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五芝堂书店内叠放整齐的老旧图书。韦潇摄 书店,一个城市文化符号的象征,书扉纸墨间记录着无尽的歌与诗。近年来,众多实体书店倒闭,浪潮中,贵阳还有不少老书店在坚守,逆风生长。 4月18日,五芝堂书店里一块斑驳的牌匾。韦潇摄 为生活更为爱书 老旧的街道,不太宽敞的门店,在贵阳市文化路有一家名叫“宝源”的旧书店。 “曾经生意可好呢,店里要请三个人才忙的过来。”老板娘王阿姨说2013年以前,书店生意很红火,每月能赚1万多块钱。从2014年开始,书店就有些撑不下去了。隔壁的商铺房租都涨到了6500元,而王阿姨的房东知道书店生意不好,也欣赏王阿姨为书店的一份坚守,这两年一直没涨房租,还维持在每月4500元。 4月18日,五芝堂书店内叠放整齐的老旧图书。韦潇摄 在记者采访的一个多小时内,一个买书的顾客都没有看到。为了能让书店继续营运下去,王阿姨辞退了店里的两名工人,把大部分书都搬进了仓库腾出地方开始卖文具。“2003年开业,十四年了。原来这条街上有5、6家书店,现在就剩两家了。这条街上的铺面就快拆迁了,我的书店也得面对现实。”王阿姨的书店已经营业14年,近三年来每天至最多能卖出5本书,大部分都是老顾客帮衬。 “白天连灯都不敢开。”王阿姨看着昏暗的店铺无奈的摇摇头。开书店是为了生活,更是爱书,王阿姨告诉记者,之前想过不开书店专卖文具,但看着那成摞成摞的书想想那些光顾了十余年的老顾客,自己还是在店里留了一个角落来卖书。 4月18日,五芝堂书店入口(地下负一层)。韦潇摄 为坚持更为坚守 在贵阳市延安东路,走进街边一个咖啡馆,狭小的楼梯连接着负一楼的一个书店“五之堂书店”。 “喜欢书,爱书,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2015年前,32岁的舒奇峰开了这家书店,主要涉及的领域是他个人喜欢的“文、史、哲”三方面。十五年过去了, “五之堂”从刚开业时的两层楼,变成现在地下室的“蜗居”书店,但舒奇峰还在坚持。 4月18日,五芝堂书店书库一隅。韦潇摄 2015年以来,舒奇峰书店的营业额一直亏损,生存很艰难。不过舒奇峰却不肯放弃。舒奇峰认为,每个城市都需要一个专业的书店,要为喜欢读书的人留一块地方。 4月18日,五芝堂书店一隅。韦潇摄 “这个书店想一直坚持下去,为坚持读书,更为坚守这块读书的净土。”舒奇峰说,这不是情怀,就是自己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