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央电视台国庆晚会上,一位来自黔东南的苗族小伙子代表贵州用歌声向祖国母亲送去了祝福。他就是不久前,刚 刚 在CCTV音乐频道《争奇斗艳——少数民族冠军歌手争霸赛》中用天籁嗓音征服评委和观众,夺得“苗族歌王”的潘兴周。 与众不同天生的底子慢飞的鸟 “夏天夏天悄悄过去,留下小秘密,压心底,压心底,不能告诉你……”和别的孩子不同,从小出生在贵州台江县展福村的潘兴周对天天萦绕在耳边的苗族音乐没有一点兴趣。记忆中,当附近村寨的同龄孩子都长途跋涉到他家,向父亲拜师学唱时,他最崇拜的人是常年在外务工的叔叔,这首《粉红色的回忆》就是叔叔当年教会他的第一首流行歌曲。 潘兴周说,从记事起,父亲就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歌师,一年365天他家总是热闹的挤满了前来学唱的孩子,也就注定了他逃不开与音乐有关的一切。可是,正是由于整天泡在好嗓子里的原因,让青春期的潘兴周对苗歌有了一种重度排斥,“经常天刚亮,上门学艺的学生就开始跟着我爸在院子里扯着嗓子唱个不停,简直没办法让人睡觉,感觉那种尖锐的嗓音一天都在你耳边绕来绕去。” 尽管身在苗家,但潘兴周却始终热爱着外面世界的音乐,在他的眼里那样的歌才是流行的象征。在那之后他又学会了当时很火的《丹顶鹤的故事》,每天放学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舀一瓢水,梳个二分头,爬上门前那棵大槐树神情忧伤地遥望田间,深情地唱着“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过,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还有一群丹顶鹤,轻轻地,轻轻地飞过”,然后凝重地盯着一群干完农活的村民从树下黑压压走过,直到消失在小路拐角…… 奇怪的是,尽管没有子承父业,但潘兴周的父亲并没有对儿子的举动有过多的埋怨,这让当时周围的村民都非常费解,至于为什么,潘兴周说他也是后来才知道其实父亲并不想让他继续音乐这条路,“在那个年代,向我父亲在这样的老歌师每年的收入都很微薄,他更愿意让我学一门手艺,今后不用靠唱歌吃饭,因为太辛苦了。” 无心插柳儿时经历练就一副好嗓子 上世纪80年代的贵州农村,交通工具匮乏,无论去哪儿靠的都是双脚,那时潘兴周每天上下学都得走上五六公里路,穿过森林,还要再过一条河才能到达学校。“每天天还没亮我和三五个小伙伴就上学去了,一路上都是又黑又大的林子,我们心里害怕就一路扯着嗓子乱叫,一是为了壮胆,二来是为驱赶野狗。久而久之嗓子就嚷开了,宗气也足,后来我才发现最初的练嗓就是从那会儿开始的。” 之后潘兴周到了县里开始念高中,一次偶然的机会从电视里看见beyond乐队的现场演出,抱着吉他又弹又唱的黄家驹从此成了潘兴周心目中的偶像。那时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拥有一把属于自己的吉他,然而150元一把的吉他让一个月只有几块钱的潘兴周望尘莫及,于是那年暑假他跑到了县城里当起了搬砖工,一个假期总算凑够了钱,如愿买回了自己的第一把吉他。 凭借极大的兴趣和过人的天赋,潘兴周摸索着渐渐熟悉了乐谱,常常私底下一弹就是好几个小时,正是这样的努力让他遇上了音乐生涯中的启蒙老师,“学校有音乐专修课,但是要15块钱一节,我没钱,就偷偷站在门口听,模仿了回去练习。有一次被上课的声乐老师唐忠平发现了,本想着要挨骂,谁知老师找到我说要免费教我,把我开心坏了。”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潘兴周基本掌握了音乐乐理和发声技巧,在高考那年,不顾父母反对毅然报考了贵州大学艺术学院。 化茧成蝶1分天赋+99分努力 毕业之后,一心想走文艺之路的潘兴周成为了三都县文化馆的一名独唱演员。由于工作原因,他时常跟着文化馆到处演出,就在那时领导的一个小建议让他找到了如今的音乐风格,“虽然我内心喜爱流行音乐,但常有人对我说,潘兴周你既然是苗族,又有一副好嗓子,为什么不专门学唱苗歌?” 左思右想后,潘兴周回到了台江老家,第一次正式跟着父亲开始学习苗歌。有了多年的音乐基础,潘兴周的领悟和学习能力让父亲感到欣慰,“学习中,我试着把流行和苗歌里的真假音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渐渐形成了现在我的演唱风格。” 2010年潘兴周代表贵州参加了第十四届CCTV3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原生态组比赛,获得铜奖;同年又以“苗音组合”的身份与哥哥参加了“激情唱响”,并获得全国亚军。原创歌曲《苗岭》以流行混搭苗族飞歌的形式获得了业界的肯定,不仅如此,代表作还有《幸福蝴蝶飞》、《穿银装的姑娘》、《苗山大歌》等。 现在的潘兴周早已是贵阳市群众艺术馆的一名主力唱将,在全国歌唱大赛中获得的奖项数不胜数,他的身影常常出现在央视音乐频道、星光大道、湖南台《天天向上》这样的全国舞台上。 他告诉记者,如今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出一张自己的专辑,将经典的苗族歌曲结合自己特有的唱法,把贵州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