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湘黔文化 金黔文化 查看内容

失传的老手艺,很多人都没见过

2017-5-5 19:34| 发布者: cnxqw| 查看: 29558 |来自: 红网论坛

摘要: 人类一路走来忙忙碌碌也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大地上洒下汗水洒下星星点点的智慧之光我们淘汰旧的创造新的生活越来越好越来越文明、时尚所以或许很快这些就要消失......下面这些,认识吗?记得吗?如果没有印象,问问我们 ...
人类
一路走来

忙忙碌碌

也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大地上
洒下汗水
洒下星星点点的智慧之光

我们淘汰旧的
创造新的
生活越来越好
越来越文明、时尚

所以

或许很快
这些
就要消失......


下面这些,认识吗?记得吗?
如果没有印象,问问我们的父母,爷爷奶奶,
或许,他们会给你讲述一个那个年代的故事......


上千年的历史



可能很多朋友连这个字的读音都未必能念准确。然而,它却是一个民间老手艺——锔碗:把瓷器、陶器、器皿等破裂的地方锔合在一起。这门手艺已有上千年历史,很多80、90后的朋友可能很少听说,更别提亲眼看见。

说实在的,在当下这个快消费时代,一个碗破了,肯定就是直接丢进垃圾桶,再去买个新的,但是在过去的百姓人家,打破了的碗是舍不得扔掉的,而是找个补锅锔碗的(补锅匠往往兼锔碗),修起来接着用。

锔,就是指用一种弯曲的钉,把有裂缝的器物接补起来。就像这样:


因为瓷器的硬度很大,必须要用金刚钻才钻得了孔,才会有“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句现在人人常挂在嘴边的老话儿。

弹棉花
弦断无人续



弹棉花,现在用来形容很难听的音乐。或许是因为以前弹面花的声音确实单调,嘈杂。
但上了年纪的人都会对“弹棉花”有着清晰的记忆。随着一声声弦响、一片片花飞,最后一堆棉花被压成一条整整齐齐的被褥,睡起来也是格外厚重踏实。

箍桶
淡出记忆的手艺


很神奇的一项技艺,我始终不明白,那些老匠人们是怎么样把一块块毫不相连的木头,箍在一起,成个桶状,美观、大方,隐隐散发着木头的清香,而且还很实用,不会漏水......

磨刀人
凝固的记忆



“磨剪子,锵菜刀…… 磨剪子,锵菜刀…… ”这个调子想必很多人还很熟悉,但偶有人在哼唱的时候,也带了玩笑的味道。磨刀,把原先钝钝的刀,磨得锋利,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很不容易。现如今,在街上我们已经很难见到磨刀的匠人了。

制作杆秤
快要失传的手艺


手工秤,而今已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小商品,在老辈人的记忆里,那是市场交易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但现在,它几乎就要绝迹了,可是,我们家还有哦!

吹糖人
童年记忆



晶莹剔透的糖人儿,你是不是爱不释手?我知道你喜欢它,不仅仅是因为它好吃,更因为,它们小巧玲珑,千奇百怪,每一个都是我们心底隐隐的一个梦......

爆米花
儿时零食



印象最深的是那一声“砰”,随后就是那又香又酥的米花了!现在在邯郸的一些街头还有这些爆米花老匠人的身影,你见到了吗?

纳鞋底
妈妈的味道



小时候还经常穿妈妈纳的鞋底,一层一层的布,通过浆糊粘起来,再用阵线秘密的缝上,很厚实,很舒服。但是,有多少人跟我一样,小时候对这个不大喜欢,因为是穿久了的缘故,现在,各色各样的鞋子在货架上琳琅满目,却也找不到妈妈做的那样舒服又有味道的鞋子了。

编竹篾
爷爷的好手艺



跟箍桶一样,对于这些竹子了、木条做的东西,我实在是好奇,一条条细细的树枝,怎么就在他们的手下,变成了一个一个的框子,箩筐,纸条不会折吗?放东西不会压坏吗?可惜,爷爷已经去世,我再也找不到答案了。

补锅
敲敲打打又一年



以前,每家每户的锅用久了难免会损坏,丢弃也会浪费,因此就有了修锅底的师傅来修补。到现在,家家户户有了带电才煮饭设备,补锅师傅难觅踪影。

修伞匠
巧手修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