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农村美了,农民富了。 富了的农民该如何把持自己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人关注的新课题。 1996年5月,杨绍军和收养的23名孤儿合影(还有3名因年纪太小寄养在外) 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丹洲乡阳湖村农民杨绍军是改革开放后最先富起来的人。1996年3月,他创办的“阳光孤儿院”开院。首批收养了26名来自全市各地的孤儿。这些孩子大的11岁,小的5岁。 开院两个月后,我第一次走进了孤儿院,第一次怀着猎奇的心理采访这件让我兴奋却又有些怀疑的新事。 办院之初的院落。拍摄时间:1996年5月。 寻找真相是新闻摄影师的职业习惯:“杨绍军是不是真的收养了这么多孤儿?这些孩子生活怎样?他们和杨绍军的情感关系如何构成?收养行为是否带有别的目的……诸多疑问,迫使我始终用警觉的眼光对待被采访者。采访不到十分钟,两个 “疑点”出现,第一,我和杨绍军刚冒头,像鸟一样飞来的孩子便“杨爷爷好杨爷爷好”地叫唤。这种亲热之举,是否因采访而事先导演?第二件事,突然有个孩子拿着一个苹果硬要杨爷爷吃。他哪来的一个苹果?为什么只有他一个人有苹果呢?孤儿中是否有特殊身份者?半小时后,关于苹果的事我弄清楚了。原来,孤儿院每周都要给孩子分发一次水果,这个苹果是那孩子舍不得吃专门攒给杨绍军的。 1996年5月,孩子们排练大合唱。 孤儿院建在近郊农村,条件不错,孩子们吃住穿采用供给制,高于当地村民水平。在附近的村小上学,孤儿院设有晚自习教室。虽然入院只有两个月,但热情礼貌,团结友爱的氛围已形成。我和这些好客的小家伙们很快亲热起来。晚上留宿在孤儿院里,胶卷拍了一个又一个,几百个画面,让我兴奋了好多天。 1996年,孩子们居住的房间。 这以后,有事无事,我开始往孤儿院里跑。我神出鬼没(有时为寻找真相,与杨绍军一起离开孤儿院后又独自杀个“回马枪”)式的采访方式,让我获得了许多真实自然的画面。作为孤儿院的编外人员,我记录着杨绍军办驾校辛苦赚钱的身影,记录着孩子们在孤儿院里的欢歌笑语。我跟着杨绍军去灾区收养孤儿。慢慢地,真爱假爱,真幸福假幸福?关于杨绍军的爱心,关于孤儿院孩子们成长,我有了结论。镜头中那些越来越真实、越来越自然,越来越细腻,越来越感人的画面,成为我向人们解说杨绍军为什么如此有爱心的证据。人们观看我的照片后,对杨绍军顿生敬意。 1996年,8人一桌,每餐5个菜。 收养人数年年增长,抚养成本年年增高。如今,孤儿院已有200多名孩子或大学毕业,或参军入伍,或自主创业。我在孤儿院拍的那些照片,有的被抚顺雷锋纪念馆永久收藏。用我的照片编成的画册,先后在全国人大会议上,由已连任三届国大代表的杨绍军呈送给来湖南代表团参加讨论的胡锦涛总书记,习近平总书记。《人民日报》选用我拍的孤儿院的照片设计成公益广告,占四分之三版篇幅刊发。中央新闻电影开幕式上,我的这些照片用作了背景墙。2016年2月,在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杨柳青第二届国际民俗摄影大展”上,赵有强《追踪19年:杨绍军收养526个孤儿的故事》摄影作品开展。 每周分一次水果。图为1996年6月。 孩子们在就近学校读书。图为1996年6月杨绍军送孩子们上学。 放学回来,孩子们在一起玩。拍摄时间1996年6月。 当爹又当妈,孩子们上学去后,杨绍军为他们晒鞋子。拍摄时间:1997年11月。 孤儿院创办之初,院内体育设施很少。图为1997年4月,杨绍军和孩子们开展乒乓球比赛。 1997年,常德军分区为孤儿院挂牌“常德阳光少年军校”。从此,孩子们增添了军训学习科目。 孩儿院请有美术、音乐、体育家教老师。图为1997年,杨绍军请外教到孤儿院给孩子们补习英语。 1999年9月,孤儿院添置了第一台电脑。此时,电脑还未进入平常百姓家。 背着杨绍军,家教老师给不听话的孩子进行蹲马步体罚。拍摄时间:1997年暑假。 1998年,杨绍军当警察的儿子给孩子们上法制课。 2002年,新院落投入使用后,孩子们开始吃自助餐。 2007年领取水果的场景之一。 2004年后,孤儿院有了供孩子们享用的免费电话。 2008年中秋节,孩子们在新房间吃月饼。 2013年过大年时,孩子们喜得“押岁钱”。 杨绍军赚钱很辛苦。图为1996年5月陪孩子们练歌时疲倦睡着。 1996年,杨绍军带着孩子到市城区国营理发店理发。 1996年,杨绍军为孤儿曾亚穿衣服。 1997年,陈汶在家时的生活状况。 1997年,陈汶进入孤儿院后快乐生活。 2015年,陈汶回到孤儿院与“弟弟妹妹“们过年。 1997年,李侠与杨绍军。2010年李侠毕业于澳门科技大学并留校任教。 2014年8月,在孤儿院长大的孩子带着自己的孩子来看望杨绍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