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培育特色小镇,是国家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背景下,实现就地就近城镇化、搭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平台;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大举措。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湖南省计划培育1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和20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走进新时代吹响新号角,乡村建设迎来新发展新繁荣的新时期,作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的故乡、国家级贫困县——湖南隆回近年来面临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县委、县政府将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一并纳入县重点项目管理,并成立专门指挥部,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与决心。如何发挥敢为人先、师夷长技的魏源精神,运用于新乡村建设? 盛世湘黔网特别推出一位90后魏源家族后裔的来稿,让我们感受一份浓浓的赤子之情,直击乡村建设痛点,听听他对家乡发展的思考与建言。 穷则思变 差则思进
近年来,乡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为建设美丽乡村奠定了坚实基础。建设美丽乡村给人民群众带来实惠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当前,还存在诸如基础设施不足、发展规划无章、留守环境改善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建设美丽乡村的进程。本文以隆回县七江镇元古村为基础,对建设美丽乡村进行思考,浅谈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基础设施不足。1.道路设施方面。随着村民机动车数量日益增长,元南主线(元古至南冲)现只有3.5米宽,节假日交通严重受阻,道路急需扩宽。元蒋(元古至蒋家湾)、元石(元古至石坪)两条道路毛坯搁置多年,群众出行需求强烈,道路急需硬化。2.教育设施方面。二胎全面放开后,适龄儿童入学问题必然凸显,元古小学亟需恢复授课。3.公共设施方面。元古村至今没有启动路灯安装项目,群众对路灯安装呼声很高。全村自来水工程存在很多后续问题,管道经常断水,群众怨声载道。 集体意识丧失。村民修屋占地面积大,而村内道路却拥挤不堪,还存在村民个人霸占集体道路等现象。个人田间地头修整的“固若金汤”,集体的水渠却千疮百孔,还存在损公肥私等现象。 发展规划无章。村级建设正处于美丽乡村的起步阶段,却拿不出规划。比如村内的房子就没有任何规划,导致整个辖区内没有一块大面积的农田区域,农业机械化生产严重受限,同时也使得原本山清水秀的土地变得破败不堪。 人才观念落后。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但读书无用论充斥在群众当中,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致使全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2.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但本村村民在各级政府职能机构中谋职者甚少,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政府信息的传导,也限制了村民信息的上传。 环保意识淡薄。各式各样的生活和建筑垃圾日益增多,乱扔乱放的行为屡见不鲜,影响了居住环境的同时,也极易导致传染病的发生。 留守人员现状。我村地形以山区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外出务工,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之后,留守妇女、儿童和老人的问题突出,他们缺乏生活照料、亲情关怀和精神慰藉,孤独、失落、烦恼,缺乏幸福感。
二、建设美好乡村的建议 如何改变目前的现状,既责任在村支两委的领导班子,也责任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参与,路任重而道远和亟待改进。就此,我提出我的所思所想列在下面: 很多人寄希望于国家扶贫和争取项目,但这些就算原原本本的做到,也是治标不治本。要想改变,就一定要“精神物质双丰收”、解放思想、立足实际、寻求出路。 到底出路在哪里?天马行空地去想着开发和国家给投资多少钱,这些都不切实际。我们村目前的状况更贴近小农经济,地理位置不好、投资环境不够、开发资源不多、商用价值不高,经济状况要迎来翻天覆地大发展是暂时不可能的,否则脱离了实际的一切都是空谈误国。 习主席说:“实干兴邦”,那么就我村状况,“一人才一人脉”可以花小成本带来最大的改变。一人才,是指有人才才有希望,培养人才,于国于家于己都有利。一人脉,是指有人脉才有出路,把村内外的社会资源整合起来,做为一股力量迸发出去,开拓出路,造福一方和每个人自己。以人脉、人才为起点,针对村内目前的突出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和办法予以解决。
