组织的专业技术评审,县城详规覆盖率由2001年的12%发展到2006年初的75%,完成规划面积20.26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0万人,规划城镇化水平达25%以上。2013年完成第四轮修编,规划面积从2006年的20.26平方公里增加到58.5平方公里,规划城镇人口30万人,县城详规覆盖率由2006年的75%发展到2015年的100%。城镇化率达40%。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松桃变绿了,变亮了,变美了:2005年至2008年,该县投入资金2887万元,完成平块道路改造工程、南门汽车站至云落屯大桥改造工程、东风路改造工程、蓼皋镇北路改造及亮化工程、松江大桥建设工程等。引资3300余万元,完成了百川商贸城、一期防洪堤景观改造工程、汇丰商住楼项目。引资5200余万元,完成了蓼皋商贸城、金松商贸城、松江佳苑、河滨风景苑、华彩商贸城、教场坝及南门桥头片区改造等开发项目。引资36000万元开工建设县工商局至人武部至县酒厂片区、杨芳路片区、麻阳街片区改造。新区建设方面:投入2280余万元,完成了检察院办公楼、疾控中心办公大楼、黔东大道建设等工程;投入8400余万元,完成了县行政中心、松桃民族中学、县法院办公楼以及二期防洪堤续建、移民新村搬迁等工程;引资29000万元,完成水塘河大桥和滨江花园、星月湾宾馆等项目;引资10亿多元开发建设城南新区、金阳二期、城北新城、外滩旧城改造等。投入2.2亿元,完成了城区“白改黑”工程,建成丹霞公园、平浪坝风光带、世昌广场风光带、城南公园,启动九龙湖、飞灵峰、十里松江画廊等景区景点建设。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完成了28个乡(镇、街道)总规,乡(镇、街道)总规修编率达100%,完成13个集中建房点规划、69个小康村寨规划,“双星三规四特五村”发展体系基本形成,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在“美丽乡村”建设上,重点围绕“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等六项行动计划,完成28个“美丽乡村”示范点、13个农村集中建房点建设,有力地拉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交通发展亮点纷呈

松铜高速龙井特大桥雄姿(黄前生/摄)

  1956年至2016年,自治县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对于松桃的交通事业来说,同样是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60年。从“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身泥”的狭窄土路、砂石路,到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柏油路,再到四通八达、快捷顺畅的高速公路、等级公路、通村公路,可谓“条条大路通松桃”。

  60年来,松桃交通人遇山修路,逢水架桥,在黔东大地上书写交通发展的壮丽诗篇;以地为琴,以路作弦,弹奏出悦耳的交通发展新乐章。披荆斩棘兴交通,砸破瓶颈求发展。全县交通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从瓶颈制约向枢纽交通适应型的巨大转变。60年来,交通发展以公路建设为代表,从只有一条几近荒废的过境路起步,逐步构架起了一个内外通达的立体交通网络。

  60年来,交通部门按照“四步走”战略、“一纵一横一环”八连线和“299”公路网进行建设。

  特别是近10年来。松桃交通建设在战略调整上,实施两个转移:一是向高速公路建设转移;二是由重建设向“建、改、养”并举转移。既突出高速公路这个重点,又坚持统筹规划,注重干线公路和乡镇公路的提级改造,完善路网质量,提高通畅能力。2010年2月,迓大二级公路建成通车以后,该县在100.9公里的公路沿线布局产业带:东线建设生态茶业、油茶、中药材、草地生态养殖产业带;西线建设经果林、香菇、无公害百合、优质粮油、特色养殖产业带;北线建设优质烤烟、无公害蔬菜、生态立体养殖产业带,打造绿色通道经济、立体观光农业经济和旅游经济。

  杭瑞高速松桃段于2013年建成,全长10.54公里。总投资57.3亿元的松铜高速于2014年12月26日建成通车。全长50.4公里,他的建成大大缩短了与外界的距离。

  S304线孟溪至印江主干线。2016年元月建成。总投资6.33亿元,全长51.233公里。

  该县还按照“二横、四纵、六联线”体系布局,以扎实抓好渝怀铁路复线和二级公路等项目工程为重点,2015年10月,启动了松桃至吉首二级公路建设,2017年将建成通车。如今,无论是土生土长的松桃人还是到过松桃的外地客人,都会有这样的感概:松桃再也不是史志上记载的“山高坡陡,有路难走,土货不出,外货不入”的落后山区,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商贸名城,四通八达,商贾云集,物流天下”的现代苗乡新城,这得益于现代化交通的保障和支撑。铜仁凤凰机场、渝怀铁路、杭瑞高速、松从高速、迓大二级公路、松印二级公路以及在建的松吉二级公路和城区新修的七星大道、梵净山大道、花鼓大道、景山大道、九龙大道、桃源大道、希望大道、育才大道等路网在境内纵横交错,构筑了一个高效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一个大开放、大交融、大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

  到2015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已达5015公里,其中,通村公路2713.132公里,大小桥梁447座。已完成通村公路硬化改造1377.767公里,通村油路501.2公里。建设质量和进度在全市最前列。

  共享成果群众欢颜

 县医院组织医务人员上门义务为老人看病

  自治县60年,是经济腾飞的60年,同时也是社会事业迅速发展的60年。60年里,老百姓的腰包鼓了,人民群众享受的文化、卫生、社会保障、民政救助等社会事业也有了跨越发展。老百姓的日子不仅越来越好,特别是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

  60年里,松桃人民曾经还是吃不饱、穿不暖,从解决温饱到达到小康,经济的发展助推了松桃城乡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和提高。群众有钱了,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也得到明显改善。农村家家盖起砖瓦房、小洋楼,城里住宅楼拔地而起,家家装修豪华气派。不论农村还是城市,家家餐桌上有鱼有肉,有茶有酒,家庭用品也从最早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统“四大件”过渡到现在的电视、电脑、电冰箱、空调、小轿车等。

环境优美的松桃民族中学(黄前生/摄)

  60年里,教育投入逐年增大,教育设施明显改善,师资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两基”于2005年11月通过省人民政府验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以“两基”攻坚为重点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仅”十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9792万元,建成“义教工程”项目学校18所、“普九”工程项目学校14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学校444所,完成164所农村中小学危房的改造任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松桃先后被国家教委评为“扫盲先进县”,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扫盲金质奖”,被国家教育部评为“电化教育先进单位”,被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评为“贵州省‘两基’工作先进集体”,被贵州省教育厅评为“贵州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两基”巩固提高工作2006至2008年经省人民政府年审合格。目前,振兴中的松桃教育正走上科学、健康、和谐的发展轨道。

  60年里,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该县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把“平安”工程建设作为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健全“保稳定、创平安、促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使平安建设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2005年该县被省综治委授予“贵州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红旗县”和“命案侦破”率达100%,名列全省第一名;2009年5月18日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

  60年里,随着小康社会的建设,该县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民政救济救灾工作有效运行,特殊困难群众和受灾群众得到及时妥善安置,保证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真正实现了少有所学、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处有所居。该县群众正在充分享受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美好生活,享受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硕成果。近几年,松桃先后荣获多项荣誉称号: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国卫生县城、省文明县城、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红旗县、省优质花生生产基地县、省山木林基地县。

  成就饱含心血,创业充满艰辛。回顾60年历程,我们感慨万千、豪情满怀。只要我们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锐意创新,奋发图强,苗乡大地的未来就一定会更加辉煌。(黄前生)

作者:黄前生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