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湘黔旅游 景区推荐 查看内容

“插花景区” 一脚跨越黔渝

2014-10-7 03:15| 发布者: cnxqw| 查看: 33676 |原作者: 黄黔华|来自: 贵阳晚报

摘要: “无界限”模式,给深山沟里的两个村子带来巨大变化 在黔渝边界处,有个一脚跨两个省区的“插花景区”:一边是贵州习水的飞鸽林场,另一边是重庆市江津的四面山景区。两个景区紧密相连,相互交错,游客可以相互走动 ...

“无界限”模式,给深山沟里的两个村子带来巨大变化

在黔渝边界处,有个一脚跨两个省区的“插花景区”:一边是贵州习水的飞鸽林场,另一边是重庆市江津的四面山景区。两个景区紧密相连,相互交错,游客可以相互走动。

10月3日至5日,记者在这里采访时看到,尽管都是景区,隔着省界碑,但生活在界碑两侧的村民,却难分你我。

村民说,世世代代,他们都共享着这片山水里的一切资源,也包括发展的成果。

飞鸽林场,位于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是一个以云海、森林、瀑布、水上公路为主的原生态景区。四面山景区,属重庆市江津区管辖,也是一个以山水为主的森林旅游景点。

两个景区之间,隔着一块界碑广场。广场上,竖着“贵州——重庆”、“贵州——四川”新老两块界碑。跨过任何一块碑,即可实现出省入市,或是出市入省。

距界碑广场不远处下游的洪海游客接待中心,是四面山景区“后门”。贵州过来的游客,在这里花110元钱买票,就能乘船顺水而下。但多数时候,不乘船的游客,则可从这里进入毗邻的飞鸽、四面山两个景区“散步”,无需买票。

来到这里的游客,似乎都明白这一规则,因此虽有界碑,还有步道旁的“景区边界”提示牌,但他们都随意走动,深入到对方景区深处游玩、留宿、就餐、购物。

多数时候,飞鸽村的干部袁三,就在贵州一侧的免费停车场上,招呼游客停车,目送游客走过风雨桥,跨过界碑,前往飞鸽深处,或洪海游客接待中心。他说,村民希望用这种方式,欢迎每一个来到深山沟里的游客。

据介绍,针对这种现象,贵州省与重庆市的旅游部门,曾签订无障碍景区协议,就游客无缝对接、景区设施共享等进行明确。

界碑上游一侧,是贵州省习水县大坡乡飞鸽村,有500多村民。下游,是重庆市江津区四面山镇洪海村,有600多村民。当地村民说,飞鸽和四面山,是一个典型的“插花地”——两省市行政区彼此交织。

事实上,在飞鸽、洪海这个长达10多公里的峡谷里,生活在这里的村民,世代都共享着大峡谷里的资源:上游村民,不会在河床上筑坝,以免影响下游用水;贵州村民去世了,可以将坟墓安葬到重庆境内;贵州村民用重庆手机信号,重庆村民也搭接贵州电源,都享受同省市待遇。

“飞鸽的姑娘嫁到洪海,都不用迁户口。”村民老袁说,一些飞鸽的村民,把孩子送到四面山集镇上中学,不用额外缴费。而洪海村的村民,为了少走路,有的会把钱存到习水县大坡乡集镇上的银行。

据称,飞鸽村与洪海村的“共享模式”,可以追溯到清代。当时,一个名叫袁锦道的贵州人,在与四面山另一侧接壤的习水县三岔河山沟里,兴办了48家工厂,修通川黔边界的上百公里道路,方便两边商贸往来。这条路的其中一段,就经过飞鸽和洪海两村。

“其实,也无需分得太清。”村民说,生活在深山沟里的人,没有太多的“界限”。

为方便四面山景区过来的游客,也方便贵州游客去四面山,飞鸽林场一侧,除修建了免费的停车场,还有供游客休息的风雨桥、风雨长廊等。

坐在界碑旁风雨桥上编竹器的飞鸽村村民老杨,今年60岁。他家的房屋,在界碑后的一个山坳里,不顺路,不具备开客栈的条件,只好每天在桥上编竹器卖。

“一天能编两个小撮箕,一个卖40元钱。”他说,这样的收入,很不错了。而毗邻的洪海村,跟他一样条件的村民,在洪海上划船,一趟能有80元的劳务收入。

紧邻界碑、界河,周围1000米以内,在贵州、重庆两地,分布着大小100多家农家乐、客栈等。“每年夏天,重庆过来避暑的人,住满了界碑周边的农家。”袁三说,房间多的村民家,从6月底到10月中旬,能有几万元的收入。

另外,界碑周边,还有上百个土特产经营摊区,销售干菌、腊肉、干竹笋、蜂蜜等山货。经营这些摊位的,分别是贵州和重庆两地的村民,他们分别来自飞鸽村、洪海村。

洪海村境内,卖山货的老袁说,国庆期间,他每天能有4000元左右的营业额,利润500到600元。

据了解,飞鸽村、洪海村,处于习水、四面山两个自然保护区交界处,山高、沟深、林密。“山谷中有几块地,驱赶野猪、猴子,靠村民单家独户不奏效。”编竹器的老杨说,因此,“团队精神”、“抱团”,在这里有着更深刻的含义。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