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湘黔人物 查看内容

《中國詩詞大會》擂主彭敏:古典詩詞無用之用有大用

2017-2-9 02:25| 发布者: cnxqw| 查看: 32510

摘要: 央視與國家語委、共青團中央共同舉辦的《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春節期間強勢回歸,在社會上掀起一股不小的古典詩詞熱。我作為第一場、第七場、第八場的擂主,又成了大家眼中的“背詩機”。 我從小學六年級開始喜歡古 ...

央視與國家語委、共青團中央共同舉辦的《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春節期間強勢回歸,在社會上掀起一股不小的古典詩詞熱。我作為第一場、第七場、第八場的擂主,又成了大家眼中的“背詩機”。

我從小學六年級開始喜歡古詩詞,漸漸走上“文藝青年”的不歸路。在拿下《中國成語大會》總冠軍以及這次在《中國詩詞大會》嶄露頭角前,我曾意識到古典文學的“邊緣”地位,甚至常常感覺人生被詩歌這個愛好所拖累。直到2013年參加河北衛視《中華好詩詞》,才有了些成就感,后來又參加過七八個類似節目,嘗到文學愛好的甜頭,也有了用武之地。

我也注意到網絡上有一些對此類電視節目的質疑。有人說,“不就是考死記硬背嗎,這對我們沉下心來傳播傳統文化到底有什麼用?”有人說,英國人讀莎士比亞的也少了。中外有相似之處,高雅藝術在當代社會的傳播中會遇到困境。物質化的日常生活,總讓人覺得詩歌特別是古典文學有些“虛頭巴腦”。但在文化繁榮的背景下,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傾斜和權威主流媒體的推重,整個社會重視傳統文化的現象回流,人們的“文學無用感”在減少,對中國文化的敬畏之心在增強,學文學、愛文學的人和古典文學本身的地位都得到提升,其傳播也就水到渠成。

一個愛好文學的民族同不愛好文學的民族是有明顯差別的,就像一個飽讀詩書但不夠富有的人和富有但缺少文學修養的人站在一起,他們所體現出的風貌、氣質完全不同。詩歌可以重塑國民性格和靈魂氣質,這就是“無用之用有大用”。

對青少年來說,詩詞是弘揚傳統更好的媒介,它篇幅短小,可隨手拈來幾首,不必非要去翻《全唐詩》。它不同於大部頭的經典文獻,沒有說教意味,更容易提升人們的審美,浸染靈魂。

最近看到北大校友朱華穎詩集《最遠的遠方》中說,“詩歌並沒有走向沒落而是必將復興”。在我看來,詩歌並沒有沒落、蕭瑟、凋零。這幾年隨著微信平台盛極一時,像余秀華這樣有著特殊身份的詩人向大眾輸出了一批接地氣的詩歌,又推動了詩歌熱。“為你讀詩”“讀首詩再睡覺”“詩刊社”等微信平台,都擁有龐大的粉絲群。這些現象帶來的並不是詩歌虛假繁榮和無效繁榮。

前些年,正是易中天、於丹等人的通俗講解帶火了《三國演義》和《論語》。詩歌同樣如此,在持續傳播的過程中,還缺少代表性的靈魂人物。社會上需要有一批傳播詩歌的佼佼者和權威的學者。

我內心也存疑,這股傳統文化熱能持續多久?畢竟我們的民族性格中還有太多重實用的成分。如果電視台不再播放詩詞大會這樣的文化節目,這股熱也可能就過去了。單純談古文字,對現代人來說仍有隱蔽之處和難度障礙,在大都市的繁忙生活中,古典與現代對接需要綜合的方式。如果用功用主義心態看,詩歌還是無用,但心中裝著成百上千首古代詩詞、散文的人,審視世界和看待生活的方式就不再單一。(作者是《詩刊》編輯、央視《中國成語大會》總冠軍,谷棣採訪整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