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盛世湘黔 智闻天下 查看内容

80年不忘国耻,中流砥柱,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17-7-7 11:48| 发布者: cnxqw| 查看: 24958 |来自: 新华社

摘要: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新华社记者邹伟、罗争光、乌梦达、徐扬 伟大的民族总能在绝境中浴火重生。 80年前的炮声,将一个沉睡的民族惊醒。卢沟桥畔气壮山河的抗击,开启了全民族抗战的伟大序幕。 秉持民族大义,担负救亡 ...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新华社记者邹伟、罗争光、乌梦达、徐扬

伟大的民族总能在绝境中浴火重生。

80年前的炮声,将一个沉睡的民族惊醒。卢沟桥畔气壮山河的抗击,开启了全民族抗战的伟大序幕。

秉持民族大义,担负救亡重任,中国共产党高举团结抗战旗帜,引领夺取胜利的正确方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战,中国人民赢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滔滔历史长河,巍巍砥柱中流。

踏上新的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拼搏奋进,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昂扬前行。

高擎抗战旗帜 挺起民族脊梁

七月的宛平城,蝉声阵阵。永定河上波光潋滟,映照出卢沟桥雄伟的桥影。存留于桥面的古老石砖,承载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80年了,那些悲惨壮烈的日子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卢沟桥事变亲历者、新中国第一任卢沟桥镇镇长、86岁高龄的郑福来触摸着桥头的石狮,感慨万千。

远望宛平城,城墙上的累累弹痕,永远铭记那段在苦难中爆发、于危亡中图存的悲壮岁月。

“卢沟桥,狮子吼,宛平城头浴血战……”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制造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妄图把中国变为殖民地,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发出的呐喊,随着电波传遍全国,激荡在每一位国人的心头。

强敌肆虐的漫漫长夜,中国共产党高举团结抗战的旗帜,成为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坚力量。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次日,中国共产党即发表抗日宣言;同年,陆续派出大批干部赴东北组织抗日斗争;1932年4月,成立还不到半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对日战争宣言……

“在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走向全民族抗战的过程中,尽管当时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政府和武装力量还很弱小,却承担起了抗日民族先锋的历史责任,表现出了对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重大使命担当。”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说。

北京妙峰山,奇峰峻峭,松柏参天。

“坚持持久战”,1941年八路军挺进军在此处留下的摩崖石刻,历经风雨洗礼,仍然清晰如昨。

在艰苦而危险的岁月里,挺进军专门派出兵力,以武工队的形式四处动员群众抗日。遥想当年,一队队神情坚毅的军人握紧拳头,以铿锵有力的话语大声宣讲党的抗日主张,那份执着源于一种何等坚定的信仰!

“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1938年5月,面对甚嚣尘上的“亡国论”“速胜论”,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集中全党智慧,科学系统地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

洋洋万言,犹如驱散云翳的旭日,拨开国人心头迷雾,坚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决心信心。中华民族振奋精神,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伟大的抗战之中。

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从白山黑水到热带丛林,从长城脚下到太行山上,历经苦难的中国大地上,不断汇聚起誓死抗日的滚滚洪流。

无论是在沦陷区还是游击区,中国共产党人都是火种的播撒者,都是动员、组织和坚持抗战的领导者。

美军驻延安观察组曾经评论:共产党领导的抗战“有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氛和力量,一种和敌人交手的愿望……”

1937年9月,就在日军长驱直入时,山西突然传来捷报--在一个名叫平型关的地方,中国军队赢得了抗战以来第一场重大胜利,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就此打破。作战的主角,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

从奇袭阳明堡到黄土岭战斗,从百团大战到沁源围困战……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军事奇迹,在百万平方公里的敌后根据地上,牵制和打击了三分之二以上的侵华日军和95%以上的伪军,逐步成为抗战的有生力量、中坚力量和主力,与正面战场在战略上互相支持,为抗战胜利作出决定性贡献。

成就胜利的伟业,需要挺身而出的英雄。

“就是死,也要头朝前倒下!”平型关激战,进攻号角吹响,开国少将、时任八路军营教导员李水清捂着中弹后血流不止的腹部,毅然冲向敌阵。

“如果我倒下了,你们要接过去,红旗绝不能倒!”抗日女英雄李林对身边同志的嘱托,读来依然震撼人心。

山河换了新颜,英雄却不曾远去。

稻香漫野的刘老庄前,至今传颂着新四军八十二位烈士血战殉国的悲壮;峥嵘险峻的狼牙山巅,永远定格住八路军五位壮士千仞一跃的身影;汹涌咆哮的乌斯浑河,依然回荡着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挽臂投江的高歌……

视死如归的共产党人,就是这样高擎为国为民的火炬,为伟大的抗战精神铸入内核与灵魂。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针对当时社会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写道。

在艰难困苦中,正是中国共产党人,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正确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巨大牺牲,支撑起救亡图存的希望,对中华民族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激发出中国人民的巨大创造力和战斗力,写就了抗战胜利的壮丽史诗。”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副会长王建学说,作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当之无愧。

