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湘黔文化 金黔文化 查看内容

一卷在手,文章与书艺同赏|图书推荐

2017-5-2 12:48| 发布者: cnxqw| 查看: 29674 |来自: 贵州人民出版社

摘要: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近代贵州稿本影印丛书》,是由省文史馆和省博物馆共同编撰而成的,该系列分上下册共5册,上册为《任可澄卷》3册,下册为《何麟书卷》2册,均为我省前辈学者任可澄、何麟书二人的手抄稿本。丛 ...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近代贵州稿本影印丛书》,是由省文史馆和省博物馆共同编撰而成的,该系列分上下册共5册,上册为《任可澄卷》3册,下册为《何麟书卷》2册,均为我省前辈学者任可澄、何麟书二人的手抄稿本。丛书不仅再现了任可澄、何麟书二人的学术思想,更再现了精道的书法,可谓一卷在手,文章与书艺同赏。

  任可澄,清光绪四年出生于贵州普定县,一生饱学,对经史百家之说无不尽览而悟其要,于诗文及金石、考古之学无不造诣深而见解独到。由其主持的续修《贵州通志》及所编印的《黔南丛书》则为世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财富。

  何麟书,贵阳府贵筑县人,生于1880年,光绪癸卯科举人。先后任贵州教育司长、贵州政务厅长等职,是贵州宪政派的重要人物。

【一】

任可澄卷序

  任可澄先生者,吾黔继郑(子尹)莫(郘亭)后之硕儒也。字志清,晚号匏叟、匏斋,光绪四年(一八七八)生于安顺府普定县。幼承祖、父教诲,聪敏好学,稍长入县学。光绪二十年(一八九四),严修提督贵州学政,创经世学堂,办官书局,奏开经济特科,引进西方科学文化知识。时任家已迁居省城,先生受新思潮之启迪,摆脱“中体西用”之固囿,赞同君主立宪思想。光绪二十九年(一九零三)乡试中举,考取内阁中书,不久因丁母忧回籍。时清廷迫于内忧外患,顺从朝野士民之呼声,行新政、办新学。贵州先后设立贵州大学堂、贵州优级师范选科等新型学校。光绪三十年(一九零四),先生应贵州巡抚岑春蓂聘,任贵州学务处参议,与赵以炯、唐尔镛等地方士绅管理学务。又与唐尔镛、徐天叙开办师范传习所〔唐任监督,徐任监学,任专授文史课程〕,招收各县生员入学,训练中师教习。传习所结束后,又与李端棻、于德楷、唐尔镛、何麟书等将原设在北书院的贵阳府中学堂改移次南门外雪涯洞,创办贵阳中学堂,向各地招收学生,于光绪三十二年(一九零六)正式开学。旋改名官立通省中学堂,复迁南明河对岸新建校舍,易名贵州通省公立中学。在雪涯洞旧址开办优级师范选科,继续培养中师人才。宣统二年(一九一零),与华之鸿、陈廷棻创办宪群法政学堂,设政治、法律系,培养法政人才。民国初年,通省公立中学易名南明中学。自“南明四校”创办以来,数十年间,诸如护国战争、护法之役、抗日战争及建国后经济建设,中坚者率多四校毕业生。

  宣统元年(一九零九),先生继唐尔镛任贵州宪政研究会领导人,兼贵州教育总会会长,步入政坛。时清廷准备立宪,先生等召集黔中士人学习宪政,分派各县传习,以为呼应。武昌起义爆发后,宪政预备会与自治学社联手,迫使巡抚缴权后,宣布贵州光复,组成大汉贵州军政府,下设都督、行政总理、枢密院。自治学社领导人张百麟任枢密院院长,先生任副院长,负责赞画军事、指导民政。然两派政见分歧,愈演愈烈,宪政派乃发动“二二”政变,杀巡防军统领黄泽霖,逼张百麟逃亡;先生与刘显世等改组军政府,以贵州“哥老会林立,省垣秩序日趋混乱”,吁请云南都督蔡锷“代定黔乱”。蔡锷乃派唐继尧率滇军入黔,镇压自治派,颠覆大汉贵州军政府,以唐继尧为临时都督,黔省新政权落入滇军之手。先生先后出任黔东观察使、镇远道尹、云南巡按使等职。袁世凯担任民国大总统后,野心膨胀,密谋恢复帝制,软禁蔡锷,梁启超、蔡锷、戴戡、王伯群等在京津策动武装倒袁,先生与唐继尧闻讯在云南作起义准备。

