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程曦 张玥 实习生 肖凯芯)“到2020年,新建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5个、国家湿地公园20个、省级湿地公园30个,退耕(牧)还湖(泽)1.5万亩,湿地植被恢复和重建5.25万亩,恢复野生动物栖息地6万亩,使湿地面积保有量达到315万亩。” 3月30日,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贵州省“十三五”生态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相关内容。《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省自然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人与自然和谐程度明显提高。 就五大生态系统而言,森林覆盖率、蓄积量继续实现双增长,森林生态功能显著提高;全面实现草畜平衡,草地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初步遏制自然湿地萎缩和河湖生态功能下降趋势,主要河湖生态水量得到基本保证;石漠化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控;重点生态区农田基本实行保护性耕作;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稳步提升,大气粉尘吸附和阻隔能力增强;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用具体指标来体现即是:森林覆盖率达到60%,退化草地治理率达到52%,湿地面积保有量达到315万亩,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85%,农田实施保护性耕作比例达到20%,城市绿地率达到3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30%,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山体公园等各类受保护面积占国土面积比率达到8%以上,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和典型生态系统类型保护率达到95%以上。 《规划》还明确了十个方面的重点建设任务: 1.建设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全面完成我省宜林荒山造林310万亩、退耕还林1982万亩、森林抚育2500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300万亩、改造退化防护林1800万亩,保护天然林资源6909.69万亩,实现森林资源保护全覆盖。 2.保护和治理草地生态系统:新建高产人工草地405万亩,治理退化草地240万亩,力争推行草畜平衡、禁牧、休牧制度草地占天然草地面积30%以上。 3.恢复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新建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5个、国家湿地公园20个、省级湿地公园30个,退耕(牧)还湖(泽)1.5万亩,湿地植被恢复和重建5.25万亩,恢复野生动物栖息地6万亩。全省8大水系水质90%以上达到功能区标准,所有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90%以上。 4.改良和保护农田生态系统:实施保护性耕作1500万亩,保育农田450万亩,耕地质量建设225万亩。控制面源污染、修复退化耕地、推广高效生态农业。 5.建设和改善城市生态系统: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推动城市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保证新建居住区绿地率100%达标、改造老居住区使绿地率达到33%,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国家重点公园,打造生态宜居家园。 6.防治水土流失: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75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6万平方公里。 7.保护生物多样性:按照《贵州省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和《贵州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制定的目标和任务,开展生物多样性资源本底调查与评估,建立贵州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大数据,加强建设项目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及保护措施,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治,促进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8.保护地下水资源:划定地下水源保护区,大力营造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兴建城市垃圾和废水处理设施,实现废水达标排放,建立水资源环境监测及预测系统。 9.发展山地特色农林牧生态经济:加快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农业一产增加值达到2000亿元。以加快山地高效林业特色资源培育为突破口,协同推进林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大力推进生态旅游与森林康养等服务业,大力发展具有贵州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绿色产业,林业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以上。 10.强化生态建设气象保障:实施生态气象观测网络、生态气象预警与评估能力、生态气象业务服务系统和生态服务型人工影响天气能力等建设,开展生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加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建设,不断提升科学防控重大生态气象灾害风险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