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座位 每个人上学的时候,应该都有过这样的亲身体验,那就是关于座位安排这件看似简单的一件事,但是,却经常会引起很多家长和老师的冲突等一些问题。 现实中,不管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几乎每一个班主任,都会遇到关于学生座位安排的问题。很多家长甚至为了一个座位给老师打电话,说希望能够在安排座位的时候给予自己孩子以“照顾”,而家长们所说的“照顾”的原因,无非是“我家孩子个儿小”“我家孩子眼睛不好”“我家孩子成绩不太好”“我家孩子注意力不好,坐在前面有老师经常盯着……”等等一些原因,这让很多班主任犯难。 家长们凑在一起时常常会讨论的话题就是,“你家孩子坐第几排?” 有的家长说“金三银四”,有的家长则认为教室的前三排,就是“黄金位置”,就是好“地段”,家长们经常说的就是,孩子坐太远怕看不清、太偏怕老师不关注、怕跟调皮的娃娃当同桌……如果有谁家孩子被安排坐到了最后一排,那仿佛就是将孩子等同于“差生”了,可是一个班四五十个学生,所谓的“黄金位置”却非常有限,那么,面对各持己见,座位到底如何安排? 家长:“黄金位置”出学霸 家长们精心总结的“黄金座位”图 重点标注了各类座位位置的特点 ▼▼▼ 爸妈们请求老师“照顾”的“黄金位置”:中间、靠前,但是不要是第一排。 中间、靠前——孩子坐在前排,时时刻刻在老师眼皮子底下,容易集中注意力,上课认真听讲,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但不要第一排——一方面怕距离老师太近,孩子会有心理压力;另一方面怕近距离看电子白板会影响视力;最后,还怕老师擦黑板时扬起的粉笔灰影响健康。 靠后排——后面位置上都是一些上课不认真听讲,爱玩爱闹的孩子,和他们坐在一起影响学习。 老师:成绩和“地段”并没有必然联系 其实,孩子能否集中注意力,和位置前后没有必然的关系。 老师通常对全班孩子都是一视同仁,并不会因为学生坐在前排就会对他们特别关注,现在基本上都是互动式课堂,老师上课时也都是前后走动,并没有只是盯着前排的孩子看。 很多老师因为安排学生座位这件事情头疼不已,为了让家长们放心,老师们使用的很多办法。老师们最初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按身高,但这并不能让家长们满意,于是轮换、分组就是目前使用较多的方法了。 定期轮换座位是现在最常见的解决办法之一了。按列轮换,解决了“边角一排”的分配;按行轮换,但这样带来的问题是个矮的学生会受到影响,折中的办法:前三行轮换,后三行轮换,这样相对解决了“最后一排”分配问题。 分组画圈法:取消行和列,将学生合理分成小组,把座位前后错落摆放成一个个的小圈组合,每次轮换时,整个“圈”一起调整。 教育专家:家长“不恰当干涉” 坐在班级靠前居中位置的学生,就会被老师更多地关注、关照吗?有专家表示,这是家长一种想当然的理解,也是家长对孩子过度关注的一种体现,对孩子成长是不利的。其实,学生获得老师课堂提问机会的多少,绝不是依据老师视野的焦点区域或非焦点区域来划分的。很多时候,老师们在上课时,也并不是像家长们所想的那样只关注前几排。站在讲台上,整个教室都能一览无余,对于孩子们各种动作也能看见,所以,并不存在坐在后排就不能被老师关注的现象。 有的教育专家认为,如果家长在这些细枝末节上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来,不现实,也没有必要。家长在孩子座位问题上向班主任提要求,想要孩子被“照顾”,一定程度上是对学校教育的某种“不恰当干涉”。这种做法,很多家长也许自认为是在为孩子争取更好的教育环境(资源),但这种过度的焦虑心态,势必会传导给孩子,反而对他们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