七七事变80年,“历史问题”远没有成为历史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举国鼎沸兮,全民总抗战。”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中华民族前所未有地觉醒起来,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各族各界民众同仇敌忾,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

  80年后,“醒狮”早已浴火重生,洗刷屈辱并以胜利者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卢沟桥沉默不语,却深深镌刻着历史的痕迹,散发着穿越时空的精神魅力。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踏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壮丽征程的我们,更要牢记抗战的伟大历史、伟大功勋、伟大贡献,并从中汲取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面向未来、砥砺前行……

1111

2017年7月6日,卢沟桥的记忆,这是北京西南郊永定河上的卢沟桥。 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在宛平城外卢沟桥悍然发动“七七事变”,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拉开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 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一)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飞机坦克来勿怕,大刀挥起敌人跑!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这是北京档案馆珍藏的《卢沟桥歌》歌词,作于卢沟桥事变之后。如今,80年过去了,这首歌中透出的悲壮与豪迈,仍让人动容。

  1937年7月7日,对中国乃至世界而言,都是一个不能忘却的日子。宛平城的战火硝烟,拉开了日本侵略者全面侵占中国的黑暗序幕,将中华民族逼至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卢沟桥畔的奋起反击,标注全民族救亡图存的伟大起点,为人类正义事业点亮希望的熊熊火炬。

  彼时的中国大地,已被日本军国主义者蹂躏践踏了6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一二八事变”签下《淞沪停战协定》,进犯长城逼签《塘沽协定》,策动华北事变又签下“何梅协定”……

  是时,日本已经完成了工业化,中国依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日本年产钢铁580万吨,中国仅14万吨;日本能大规模生产重炮、坦克、飞机、军舰等,中国几乎没有像样的军事工业。可以说,与已经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日军相比,中国军队除数量外,几乎全面落于下风。

  然而,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内阁迅即决定向华北大规模增兵,正式踏上全面侵华之路。日本陆相杉山元向天皇夸口说:“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等来的是一个民族在危难之际迸发出的巨大勇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的奋起反抗。

  拼将热血筑长城,中华大地处处燃起抗日的烽火。侵略者的战刀举得越高,中华民族的反抗就越强烈。曾被讥为“一盘散沙”的中华民族,在亡国灭种的危机面前,发出了最后的怒吼。中国军民经过八年血战,把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东亚共荣圈迷梦烧得灰飞烟灭。

18037333a96f1ac69c7310

卢沟桥事变。(资料图片)

 

(二)

  “打,也许是死;不打,就是亡国奴!”卢沟桥的枪炮声吹响了中华民族总动员的号角。

  民族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担负起民族救亡的历史重任,呼吁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抵抗日寇侵略、驱逐日寇出中国。面对日本侵略者的野蛮侵略,全国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团结一心,投身到这场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伟大斗争中。

  “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兄去弟又离,子亡父不归”。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中华儿女为民族独立和自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在重庆,70名青壮僧人组成“僧伽救护队”,整日奔走于断壁残垣间救助遇难同胞;在散居海外的侨胞中,回国参战的粤籍华侨就有4万人;港澳台同胞也在积极抗争,从台湾到大陆参加抗战的勇士高达5万之众……

  华北平原上的一个庄户人家写下这样一副对联:“万众一心保障国家独立,百折不挠争取民族解放”;横批是:“抗战到底”。这是中华儿女同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怒吼,是中华民族抗战必胜的宣言。

  “中华锦绣江山,谁是主人翁?我们四万万同胞!”一曲《抗敌歌》,抒发了多少悲愤之情。“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四万万众,坚决抵抗”,英雄们的鲜血和生命最终化作了胜利的彩虹。

18037333a96f1ac69cb211

(三)

  创巨痛深,寇深祸亟。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在那场血与火的淬炼中、在那个生与死的战场上,千千万万的抗日军民充分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赢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和国家的尊严。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独立与自由,是中国人民付出了3500多万军民伤亡的代价拼来的。尽管今天炮火不再,但复兴路上依然面临着种种挑战,需要不断地涉深水、闯险滩,披荆斩棘。如果贪图安逸、裹步不前,就会错失改革和发展的难得战略机遇期,就有重蹈覆辙的危险。

  还需要看到,“历史问题”还远远没有成为历史。当今日本,仍然有人无视铁的历史事实,无视在战争中牺牲的数以千万计的无辜生命,逆历史潮流而动,一再否认甚至美化侵略历史,企图推翻战后国际秩序,这不能不让世人警觉。

  当然,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任何人想要否认、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中国人民绝不答应!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回首奋争路,中华民族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牺牲,经受了难以想象的灾难伤痛,但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从不气馁、从不放弃,而是一次次顽强战胜艰难险阻、重整行装再出发。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

  硝烟散尽,昔日的战场如今游人如织。但卢沟桥上的石狮依然刻满岁月的记忆,宛平城的城墙还留有累累弹痕。80年前,这里的惊天炮声,惊醒了一个沉睡的民族,也掀开了古老中国浴火重生的澎湃篇章。今天,我们漫步卢沟桥,听到的是穿越时空的历史回响,更是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铿锵足音!(作者:蔡宏俊,赵占豪。编辑:熊丽君))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