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建刚,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人,苗族学者,现居广东佛山。资深媒体人、著名时政评论员。 龙建刚是谁:“宽容了世界”的他为什么不宽容文山代市长? 11月11日,对于文山代市长龚卿和广大苗族人来说,都是一个不能忘怀的日子,文山州纪委通报对龚卿问责,龚卿通过媒体向苗族同胞道歉! 这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对此,我想对苗族学者、资深媒体人龙建刚老师说:谢谢您! 时间往回回放10天,在点击量已经接近30万的《龙建刚致文山代理市长:我们在等待你的道歉,但不会等太久!》的转帖朋友圈,民大师兄、著名散文诗人王鹏翔和我互动时说:“建刚兄散文诗《在那一刹那间,我宽容了整个世界》孤篇盖世!” 我这才知道,冲冠一怒、狭路“拔刀”向云南文山市代市长龚卿的龙建刚,除了媒体人的身份,还是一个诗人。 观其文,见其行,让我再次对龙建刚老师充满兴趣,在文山代市长龚卿公开道歉的关头,我想通过龙建刚老师的两个文字对比,谈谈我对他以及这个族群的认识。 一 龙建刚是谁? 是诗人,三十年前“宽容了整个世界” 最能体现一个人独立和自由个性的,肯定不是工作中的说话做事,毕竟有意无意带有倾向性。 我在龙建刚老师新浪博客找到的“孤篇”《在那一刹那间,我宽容了整个世界》显示,此文写于1987年6月,确切的说,距今29年零4个月。 从龙建刚老师1964年出生的年龄判断,写此文时23岁,正是思想最为活跃,最具富创造力,也是青春最为迷茫的时候。 对于山,仓央嘉措说:“我一走,山就空了。” 龙建刚师兄在“宽容”一文中,也做到了人和山对话的最“空”意境,从迷茫,到对话,到和解,到对世界的宽容,在一瞬间,死结解开,世界豁然开朗。 “我置身于我的海拔,仰望你2572米的高度,你浑然不觉。那属于你的月亮高悬于蔚蓝之天,而我却在我的太阳下痛苦地活着……”面对“方圆八百里,向为苗人所居”的梵净山,在2572米的海拔高度,诗人是“仰望”的,仰望的原因在于,梵净山高度,让她有了属于自己的月亮,而诗人作为太阳之子,还在混沌中痛苦着,冲突着,煎熬着。 如果不是孤独到了极致,谁会跳过人和社会,直接和自然倾诉,和大山对话? “凭栏眺望,我失去了自己。而这一切,究竟是为了谁?我没有哭泣,静静无语乃是嘹亮的终极。想你,念你,都是满天的毛毛雨。仅一点墨意,就汹涌出爱与恨的天问--杜鹃为谁而红?鸽子花为谁而放?你在哪里?” 在“失去自己”的背后,诗人发出天问:为了谁? 是为了一个人,还是为了一群人?为了一件事,还是为了事业?是为了情,还是为了大爱? 当然,既然是“天问”,答案就不那么重要了。 “刚从黑湾河中走出,又要向有虎有豹的灌木丛林走去。我是一只被围困的金丝猴,在盘根错节的巨野中悲壮地打着呼啸!告诉我,这是命运吗?”诗人是被“围困的金丝猴”,困兽犹斗么?非也!诗人向“有虎有豹的灌木丛林走去”,在悲壮的呼啸中,巨野才是他的天地。 “日出不属于我。佛光不属于我,不能抑制的眼泪淋湿了那块倒下的无字残碑……”当诗人远离世俗的温暖,和慈悲的佛光,他似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世界,“不能抑制的眼泪”是生生死死唯一和凡尘沟通的纽带。 “我是太阳的儿子,我是宇宙的公民。在漫漫人间,我生下来的第一声哭泣,就注定了人生是一条有始无终的旅程……我没有恨。栽一株红豆,不是为了想念别人,而是为了永恒地纪念自己。真的,我没有恨。在即将离去的一刹那,我突然宽恕了整个世界……”自此,诗人顿悟,迈过了自己心中的魔咒,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执念,还是一世繁华,都已经统统的不重要,诗人蹬上了属于自己的“金顶”,当心中没有恨,大爱把肉身紧紧包裹,诗人宽恕了自己,也宽恕了世界。 二 龙建刚是谁? 