  一九一五年十二月,袁世凯宣布废除民国纪年,改次年为洪宪元年,十三日著龙袍,接受百官朝贺,公开复辟帝制。十四日先生以云南巡按使衔发表“立下明令取消帝制之议”电文,二十三日与唐继尧联名发表“漾电”,要求袁世凯“废除帝制”,严惩帝制祸首。二十五日先生与蔡锷、唐继尧、戴戡、李烈钧等向全国通电,宣布云南独立,护国战争爆发,黔、桂、粤、浙等省先后响应。在护国运动中,先生执笔草拟大量讨袁檄文,斥袁世凯反曆史潮流之窃国罪恶,鼓护国军之斗志与信心。一九一六年三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仍称大总统,六月忧惧而死。此后先生短暂受命任云南省省长,未久即离职,流寓京、津、筑。一九二零年十一月十日,贵州政局发生巨变,新派首领、黔军总司令王文华麾下的何应钦、谷正伦、孙剑锋等发动“民九”事变,捕杀旧派重要人物郭重光、熊范舆,何麟书出逃,迫使旧派首领、贵州督军兼省长刘显世下野回籍。王文华故意避嫌远在上海,先生被推举为省长。但先生并非恋栈之人,三次咨请省议会电邀王文华入黔执政不成,次年三月文华遇刺身亡,十月先生即挂冠而去,任职不满一年。

  无休止之权力争夺,令先生心力交瘁,产生了脱离政界、潜心著述的念头。他痛心于乾隆以后百馀年间,吾黔未再修通志,文献凋零,故于“民九”事变前不久,邀约贵州文士陈矩、杨恩元、王蔬农、聂树楷、李国钊等,倡议续修《贵州通志》,得到省政府的允可,先生任总纂。一九二五年初至一九二九年间,先生重返政坛,参加临时执政段祺瑞召集之善后会议,任杜锡圭内阁及顾维钧内阁教育总长。年馀辞职返里,再拾修志旧业。在京期间,就居西城冷巷,日惟摩挲故纸以自娱,生活赖门人资济,常饔飧不继,至于鬻卖几案。返筑后专心修志,年馀之间,亲赴息烽、关岭等地搜集材料。后不堪政局干扰,携稿赴苏州,觅僻地继续写作。抗战期间又一度被迫出山,任云贵监察区监察使。任期届满后,就居昆明西山侧,潜心著述,完成《贵州通志?前事志》约二百万字。上起殷商,下迄清末,上下两千馀年而条分缕析,一目了然;对事同而文异之文献,并列同录,供读者比较思考;有关建置沿革、山川河流、土官土民等历来未决之重大史事,详加考订,写为专章,或加按语。一九四二年付印后,学界对其史学价值咸加推重,誉为民国年间之通志巨著。其中《鬼方考》《牂牁江考证》《贵州土民说》《贵州考》诸篇,尤称“补史之缺,参史之错”之佳作。先生治学眼光独具,一丝不苟。考鉴古籍文物不轻信、不臆断,常亲临其地,穷根究底。一九三零年八月赴西望山毗卢寺考察,确认该寺为明代建文朝逃亡大臣隐匿遗迹。一九三三年到红崖碑下观察,确定田蒙斋、张春潭诸说纯属臆造。都匀一巨塚,相传为南明永曆帝陵墓;先生认为永曆殁于昆明为不争史实,都匀所谓王陵可能为追随永曆之都匀人士墓:“从龙诸臣,不乏此都人士,留衣冠于锦里,亦未可知。”总纂《贵州通志》期间,为保护黔人旧作不再散失,先生又主持编印《黔南丛书》,广泛搜寻、多方徵集,先后编印出版《黔南丛书》七十种,包括经学、舆地纪行、风土考证、诗词、史实杂记、小学音韵等方面。并撰有《西望山毗卢寺访碑记》《永曆王墓记》《且同亭笔记》《读史脞录》《藏山堂诗文词稿》《读夏曾佑中国曆史宋元明清编》等考证著述。兼善诗词,有《瓠斋集》传世。书法亦称名家,行楷书广为士人称道,惜今已不多见。一九四五年,任可澄赴安顺为门人周伯超“点主”,返贵阳途中猝病,数日后逝于家中,终年六十八岁。

