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搬到哪里去、如何安置?这是一个问题。 贵州惠水县易地扶贫搬迁“家园新村”小区 扶贫搬迁,搬迁是手段,扶贫是目的。如果仅仅是换了个地方居住,生活方式没有“现代化”,经济来源没有“活水”,那么就不是成功的易地扶贫搬迁。在易地扶贫搬迁这场硬仗中,贵州进行了城镇化集中安置的实践探索和模式创新,结合贵州人多地少特殊省情,坚持以经济要素集聚功能强、创业就业机会多、人口承载容量大的市(州)政府所在城市和县城为主进行城镇化集中安置。 移民来到城镇,首先完成的是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换。通过城镇中更充裕的培训和就业机会,移民可以融入城镇中更完善的产业链,完成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换和生活方式转换,全方位融入新环境、新生活。更重要的是,移民的下一代子女,就会完完全全成为“城镇一代”,接受更完备的教育,插上能飞得更高更远的翅膀,彻底把贫困的命运丢进垃圾堆。 惠水县将大部分移民安置在经济开发区 同时,城镇也要正确看待移民群体,既然来了,就是一家人。移民群体不是“伸手党”,在共享城市的就业机会、发展红利的同时,自己也能够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动能和人才储备,在城镇发展的各条战线上发光发热、贡献力量,他们既是城镇发展的获益者,更是城镇发展的建设者,是城镇原居民的“新家人”。 城镇化安置,是一步让易地扶贫搬迁和城镇化“二合一”的妙棋。当然,要让这步妙棋发挥作用,还要跟上配套设施配置、产业配置、技能培训、移风易俗等“后手”,让移民社区变成有动力、有活力、有贡献的城镇社区,让移民成为有收入、有信心、有尊严的“城里人”。(执笔:吴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