是知识分子,“上半生买墨水, 下半生卖口水” 一篇《龙建刚致文山代理市长:我们在等待你的道歉,但不会等太久!》,短短一天的时间,阅读量就达到了近30万。 实际上,仔细分析这篇文字,影响力和传播力的背后,作者深谙传播之道。 从标题开始,就为传播埋下了“线管”,“龙建刚致文山代理市长:我们在等待你的道歉,但不会等太久!”一文中,首先直接点对点点题,是“龙建刚致文山代理市长”龚卿,开门见山,是写公开信的架势,是公告天下,公开“找茬”,目的是敦促龚卿道歉,并明明白白的公开告诫“但不会等太久!”,意思是,还有很多更厉害的后手。 接下来,直接告诉龚卿,喊话者是“苗族知识分子”,潜台词是,喊话过招有礼有节,有法有度。 在公开信中,“第一是愤慨,因为你的言论严重侮辱了我的民族、我的同胞。”表达作者作为一个苗族知识分子,在自己的民族遭遇侮辱的时候,保持知识分子骨气和独立性的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血性和被触碰底线后的态度:“不可以!”更厉害的是,“第二是不相信这样的言论会出自一位党员处级干部、代理市长,而且有博士头衔。”点出了代市长龚卿的“死穴”,第一是作为民族自治州首府的处级干部、代理市长,你是官员身份,第二是“有博士头衔”,也就是说,如果一般的干部,知识修养不够,还情有可原,但当一个具有民族学博士学位的民族地区官员,其身份“辱苗”是知法犯法,有意为之。 并根据已公布的材料罗列了代市长的荒唐言论,包括: “苗族是被撵跑过来的嘛!所以,才跑到了国外。难道你们还为此感到光荣吗?” “苗族巫文化是很恐惧的,我刚参加工作时,有人告诉我,不要跟苗族姑娘接触,一旦接触了,你就难以逃脱她的魔法。这样的文化有什么值得宣扬的呢?” “苗族做了,壮族怎么办?不要只为自己的民族私利而不顾其他民族。这样做,北京是不答应的。” 并指出,代市长说这些话不是在饭桌上私下说的,而是在政府的公开会议中,“场合是正式的、身份是正式的、表态也是正式的”,剧情已经非常明朗。 然后,“杀招”来了,第一“刀”砍向“民族地区干部”公然违反法律和民族政策规定: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首府所在地,作为一个在民族地区工作的干部,尽管“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但你这样的“鸟”也太过于奇葩:既无法律意识,更无民族政策水平,忘记了你作为共产党员、代理市长的公职身份。 接着上“杀招”,第二“刀”砍向历史文化背景:用《新华文摘》转载的历史学者研究观点给代市长普及历史知识,并告诫代市长,“苗族在文山的存在已经有很长的历史,早就是那片土地的主人。”并反问:“你是不是还想把苗族从文山撵跑?”问号的背后,其实是雷霆万钧,怒喝代市长:你不配!! 最大的“杀招”,是用代市长的“武器”直接“扇耳光”,啪啪啪啪的经久不绝,在代市长警告的“北京不答应”背后,作者给代市长语重心长的“上课”:“北京”在操心什么?简单来说,一是打扶贫攻坚战,实现第一个百年梦想;二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承担国际责任、推动和平发展。你不会不知道,这两件大事都和文山息息相关、完全重叠。 自此,一个暨不懂政治大局,更不懂发展大局的“奇葩”代市长跃然纸上,呜呼,响鼓还需要重锤打么? 至此,一篇火力超级猛的稿子出台,既表达了作者的大局观,讲道理,讲政治,讲法律,又突显了作者的血性和威严:辱我族者,必诛之——口“诛”笔“伐”,力量一点不亚于刀枪剑戟!! 所以,文章一经发布,并迅速在互联网上传播,短短时间达到10万+,两天之后超过20万+,最终接近30万。 实际上,作为一个敏锐的知识分子,龙建刚往往能抓住社会的热点,并造成传播影响,在前不久的一篇“我们如此深爱我们的儿女,他们爱我们吗?”,创造多个微信号转发都达10万+,腾讯数据显示,最终阅读量达1600万+,影响力和传播力可见一斑。 