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盛世湘黔 城事热报 查看内容

精准扶贫的湘西答卷:从漫灌到滴灌 输血走向造血

2017-3-17 10:33| 发布者: cnxqw| 查看: 23395 |来自: 新闻中心

摘要: 入住新房的夯卡村村民露出幸福微笑。 唐小晴 摄   中新网长沙3月16日电 题:精准扶贫的“湘西答卷”:从“漫灌”到“滴灌” “输血”走向“造血”   记者 唐小晴   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 ...
    入住新房的夯卡村村民露出幸福微笑。 唐小晴 摄

  中新网长沙3月16日电 题:精准扶贫的“湘西答卷”:从“漫灌”到“滴灌” “输血”走向“造血”

  记者 唐小晴

  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耄耋之年的施成富坐在家门口安逸地晒着太阳。看着络绎不绝的食客,他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

  就在几年前,施成富还是低保户。经驻村扶贫工作队帮扶,施成富开起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

  如今,施成富一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儿子和儿媳每天忙着给游客做饭,家里不仅添置了冰箱、滚筒洗衣机,还买了一辆小轿车。

  施成富的事例只是湘西贫困人口脱贫的一个缩影。作为湖南贫困程度最深、扶贫任务最重的地区,湘西州近年来巧施旅游脱贫增收、产业扶贫富农家、易地搬迁拔穷根等“妙方”,探索出一条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新路径。

  易地搬迁“拔穷根” 产村相融“换穷业”

  凤凰县腊尔山片区是湘西州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位于湘黔交界处的夯卡村,则是腊尔山镇贫困程度最深、贫困类型最多、贫困面积最广的行政村,有5个自然寨,共8个村民小组247户110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2户426人。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2100元。

  “夯卡村山大沟深,信息闭塞,基础设施落后,读书看病等公共服务难以延伸,就地脱贫难度大,还有交通安全和地质安全隐患,是典型的‘一方山水养不活一方人’的偏僻山寨。”驻夯卡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胡丕宇说。

  针对夯卡村的贫困根源问题,扶贫工作队决定实施整体搬迁,集中安置。

  黄色的外墙、灰色的屋顶、古色古香的木窗……今年1月,35户搬迁户147人住进了新房,给新家取名为“同福苗寨”。家家户户门前仍贴着对联和大红灯笼,喜气洋洋。

  32岁村民龙珍爱的新房是三室一厅。她哽咽地说,以前住在山上要什么没什么,老人看病、小孩上学不方面。“一分钱也没花,孩子上学也金。做梦也没想到能有这么漂亮的房子,好感动,好高兴呀!”龙珍爱唱了一首苗歌以示感谢。

  易地搬迁挪了“穷窝”,要顺利斩断“穷根”,还得“换穷业”。凤凰县委书记颜长文说,为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和能致富的目标,凤凰县和扶贫工作队专门制定了搬迁后续发展规划,采取蔬菜产业直接帮扶、猕猴桃产业股份帮扶、苗绣公司带动帮扶等举措。

  “我们还实行‘造血’式、叠加式帮扶,对35户搬迁户分类指导,因户施策,重点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兼顾同步随迁户,对有劳动能力的20户通过公司、合作社引导带动,发展湘西黑猪、本地山羊等特色产业。”颜长文说。

  “不只是房子要搬出来,脑子和思想观念也要搬上来。搬迁不要懒人,一定要去做事,通过就业培训和发展产业,增加他们的内生动力。老是站着、等着,肯定不行。”胡丕宇说。

  目前,夯卡村已脱贫53户241人,贫困发生率降低了25%。夯卡村雷公潭苗寨搬迁点已纳入国家发改委异地扶贫搬迁典型项目动态监测点,为全国易地扶贫搬迁提供借鉴。

  产业“造血”精准扶贫 争当致富“排头兵”

  早春三月,湘西花垣县的一处猕猴桃基地已抽出新芽。这是花垣县十八洞村的精准扶贫产业。

  位于武陵山腹地的十八洞村,是一个纯苗族村寨,山高林密,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1668元,全村40岁以上的光棍有30多人。

  如何找准病根对症下药,让村民早日脱贫致富?十八洞村村支书龚海华说,针对村内耕地面积少难以发展产业的实际,扶贫工作队探索股份合作扶贫,用“跳出十八洞村建设十八洞产业”的新思路发展猕猴桃产业。

  这位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航空兵学院的“80后”大学生村官说,十八洞村在村外流转了1000亩土地,建成高标准猕猴桃基地,由花垣县苗汉子专业合作社牵头,与十八洞村225户农户共同投资1600万元(其中1000万元为贷款),组建花垣县十八洞村苗汉子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对猕猴桃产业进行公司化运作。

  “村民扶贫资金共234万元,占公司股份的39%,村委会将国家用于培植村级集体经济的资金60万元入股,占股10%。”龚海华表示。

  苗汉子果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石志刚说,基地的猕猴桃今年秋天开始陆续挂果,盛果期后,十八洞村每人每年可增收5000元。

  “真正实现脱贫的关键还在于产业发展。”龚海华说,十八洞村不仅建立了专业合作社,还组建了苗绣、猕猴桃、果桑种植、油茶种植等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

  目前,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2016年的8313元,全村136户533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许多“光棍”成功脱单。

  龚海华说,下一步,十八洞村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力打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升级版”,争当全国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排头兵”。

  减贫人口逾35万 打造精准扶贫“湘西样本”

  2016年,湘西州累计减少贫困人口35.0445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6.14%,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810元、7413元,分别增长8%、11.5%。全州进入了减少贫困人口最多、农村面貌变化最大、贫困群众增收最快的时期。

  湘西到底探索出了哪些可复制、可持续的脱贫致富新路子?

  “过去三年,湘西全面完成了1200个贫困村和74.5134万农村贫困人口的登记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把州内4个中高海拔集中连片贫困地区、1200个贫困村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做到‘一家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湘西州副州长何益群说,湘西的扶贫路径已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扶贫模式由偏重“输血”向“造血”转变。

  “还坚持跳出农村抓扶贫,拓展扶贫开发新途径,注重把扶贫开发与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湘西州委书记叶红专说,做好新时期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必须尊重民众意愿,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主要依赖政府‘输血式’扶贫,而不从实际出发、不对接市场、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不注重精细化管理的扶贫方式方法,是不可复制、不可推广的,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叶红专表示。

  下一步,湘西州将围绕“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退出,贫困县摘帽”这一目标,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机制,切实把精准扶贫措施落实到每个环节之中,提高基层干部扶贫政策的执行力。

  到2019年,湘西州7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摘帽,腊尔山片区、吕洞山片区、红土壤片区、永龙界片区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区域性贫困全部消除,120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国家现行标准下的5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完)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