  任氏一生游移于政治与学问之间,并难互碍,固时代使然,然于吾黔学术,贡献已卓然至钜;平生著述,无一而非珍贵之地方文献。本卷以手迹影印出版,一卷在手,文章与书艺同赏,鱼与熊掌得兼,旬快事哉。

  丙申穀雨后乡后学戴明贤谨叙于适斋

  【二】

  何麟书卷序

  我知道何季刚先生之名,是由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贵阳市志办编辑出版的《金筑丛书》中的《贵阳五家诗钞》。“五家”中的第一家是李端棻“苾园诗存”,记录收存苾园诗者即是何季刚先生。据何先生序,李苾园晚年家居,感怆身世,慨念时艰,经常作诗自遣,但不自珍惜,其家人又不知收弁,故存者绝少。一九一一、一九一二年间,苾园先生向常在左右的表弟何季纲出示新作,或口述旧作,何先生随时笔录保存,数年间得百馀首。民国二十六年,贵州文献徵辑馆搜求李苾园著述,久无所得,函询客居昆明的何季纲先生,季纲先生乃将所录抄付,苾园诗稿始为人所知。李苾园晚年思想激变,由赞同君主立宪变成了彻底的民主主义者,但其不暇著述,幸好有此百馀首诗,后人才知道他思想变化和心境的苍凉。可以说,有此百馀首诗,李苾园在中国近代史上,形象要高得得多、丰满得多。仅此一端,何季刚先生就足以让我敬重,甚至感激。

  何季纲先生名麟书,季刚其字,别号鹄叟,贵阳府贵筑县人,生于一八八零年八月二十日。光绪癸卯科举人,与任可澄、唐尔镛等同科,次年同赴甲辰科会试,下第归。未几清廷宣布废科举、办学堂,选派学生,何季纲与天下士子一样茫无所措。贵州办学堂,他认为贵州“学堂复办理不善”,未介入;贵州巡抚林肇年曾分春夏、秋冬两批咨送贵州学生,共一百五十一人赴日本留学,他犹豫不决,以致“考选误期”,未被咨送。万般无奈,只得弃儒从商。从商之前,他去请教了表兄李苾园,李先生以一诗作答:“书田难得兆丰年,通变聊将自母权。霸主事功惟足食,圣门货殖亦称贤。治生岂曰非儒者,择术何妨法计然。欲救国贫先自救,萌芽商学要精研。”何氏是贵阳的书香门第、簪缨世家,据老友厐思纯先生的统计,有清一代,贵阳何氏出了九个进士、举人若干,何季纲虽属无奈而从商,但也不能不掂量在四,因为他害怕承担自毁家声的恶名。最后还是去听听年长他三十多岁的表兄李苾园的意见,没想到李先生一口赞成,说古代霸主的事功也不过是民殷国富,孔子的门徒也有经商的,谋生未必不是儒者,贵出贱取的“计然之策”不妨采取,先自救而救国,并在此基础上精研“商学”。李苾园不仅是泛泛的赞同,而是寄托了高远的希望。有了名重一时的表兄的支持、鼓励,他才下定了决心。

  据刘毅翔先生《贵州辛亥人物传稿·何麟书传》所载,何季纲于一九零六年一月四日在贵阳老城悦来巷正式开设了“泰丰”典铺。且认为当时土药滞销,百货壅塞,贵州生意惟盐号最为平稳,准备联合其遵义亲友与贵阳李湛轩、文式如、赵伯墉等人一起,合伙于开春后开设盐号,集股万金,每股千金,每年生息分红,由遵义起沿途设站运至省城销售。

