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湘黔文化 文化看台 查看内容

每一代读书人心中都有一个新华书店

2017-4-22 22:01| 发布者: cnxqw| 查看: 30828 |来自: 红网

摘要: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长沙五一路书店内景。  1989年,湖南省新华书店读者踊跃购书场景。  湖南省新华书店职业经理人易春花。  长沙市新华书店原经理刘顺成。 组图/记者赵颖慧  有人说,书店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

版权所有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长沙五一路书店内景。

版权所有

  1989年,湖南省新华书店读者踊跃购书场景。

版权所有

  湖南省新华书店职业经理人易春花。

版权所有

  长沙市新华书店原经理刘顺成。 组图/记者赵颖慧

  有人说,书店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那么,一个在今天拥有300多处网点的湖南省新华书店,将如何影响这块大地的灵魂?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湘雅医学院教授黄友岐说,“我每个礼拜进城,第一是去沙利文买糕饼,饱肚子。第二就是去新华书店买书,饱精神。”91岁的长沙市新华书店原经理刘顺成说,“有人开玩笑,读书人不一定知道怎么去市政府,但不可能不知道去新华书店的路。”

  今年4月24日是全国新华书店成立80周年。新华书店早已成为人们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伴随着几代人的成长,承载了几代人的阅读故事,也折射着一座城、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阅读轨迹。

  撰文/潇湘晨报记者 赵颖慧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周末进城去新华书店买书,饱精神

  上世纪五十年代,长沙新华书店里的“主色调”是蓝色、灰色和黄色。

  “穿着灰色或者蓝色衣服,上衣有四个口袋的肯定是干部,”91岁的刘顺成拍着胸口说,“背着书包,穿着白衬衣黄裤子的是学生。”干部、老师、学生是新中国初期的新华书店里的主要读者。

  当时,位于五一路的新华书店中心门市部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门市部”,刘顺成是门市部主任。即使年逾九十,刘顺成依然能清晰地描述当年门店的模样:门市部一楼有400多平方米。进门后分两边,左边是科技书柜,大约有17个书柜;右边是社科文艺书柜,也有一二十个。正前方是少儿书,大约有六七个书柜,一楼总共四十多个。

  “每个书柜分五层,大约2米高,最下面有一个柜子,读者可以坐着。”刘顺成回忆说,“当时,看书的人比买书的多,就坐在柜子上、地上读书。因为每个月只有几块钱补贴,大家没多少钱买书。”

  但这并不影响人们的阅读热情,“新中国成立后,提倡树立革命人生观,年轻人对知识很渴望,来书店的很多。”刘顺成说。“当时,卖得最好的书有七届二中全会确定的12本‘干部必读’的马列主义著作、《共产党宣言》、《怎样做共产党员》,有本吴运铎写的《把一切献给党》,售价四毛六,年轻人买得多。”

  “除此之外,青年修养的书籍也卖得好,比如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众哲学》。文艺类书籍销售得最多的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等等。”

  对于当时长沙的读书人来说,去新华书店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又到你这里来报到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每个礼拜,湘雅医学院教授黄友岐都会去刘顺成所在的五一路新华书店中心门市部。当时黄友岐工作的湘雅路还属于“乡下”,每次去五一路的新华书店都被他称呼为“进城”。

  “每次进城,第一就是买沙利文的糕饼,第二就是去新华书店。”刘顺成说,“对于这些高级知识分子来说,吃饱肚子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去新华书店看书了。”

  到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自行车的增多,五一路新华书店门口常常停满自行车,“我们还专门安排了专人管理自行车。”所以,“当时很多人开玩笑说,长沙的读书人对市政府不一定知道在哪里,但新华书店不可能不知道。”刘顺成说。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为买《唐诗三百首》,排队排了一公里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新华书店里的颜色逐渐“多彩”。

  “穿色彩艳丽裙子的女读者和穿的确良T恤的男读者出现了,那的确良T恤热得要死,但是洋气啊。”长沙市新华书店离退办主任刘畅怡挥舞着大手,撸着袖子,似乎如今依然能感觉到当时的“热”,“当时,《服装裁剪》这本书也卖得不错,人们开始爱俏了呢。”

  在湖南新华书店前总经理唐俊荣的眼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出版界的黄金时代,也是新华书店的黄金时代。

  “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1986-1990)),全省的新华书店系统有两大突破:第一是全省书店没有一个亏损的,每个店都赚钱。第二是一般图书的销售总额超过了课本销售总额。”

  此时,湖南人的读书生活发生了变化。“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恢复高考后,知识类书籍备受欢迎,读者为了买书,新华书店门都挤烂了!”刘顺成脸上露出兴奋的光,“当时为了买高考辅导材料《数理化自学丛书》17本,读者跑到五一路新华书店排队,往西排到了文运街口子上,往东排到了蝴蝶大厦。”

  “因为《数理化自学丛书》17本不是一次性买完,就给排队的读者每个人发一张小卡片,大家在卡片上勾选自己要的种类。”唐俊荣说。

  文学类书籍也十分抢手,四大名著等古典文学都十分受欢迎。刘顺成至今记得,读者们为了买中华书局出版的《唐诗三百首》一大早就来排队,队伍一直排到了黄泥街,绵延一公里。当1982年,新华书店五一路中心门市部改造装修,书店临时搬到湖南省展览馆时,“因为买书的人太多,把铁门都挤坏了,后来干脆卖票,凭票入场买书。”刘顺成说。

  唐俊荣用两个房间专门用来收藏书,“很多书,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买的,当时人们对文学十分狂热,见了书就抢,新华书店一般图书的销售超过了课本。”

