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财富湘黔 财经资讯 查看内容

贵州再话山地和户外游 破局绿色红利共享

2017-8-19 01:44| 发布者: cnxqw| 查看: 28835 |来自: 中国商务新闻网

摘要:   2017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将于8月在黔西南举办,这已是黔西南连续第三次举办此次盛会。近年来,黔西南经济社会大力发展山地旅游和户外运动,使之成为当地发展的支柱,为贵州“共享绿色红利”提供了生动的 ...

 

  2017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将于8月在黔西南举办,这已是黔西南连续第三次举办此次盛会。近年来,黔西南经济社会大力发展山地旅游和户外运动,使之成为当地发展的支柱,为贵州“共享绿色红利”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案例。那么,黔西南是如何做到的?透过其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窥见破解绿色红利共享的路径与模式。

  飞出大山的一双翅膀

  黔地万重山,又以黔西南为最。

  喀斯特山地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2%左右,中国的喀斯特山地主要分布于贵州,占到世界的63%;而贵州黔西南的喀斯特山地面积又占到整个贵州的72%以上。

  据统计,黔西南州山地地形约占全州总面积的71%,森林覆盖率高达48.7%。以万峰林为代表的两千多平方公里山地之内蕴含着丰富的山地资源,造就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和复杂多变的山地景观。

  冬暖夏凉、宜游宜居。黔西南州旅游资源秉赋良好,按类型分为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人文景观、自然遗产、红色旅游、度假胜地六大板块,旅游资源可谓得天独厚。

  然而,喜也万重山,忧也万重山。因为万水千山的阻隔,黔西南虽有无双景,却只能锁在深闺人未识。飞出大山也就成了黔西南最迫切的愿望。

  何以解忧?首选交通!唯有打造立体的交通网络,方能打破肠梗阻,把美景呈现在世人眼前。

  为此,用大交通带来大旅游成为黔西南人的共识。2015年,黔西南99%以上的村道都已经变成硬化路,就连“串户路”也从泥泞小道变成整洁美观的石板路。从前最偏远的望谟县和册亨县,都已经修通了高速路,全州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400公里。

  随着黔西南州万峰林机场改扩建工程建设完工、县县通高速和与周边重要节点县市高速公路网建设、南北盘江航运水道码头建设、特别是盘兴高铁的开工建设和贵兴快铁即将开建、兴百高铁推进规划建设,黔西南州即将形成高铁及立体化交通格局。

  立体交通网络成形,打破的是地理上的肠梗阻。但要让黔西南的大好风光走出“深闺”,还需打破信息上的肠梗阻。为此,大数据就成为黔西南飞出的山的另一只翅膀。

  如今,大数据已经告别“高冷范”,飞入寻常百姓家。黔西南丰富的旅游资源搭上大数据的快车之后,必将跨越高山大海,冲破阻隔走向世界。而这,已经变成生动的实践。

  黔西南已借助大数据建成山地旅游平台,其中景区等级指数、适游季节指数、适游天气指数、景区饱和指数、交通拥堵指数、网上关注指数、客流来源指数和消费能力指数等这些与山地旅游密切的大数据,不仅能为游客提供更多便利,还能给景区和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5月27日,黔西南州大数据展示中心正式开馆。交通大数据、旅游大数据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黔西南省级大数据旅游警务中心的投入运用,又为当地山地旅游保驾护航,提升了山地旅游的安全性,质量性,可靠性。

  大交通和大数据双向发力,成了黔西南借山出海的双翼,飞出万重山,打开怀抱迎接世界,把绝美的旅游资源展现得淋漓尽致。

  

  赛事倒逼旅游升级

  万事开头难!通过大交通大数据走出万重山以后,黔西南又该如何迈出发展的脚步?

  在全国众多的山地之中,无论是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风情,还是这些自然与人文元素的丰富性、多样性及其巧妙的搭配组合,黔西南都是得天独厚,独占鳌头。

  在这里,千里盘江、百条支流拥抱的十万大山,构成了全州1.68万平方公里山地;在这里,峰林、瀑布、峡谷、天坑、溶洞、高山草原等自然景观的密集度和独特性是世界唯一;在这里,气势磅礴的万峰林,水流湍急的马岭河峡谷,与生俱来就适合作为山地旅游和户外运动理想之地。

  对于黔西南而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场东风正是山旅大会以及各类赛事。唯有通过不断承办赛事积累经验,打响知名度,进而倒逼旅游升级和基础设施升级。