一、 推进基础建设 基础建设是群众最为关心的地方,也是群众最能切身感受到得到实惠的地方。那么如何推进基础建设呢?我认为, 1.研究政策,争取扶持。国家对美丽乡村建设投入越来越多,关心“三农”越来越重视,我们要认真研究政策,搞好对上衔接,严格按政策操作,争取更多的立项项目和政策扶持基金到我村落地生根,惠及百姓。 2.加大力度,推进民生。广泛征求群众对路改宽、路硬化、元古学校恢复、自来水、路灯的意见。结合因地制宜和群众意见出台相关的方案。寻求社会人士和上级政府对各项目和工程的支持和指导。 3. 整合资源,聚合群众。调动群众参与基础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实现的形式,对项目的源头和资源者加强沟通联络,寻求社会贤达的帮助,而加重群众负担、摊派费用、乱集资的方法坚决不可行。 4. 分工明确,强化监督。以村支书为组长,村主任、秘书为副组长,村组长和民意代表为成员的民生工程推进工作领导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强化监督制度,以社会贤达成立监察组,参与项目工程的实施、协调、督查、资金管理。
二、巩固集体意识 集体意识的形成有利于培养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对于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解决人际关系的矛盾冲突等,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怎样进行集体意识的培养?我认为: 1.增加集体活动。如进行年末办村晚、外地游子就近组织聚会、儿童演讲比赛、返乡人士一年一度座谈会和村民大聚会、聚餐等活动,增强集体归属感。 2.参加上级活动。如七江镇的广场舞比赛、各类文娱体育活动,我们村都要派人参与,从而达到每个参赛队员心中有队友、有集体、互助合作,在共同争取优胜时,增强集体荣誉感。 3.美化集体意识。从村支两委的领导班子做起,多关心村民,以弱势群体为重点予以安抚,优先在政策上予以保障,拉近群众距离,最终使之全民更加热爱集体,愿意自觉地为集体做有益的事。
三、 完善发展规划 科学的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最大的节约。我认为: 1. 统一规划。规划由村支两委的领导班子牵头负责,避免规出多口,各行其是,形不成统一的意见。 2.特色设计。不搞纸上谈兵,要因地制宜、结合村内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村民实际需要等,坚持本村的特色,营造适合本村风土民情的美丽乡村。 3.突出产业。城乡内外都渴望着绿色食品、土特产的到来,我们要把优越的自然环境与资源开发相结合,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村民创业增收。成立经济合作社,鼓励村民养猪、制猪血丸子、喜豆腐、腊肉,通过私人管生产和合作社管销售的模式,突出产业、带富村民。 4.稳步完善。从群众反映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卫生、村组道路、自来水、学校等基础建设配套入手,按照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原则,实事求是制定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并逐步引导村民建房规范化。
四、 创新人才机制 有人就有世界,有人才就有希望,如何为国家、地方多培养出些人才,本村内部培养人才有什么可行的办法?我认为: 1.以帮带的方法。一代扶持一代人,严格教育的做法,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课余负责制。多予以孩子们锻炼的机会,比如利用村广播站征稿,并请他们来念稿,增强他们的朗诵水平和写作能力。 2.设立奖励机制。考入一二中怎么奖,考入大学本科专科如何奖,考入重大大学怎么奖励,考入公务员和事业编制队伍怎么奖励。 3.发展年轻队伍。把入党的名额优先留给考编的年轻人。每届村支两委提供一个位置给考公务员的年轻人,增加他们的党团履历、基层经历,达到扶上马、送一程的目标。 4.整合乡贤精英。聘请社会贤达作为学校的课外辅导老师。比如老一点的魏华习老师可以教孩子们书法和数学问题解疑,魏洪升医生可以教孩子们医学知识,欧阳龙、欧阳恩湘这些老生可以教孩子们本地习俗,年轻一点的黄元政、黄亿华、欧阳平超、欧阳平坚、魏甫华、王寿美这些学者、科学家、政界领导、企业家回学校给孩子们讲心路历程、外面的世界,还有很多其他的成功人士参与进来,并邀请外籍的名人志士来我村演讲,以求丰富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开阔他们的眼界。