  不过纯粹弃儒而商,又非何季纲所甘愿。一九零七年秋,其同年、好友唐尔镛、任可澄及与其合伙开设盐号的文式如等创办贵州通省公立中学堂已初见成效,他遂应聘入该学堂任国文教员和建筑河对岸新校舍五位赞划人之一。是年农历十月,该学堂原监学蔡嶽辞职,何麟书又继任了该学堂监学。一九一零年,贵州宪政预备会创办宪群法政学堂于贵阳竹筒井,何季纲加入了该会并任该校教员,且兼任贵州陆军小学堂教官。

  此后,他作为贵州宪政派的重要人物,卷入了与自治学社的纷争,及其后的贵州军政派系的斗争,并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

  贵州光复后不久,何季纲参与了刘显世、郭重光、任可澄等人策划贵阳“二二兵变”和乞请滇军入黔的密谋,并配合唐继尧所率滇军颠覆了辛亥贵州军政府,夺取了贵州政权。唐继尧统治贵州后,何季纲最初任都督府政务处学政司司长,不久被委任为贵州东路巡按副使,随正巡按使刘法坤率滇军赴黔东绥靖和阻止驻湘北伐黔军回黔。一九一三年春,驻湘北伐黔军被击溃遣散后,何季纲改任贵州教育司长和贵州都督兼署民政长唐继尧的秘书。一九一四年七月起,长时间担任贵州政务厅长。一九一九年初,改任黔中道尹。一九二零年十一月十日夜,黔军总司令王文华所属卢焘、胡瑛、谷正伦、何应钦、孙勤梁等人在贵阳发动“民九事变”,搜杀督军兼省长刘显世的重要助手和僚属郭重光、熊铁崖、何季纲等人,逼迫刘显世离职。何季纲侥幸逃脱,而其幼子、侄子被杀。

  嗣后,何季纲主要居滇,偶尔返黔。一九四二年何季纲返黔,次年八月二十日卒,享年六十有二。

  何季纲先生留在世上的文字不多,据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一九九六年编纂的《贵州古旧文献提要目录》载,有《窗课》《北征杂记》《甲辰会试三场底稿后附存覆试文稿》《东巡杂稿》《诗书杂记》六种。《窗课》一册,是何季纲的制艺习作集,都是代圣人立言的八股文,每篇有老师的批语和修改。就内容而言,没有多少价值,但对研究科举教育有一定的资料作用。《北征杂记》一册,是他癸卯年(光绪二十九年)腊月初八至次年四月十九日北上河南,参加在开封举行的甲辰科会试的日记,部分日期不连贯,主要记一路所经过地名、食宿情况和日常生活收支账目。《甲辰会试三场底稿后附存覆试文稿》一册, 系其开封应试底稿,对研究科举和教育也有一定价值。《东巡杂稿》收录作者在铜仁、梵净山、玉屏等地所写的文章、书信、挽联等,当是其东路巡按副使、黔东道尹时所作。《诗书杂记》一册,著录说民国二十五年,所收有自作诗文、联语、信函,对了解作者的生平交游很有价值。

  以上各稿除《东巡杂记》,均藏于贵州省博物馆,此次编集,悉数收入。《东巡杂记》藏在贵州师大图书馆,但遍寻不得,只好放弃。另外,省博物馆还藏有何季纲之兄何麟芝抄录的其父何亮清的诗稿,是了解何季纲家世的资料,也附入本书。

  作为序言,应该对作者一生有所评述,但我没有这个能力,只能做搜集资料的工作,留给有能力的人去研究评价。

  后学王尧礼谨序

  二零一六年五月十一日

  

《黔事零拾》任可澄
《窗课》何麟书

  扫描二维码,进入购买页面

  《近代贵州稿本影印丛书》

  作 者:任可澄 何麟书

  出版时间:2016年6月

  定 价:368.00元(套)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