  1998年,首届中国国际皮划艇漂流大赛在兴义马岭河峡谷成功举行,这里也成为贵州省唯一的激流皮划艇漂流训练基地。

  2007年10月,首届中国万峰湖野钓大奖赛在万峰湖举行,吸引了国内除西藏以外的818名垂钓爱好者积极参与。中国万峰湖野钓大奖赛也成为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批准的全国性体育固定赛事。

  2008年,作为全国同类群众性运动会规模最大、第一次将山地运动和户外运动单项赛事整合在一起、形成全国山地项目的综合性运动会——全国山地运动会,将黔西南美丽的山水风情与充满激情的运动盛会有机结合。

  截至2013年,黔西南共举办全国性户外运动赛事50多次,涉及攀岩、山地户外,汽车拉力,激流皮划艇等户外赛事。让黔西南有了山地旅游王国和户外运动天堂的美誉。

  2015年10月,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在黔西南举办,发布了《国际山地旅游大会贵州宣言》,推动中国乃至世界山地旅游大步向前。

  黔西南也以筹办大会为契机,立足山地旅游资源的多样性、珍稀性和交融性,深挖原生态山地民族文化内涵,打造了一批休闲山地特色旅游景区集群,探索了一条集观光、文化、运动、休闲、探险等为一体的现代山地旅游发展新路。

  抢抓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成功举办的机遇,黔西南州利用大会平台就签约了66个山地旅游产业项目,涵盖山地旅游、户外运动、健康养生、新型能源、大数据等产业,谋划实施了一批景区升级、乡村旅游、山地运动、旅游交通、酒店建设、智慧旅游、配套服务等项目建设。

  为承办本次大会,黔西南共实施建设项目108个,投入资金共75亿元,景区基础设施全部按照国际标准改造,使景区软硬件设施更加完善。仅万峰林全部项目改造完成之后,景区的接待能力从原来最高接待游客量每天4000人左右,可提升到两万人左右,游览质量、游览舒适度大幅提升。

  2016国际山地旅游大会暨户外运动大会的筹办,又将黔西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了一大步。全州重点建设项目共28个大项91个子项,总投资148亿元。作为山地旅游精品线路,万峰林、马岭河峡谷、万峰湖、二十四道拐等景区的升级改造项目均被纳入重点督查项目。

  连续几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的成功举办,让黔西南州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不断提速,这方山水已然华丽转身,登上了高端和时尚的囯际舞台,在众多闪光灯的聚焦下,彰显出其翩跹的风度和高贵的气质。

  

  旅游扶贫共享红利

  绿色发展的核心是既要绿色也要发展,如果老百姓不能从绿色中获得红利,绿色发展就变成空中楼阁。

  想让绿色永存,唯有以“发展”破题,继而为绿色提供动力。黔西南发展山地旅游最终的落脚点,就是让山水更美百姓更富,让发展与生态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实际上,就黔西南而言,大旅游与大扶贫一直是相生相伴的。尤其是在2016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上,旅游扶贫成为新增的重点专题,为世界旅游扶贫提供范例和参考,让全世界看到旅游解决贫困的实际效果,让全世界发现贫困依托旅游改变的精彩答案,全力以赴把黔西南打造成为世界旅游扶贫的范例区。

  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水风光、民族风情、特色风物,按照“旅游+扶贫”的要求,黔西南坚持把以山地旅游为引领的“8+N”现代服务业产业聚集作为吸纳广泛就业、支撑脱贫攻坚的抓手和目的。

  如今,黔西南已形成以双乳峰、三岔河、马岭河、万峰林、史迪威·晴隆二十四道拐等为代表的经典山地旅游精品线路,建成了一大批兼具自然生态之美和民族文化之魂的美丽村庄,实现了城乡协调发展、产业和扶贫协同推进的新格局。

  同时,借助发展旅游产业,积极开发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乡村旅游,引导少数民族群众参与到旅游业中,引导农户把乡村旅游和生产致富相结合。目前全州共有“农家乐”800余户,乡村旅游人数占全州旅游接待人数25%以上。

  凭借着定位精准,充分落实,黔西南旅游扶贫收到了显著成效。该地产业覆盖农户40.8万户,农户收入新增15.9亿元。据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黔西南州实现了10.02万贫困人口脱贫、132个贫困村出列、3个贫困乡(镇)“摘帽”,56636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到发展空间大的安置区入住。

  以农兴旅、以旅助农,推动扶贫开发与旅游的有机融合,让贫困群众更多地分享旅游发展成果。黔西南“共享绿色红利”的路子必将越走越宽广。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