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是对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简称,它的诞生代表着我国走上了军事大国的道路,同时也为以后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事实上,两弹一星最初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后来随着氢弹、中子弹等的相继诞生,前一“弹”逐渐演变为核武器的合称即核弹。 在1999年9月,我国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予以表彰,并为邓稼先,钱学森等23位科学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对于他们在困难时期,依然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进行了高度赞扬。两弹一星奖章主要授予三个方面的人才:航空航天、核武开发、国防科技中有重特大贡献的人。 在这23位元勋中有21位优秀的科学家是感受到了国家的召唤,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国外优越的待遇,回到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要为我国的富强抛洒热血。其实我国当前虽然富裕了,但是恰恰缺的就是这种不顾一切奉献自己的爱国精神。在当时,特殊的年代,特殊的使命。因为两弹一星都属于机密任务, 一旦接受,也就意味着在所有亲人朋友的身边消失不知道多长时间,可能是几年,也可能是十几年,二十几年,但当时每一个接到任务的人,都背起了行囊,毫不犹豫地把青春奉献给了大西北那片最终创造奇迹的地方。 23位“两弹一星”元勋全部完成了大学本科学业。他们主要毕业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央大学等,其中,23为两弹一星元勋中有7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所占比例最高,充分说明清华大学为两弹一星事业所做的贡献。 西南联大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成的,交通大学是指今天的今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下面是各学校具体人员及名单: 清华大学(7人) 王淦昌 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赵九章 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彭桓武 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钱三强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王大珩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陈芳允 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周光召 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西南联大(4人) 屠守锷 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 王希季 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机械工程系 邓稼先 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朱光亚 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交通大学(4人) 钱学森 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 杨嘉墀 1941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系 姚桐斌 1945年毕业于交通大学贵州分校 陈能宽 194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矿冶系 中央大学(4人) 黄纬禄 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工学院电机系 钱骥 194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师范学院 任新民 1934年至1937年就读于中央大学化工系 朱光亚 1941年至1942年在重庆中央大学物理系学习 浙大(2人) 程开甲 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 赵九章 1925-1927就读于浙大前身浙江公立工业学校电机工程系 其他(4人) 郭永怀 1935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 孙家栋 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1958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 任新民 1940年毕业于重庆军政部兵工学校大学部 吴自良 1937年毕业于北洋大学工学院航空工程系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赵九章分别在浙大和清华就读,朱光亚分别在中央大学和西南联大就读,所以上面一共是23人。从籍贯来看,在所有的两弹一星元勋中,江苏和浙江籍各6人,安徽3人,湖北和湖南各2人,云南、辽宁、河北、山东各1人。这一群人是我们最敬佩的人,两弹一星的精神也值得我们永远传承下去。如果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积极留言评论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