这样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对龙建刚来说,还有很多很多,其在佛山电视台主持的《话龙点睛》时政评论栏目,其深邃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深受当地读者喜爱,节目立足佛山却放眼天下,说的实情,道的是观点,幽默、求实、导向性成为《话龙点睛》节目的最大亮点。有读者点评说:“龙老师属于激情、激越、新锐的杂文演讲特色,如同鲁迅的文思。” 对此,龙建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诙谐的形容自己职业或者事业说:“上半生买墨水,下半生卖口水。” 三 龙建刚的“狭隘” 他为什么不宽恕代市长龚卿 三十年前就“宽容了世界”的龙建刚,为什么面对“涉嫌辱苗”的云南文山市代市长龚卿,却“狭隘”起来。身处异乡,龙建刚说,家乡是我们永远的信仰,虽然面对各种挫折和困难,但苗族没有悲观的权利。他深深地热爱他的民族,热爱这个民族坚韧的文化。 这是因为,第一,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远古,生活在黄河岸的苗族,也同样拥有高超的农耕技术。据汉文献记载,苗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上古时期生活在中原的九黎部落是苗族的先民。很多古歌一直传唱着动人的历史细节,比如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是一部没有文字记载的民间口述心史,讲述亚鲁王是一位部落首领,与赛阳王部落、赛霸王部落角逐中原,后来亚鲁王部落战败放弃中原,带领部落辗转迁徙,最后进入南方。亚鲁王的部分后代继续迁徙进入贵州,其中名叫欧地聂、迪地仑的两位后代进入了麻山,从此定居下来,繁衍至今。 第二,苗族有着灿烂的文化,通过古歌和服饰传承历史的苗族,为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全球的顶级博物馆中,都收藏有苗绣,早在上世纪20年代,英国大英博物馆就派人到中国搜集苗绣苗装,法国、日本及台湾地区的大批收藏家常年驻扎贵州苗区“淘宝”。而在苗绣之外,其饮食、建筑、歌舞、芦笙、银饰等,无不成为当前各地苗族聚居地的旅游热点,并都形成了各自的市场体系。 第三,从已有的历史记载看,苗族作为平权社会,一直在部族内部和外部实现和平相处,接近近现代的几次战争,都是在封建王朝的残酷压榨下忍无可忍的反抗。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其他兄弟民族和睦相处。但并不等于苗族人好欺负,当文山代市长不顾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发出如此荒唐的“辱苗”言论时,宽容了世界的龙建刚,却因为对自己民族的热爱拍案而起,“狭隘”的维护着自己民族,也包括自己作为苗族知识分子的尊严,并通过合理合法的手段,义正言辞的敦促代市长道歉,这也是龙建刚的底线,同时也是苗族知识分子,甚至苗族人的底线!! 四 龙建刚的影响? 苗族知识界跟进理性维权 一个可喜的现象是,龙建刚的公开信,给苗族知识分子在维权中,带了良好的开头,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整个公开信以法为纲,以理为领,恰到好处的表达了观点和诉求。公开信客观理性、合情合理合法,因而被各民族人士关注、转发和声援。 在龙建刚之外,中国社科院博士石茂明等,也从维护民族团结和发展大局的层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诉求。随后,苗族女博士群体,哈佛大学访问学者杨鹏博士等更多的苗族知识分子,发出自己理智的声音,既驳斥了代市长的不当言论,也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和观点。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