五、改进环保举措 环境是个大问题,严重者则危害我们的健康,那么如何全面提高村民环保意识,改善我们的居住、生活的环境?我认为: 1. 加大力度宣传:村召开保护环境卫生动员大会,各组召开群众大会,村支两委干部、组长深入各组、各户做好劝导工作,明确环境卫生脏、乱的危害性。书写环境保护标语,发放宣传手册或致环境卫生保护的公开信,发动全村村民参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聘请环境保护方面的专家欧阳平坚回乡讲座。 2. 加快时间清运:村支两委班子组织人员将先前遗留的垃圾及时地全部清运处理。发动全体村民带头清洁好自家房前屋后,整理好庭院杂屋。选择符合条件的地带建立垃圾焚烧厂。 3.加强机制检查:村支两委、组长、村民代表组成卫生检查评比小组,对全村卫生进行检查,发现卫生死角或清扫不到位的,及时督促清除。把检查结果在评比栏公布并进行奖罚,充分调动全体村民的积极性。 六、改善留守环境 大批青壮年村民涌入外地打工的同时,其背后的留守妇女、儿童、老人问题也日益凸现,如何做好留守环境的工作?我认为: 1.消除城乡差距。出行方面,争取班车通村抵县城。住房方面,增加危房改造指标,让人人有所居。医疗方面,修建卫生室,提升其业务能力,小病不出村。教育方面,恢复建制学校,四年级以下上课不出村。老年人方面,修建活动中心,方便各类文娱活动。 2.鼓励回乡创业。鼓励回乡创业、就近创业,争取国家养殖业、茶油业的项目进村,协调隆回县城的民营企业职位提供给相关村民。 3.进行亲情互动。由村支两委干部牵头,采取网络及网络视频,及时为外出务工者和留守人员连线,进行亲情互动。为外出务工者拍摄留守人员的照片、家乡的山水风景转发他们,让他们看得见亲人,记得住乡愁。
七、创优领导班子 一个地方的发展建设,归根到底责任在领导班子,希望在人才。村支两委领导班子是第一父母官,主管全村全盘的工作,一举一动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一计一策决定着全村未来的发展,如何建设成为有能力、有智慧、又优秀的领导班子?我认为: 1.立威信,树榜样。首先,要在群众中树立威信,威信哪里来?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是多争取和建设好民生项目,对元石、元蒋、部分村组的毛坯路硬化和元南路改宽,元古学校恢复建制,自来水工程遗留问题,宅基规范化等。其次,要在群众中树立榜样,堂堂正正做人、恭恭敬敬做事和有公无私,顾大局、识大体,一切以群众和集体的利益为上。 2.能带头,有担当。干部干部,先干一步。群众思想觉悟和行动靠村支两委带起带头作用,带领群众寻找致富发家的项目。群众善良朴素,平时害怕为官的人和黑恶势力的人,如何去拉近官与民的关系,处理好官和之间发生的事物,如何抵挡黑恶势力对群众的恐吓、威胁、迫害,都是领导班子要拿出担当来的,以求保境安民,给群众一个祥和、稳定、安全的生活环境。当然,群众当中触犯刑事责任的事情,不能姑息养奸。 3.建立民意沟通。利用各界人士在乡之际去登门拜访,请他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听听他们的想法和看法。同时,请求他们为家乡的建设贡献些力所能及的力量,但坚持请求不强求的原则。 4.、加强联络机制。利用手机通讯录和网络微信把大家联络到一起,发出号召有事互帮互助,有条件的抱团发展,成为一股力量迸发出去,争取最大的壮大,大有作为之时反哺家乡,以求利己利国利民。 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些都要靠大家。希望我这浅显的建议能为元古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更希望村内的真正的才学之士出来建言献策,“一献计一献策”可以广开言路,集体协商,达到全民参与,投身家乡的建设当中。
(作者魏海波,90后,湖南省隆回县七江镇元古村人,退伍军人,医学生,魏源家族后裔代表,有强烈的家乡情怀,自题联:为人修心世界,立世勿靠欲边缘。) 关于隆回七江元古界村 元古界村地处湖南省隆回县七江乡东部五公里,俗称元古,属山区丘陵地带,纬度二十七,经度一百一十一,海拔五百米以上,最高处一千一百余米。因古时境内一地形似圆鼓而得名。 宋朝以前先人们就在此建元古寨烧陶瓷窑,并繁衍生息,世代相传宋朝砖唐朝窿的古语。明朝洪武年间后隶属隆回四都,并历年沿用四都元古之名。 清朝中期国子监生金潭人魏达壮为迎养继母元古界欧阳某公之女,集家资富有于桃市等处居宅外再买下元古界王姓狮子屋场等地,以供继母欧阳太君颐享天年,因其视继母如生母的孝行,至此品望隆回名闻邵外,一时传为佳话,训儿孙心中做事莫心非,修心地养心田存心术用心良,千百载弗能心猿意马,还需心心向善慰平生。此时村内王等多姓也陆续往鸟树下等地迁徙。 民国时期隶属宝庆县或邵阳县的隆治乡,至隆回县成立后再解放为止。解放后原隶属六都寨区的南阳乡或七江公社的南阳大队,后来划出独自一个大队,本来拟名元古大队,但是其他地方已有元古大队的名字,从而以山名元古界命名大队至今,再后来大队改行政村,即元古界村,隶属七江乡。相传元古界上的云霄娘娘贤德和大隆山禅院辉煌,常有僧侣九十九人,一时香火鼎盛,各地香众和宝庆知府在内诸多官员及家眷都前来还愿朝山,每到大旱向云霄娘娘求雨最灵,抗战期间尚拜救国忏,奈何文革时候古迹被毁,往昔不存,仅今日元古寨底下碧云寺庵堂复修和元古函水口上两棵古树孤独伫立。 村内主要姓氏魏姓和欧阳姓,和少数王黄陈刘周向等姓,现在有十二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一千四百多人,总面积五千多亩,其中田八百多亩,土地一百三十余亩,林地两千七百余亩,主产水稻、楠竹、木材。 村内魏家是村驻地又名元古函以五六组为主接石坪村界,象形湾以七组为主接原四都今荷田乡蒋家湾界,学堂前或垅上以八组为主,石面里因过去有石山而得名以九组为主,竹山湾以十一二组为主接元古界山东麓原新化今荷田乡长鄄界,芭蕉冲以十组为主,横冲以一二组为主地处接南冲界山东麓原六都今荷田乡黄皮岭村界,坳上以三组为主接南冲函村界,东冲以四组为主接水西函村界。 欢迎更多乡贤精英为家乡发展出计献策,贡献光热!湘黔两省战略合作与交流资讯互动门户《盛世湘黔网》和微信公众号《盛世湘黔》欢迎投稿931860899@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