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2016年志愿服务工作回眸
“绿丝带”志愿者开展安全宣传活动。图片来源:贵阳日报
在贵阳欢乐船儿童训练中心,志愿者们和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一起玩游戏。记者 樊成琼 摄。图片来源:贵阳日报
书法爱好志愿者在绿苑小区开展“写春联送春联、欢欢喜喜迎新年”活动。图片来源:贵阳日报
贵阳市消防支队“绿丝带”消防志愿者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活动。图片来源:贵阳日报 12月1日,寒风阵阵。手臂上系着绿丝带的雷月琴和十几名志愿者一边沿着花溪河道捡拾垃圾,一边向市民宣传环境保护的意义。 雷月琴是贵阳市两湖一库环保基金会的环保志愿者,她退休后一直倾心于环保事业,三十年如一日地保护着全市人民身边的水资源。2016年6月5日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生态文明奖表彰暨生态文明建设座谈会上,雷月琴被评为“中国生态文明先进个人”,是贵州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个人。雷月琴只是贵阳市众多志愿者中的一员。截至目前,贵阳市共有实名注册志愿者65万余人,占全市建成区常住人口总数的17%。 志愿者们的身影穿梭在大街小巷间,倒映在河流湖泊中,定格在数博会、生态文明国际论坛等大型活动上,更是深深地印刻在空巢老人、残障儿童的心间,他们默默奉献着自己的爱心,把感动留在每个人的身边和心里。 2016年12月5日是第31个国际志愿者日。在2016年的志愿服务工作中,贵阳市文明办围绕创建“志愿筑城”这条主线,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加强项目建设,开展各种贴近民生的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志愿者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和“行善立德”的志愿服务理念,引领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尚。 “大数据+”推动志愿服务信息化 在大数据时代,贵阳不仅在大数据产业发展上先式先行,也依托大数据改善社会志愿服务,推动志愿服务工作的大数据建设和信息化管理。 贵阳不断完善“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建立与全国互联互通的志愿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志愿服务信息采集、分类、上传、提取、运用等环节的工作,实现全市志愿者实名“云”注册、志愿团体“云”管理、志愿项目“云”发布、志愿数据“云”分析,实时了解全市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情况,并根据“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反馈的信息,均衡志愿服务资源,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群众都能通过志愿服务受益。 “爱心银行”助力志愿服务常态化 志愿者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帮助他人,可以获得志愿服务的积分并存在社区的“爱心银行”里,利用累积的积分可以换取自己所需要的物品,也可以兑换服务……如今,花溪区明珠社区、观山湖区世纪城社区等众多社区都组建了志愿服务“爱心银行”,成为吸引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重要平台。许多人在“爱心银行”存入“爱心”,许多人通过“爱心银行”得到了帮助。 目前,贵阳市已有47个“爱心银行”,有关部门正在着手推动“爱心银行”与“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志愿筑城”奉献爱心温暖全城 2016年初,贵阳市被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确定为志愿之城第一批8个试点城市之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级、各区(市、县)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市上下一心、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创“志愿筑城”。 为全面准确掌握弱势群体和困难对象情况,贵阳全面摸底排查了弱势群体的基本情况、需要帮扶的具体内容、帮扶形式等,并建立了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障人士、困难职工登记制度,针对每个帮扶对象的实际需求,设计帮扶项目,做到服务对象精准、服务重点精准、服务目标精准。 志愿服务活动是开展志愿工作的主要载体,贵阳积极开展了邻里守望、精准帮扶、环境保护、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上网、“大扶贫”志愿服务、“春运”志愿服务、“绿丝带”青年志愿服务等活动。 在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期间,众多志愿者走进老年人家中开展护理、家政、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活动;“2016贵阳数博会”期间,600多名志愿者在会场开展服务,保障博览会顺利举办……在一个个志愿活动中,全市65万余名志愿者用爱和奉献温暖着整个城市、每一个人。(贵阳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