  在唐俊荣和刘顺成的记忆里,家庭生活知识丛书销量也特别好,“《木工》《电工》《车工》《钳工》《黑白电视机修理》《彩色电视机修理》等,都是当时的畅销书,还有一本《晶体管收音机技术》也卖得好。”唐俊荣记得,“当时,长沙一中有一位物理教员,出版了几本家电书,在全国发行,成为当时的畅销书。”

  这几乎可以对应中国结婚“三大件”的变迁史,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人结婚的“三大件”从“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开始向电气化迈进,变成了“冰箱、彩电、洗衣机”,电器逐渐走入中国家庭。

  在这一时期,新闻热点也能引发一阵又一阵的购书潮,“围棋棋圣聂卫平战胜日本时,人们就喜欢与围棋相关的书,买的人很多。中国乒乓球队横扫世界乒坛,人们买与乒乓球相关的书的人也特别多。”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新华书店还在蔡锷北路设置了长沙市新华书店有声读物门市部,“里面有各种磁带,学外语的、音乐的、戏剧的,大家买的主要是学外语的。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人们听俄文歌曲的唱片,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家就听英语磁带学英文。”刘顺成说。

  然而,在这一时期,书业零售市场政策放开,长沙逐渐出现个体书店。读者选择范围增多的同时,新华书店开始面临竞争。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梁凤仪签名售书,签到拿不起筷子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新华书店也开始“五彩斑斓”起来。

  读者除了可以看书,还可以见到书籍作者,作家签名售书慢慢兴起。

  1993年7月11日,香港财经作家梁凤仪来到了长沙,在长沙市新华书店中心门市部签名售书。“读者人山人海,盛况空前。七月正是长沙火炉天气的旺季,那时我们的门市部尚无空调设备,全靠几部电扇应付。”唐俊荣看见,梁女士挥笔不停,汗流浃背地为排队读者签名,间或还要回答读者和记者的提问,好在她此时还算年轻,否则非累趴不可。这一天共签售六千多册,她那只拿钢笔的手因疲劳过度而麻木,晚上进餐时连筷子都拿不得。这次签售,创下了她个人签售的新纪录,也同时是长沙市新华书店作家签名售书的新纪录。

  1995年,叶兆言和苏童也来到了长沙,一个穿着浅咖啡色带帽子春秋衫,一个穿着灰黑色牛仔衬衫。“五一节”期间,叶兆言和苏童在长沙市新华书店的中心门市部袁家岭书店,举行了隆重的签名售书仪式。“名家、好书加上假期,门市部人山人海,购书的读者自动地在两个签名台前排队。”作为新华书店史上第一位民主选举产生的经理唐俊荣也排队购了两套,“他俩破例地写上了我的名字。通常的签名只签作家名字,不写读者名字。”唐俊荣说,“随着市场经济的开放,签名售书这算得上是当时的促销措施。”

  在这一时期,今天湖南新华书店职业经理人易春花刚从师专毕业,进入永州市新华书店。在她的记忆里,上世纪九十年代延续了八十年代读者对文艺书的喜爱,“诗歌的书很受欢迎,如席慕容、汪国真的书,三毛的书也挺畅销的,我刚到单位就买了席慕蓉的《七里香》。那时西学方面的书如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也非常风行。”

  有意思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追捧电器维修方面的书,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读者开始关注电脑方面的书了。“每次永州新华书店的进货员去电子工业出版社进货,一进货就是几百几百的添货。那时电脑很新奇,什么windows1、2、3,还有basic语言等等。”易春花说。

  关于进货,还有一些小插曲。当时,去各大出版社进货的进货员许多是年轻的姑娘。有一位作家半开玩笑地说,“我们做作家的命运,都掌握在辫子姑娘的手上。”易春花“一气之下”把辫子剪了,“辫子剪了,是不是长见识了?”

  新世纪

  进书店不仅是看书,更是时尚

  进入新世纪,世界越来越“喧嚣”,全然不同于上个世纪的“宁静”了。

  歌曲、电影、网络分散了注意力,人们的关注多元化。

  根据热点购书成为新时期的典型特点,“《花千骨》《春风十里不如你》播出的时候,原著作品就很火。莫言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读者们排着队抢;股票热的时候,股票书就卖得很好。”易春花说。“当然,经典作品一直畅销不衰,如四大名著、唐浩明的《曾国藩》等等。”

  但易春花认为,新华书店毕竟不同于私营书店,它还肩负着自己的使命和社会责任。从近五年湖南省新华书店社科文学类畅销书榜来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之江新语》《胡锦涛文选》《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包揽了前三名的位置。

  与此同时,当城市人为“选择”而焦虑时,贫穷的农村地区正在为“没有选择”而焦虑。湖南省建设了“农家书屋”,湖南省新华书店为“农家书屋”送书,7年间为全省农家书屋送书55000余次,送达书籍近4500万册,“在石门,为了给农家书屋送书,肩扛手提爬山,送到炊烟升起的地方。”易春花说。

  随着时代的变迁,今天人们进书店,不再仅仅是看书,更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80岁的新华书店越来越“时尚”,正以新面貌进入了这座城市和历史。

  2015年,湖南首家24小时新华书店乐之书店亮相长沙市图书馆。窗外绿草茵茵,点上一杯咖啡、一份甜点,坐在舒适的沙发上,翻开一本书,好不惬意。

  “每个地方的新华书店,都会参与精神生活的建构,见证精神生活的需求。”易春花说,“一个好书店会深刻地影响一座城市的灵魂。”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