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湘黔文化 金黔文化 查看内容

想成为古代旅游达人,没它不行!

2018-4-10 10:08| 发布者: cnxqw| 查看: 30088 |来自: 收藏马未都

摘要: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大约是今人古人都在想的,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对过去的人而言就是天方夜谭了。  有人出游是为了避乱求生,有人出游是为了快意人生,前者如杜甫颠沛流离,后者如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 ...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大约是今人古人都在想的,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对过去的人而言就是天方夜谭了。

  有人出游是为了避乱求生,有人出游是为了快意人生,前者如杜甫颠沛流离,后者如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虢国夫人游春图

  不管是自己闲不住要出门看世界的;还是被动出游的“贬官游”,要考虑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遇上点事情没准就会game over的危险不说,更重要的是过关的“护身符”。

  因为在古代先不说是否有钱有闲,古人旅游的第一道障碍首先是身份限制。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可以说走就走、上路旅行的。

  想进城?要先开“介绍信”。没有?那叫流民!治罪!不是农户,也得要。这“介绍信”可不是每个人随随便便就能有的。

  如果恰好是皇室贵胄,若不跟皇上打招呼就出去,一不小心就是谋反!

  所以在古代虽然没有我们今天的护照、签证,但早已有护照的身影。

  我国“护照”的渊源最初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那时候的护照种类大体上有牙璋、符节和圭璋等。

  到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护照的种类又演化为符、传、关照等,在如今的敦煌市阳关遗址博物馆,就存有两千年前西汉武帝时期签发的“阳关关照”。

  据说,当时无论是西域人来汉,还是汉朝人出关西去,都必须持有盖着阳关大印的关照才能成行。

  在汉代,除了关照之外,还出现过所凭证,过所一式两份,正本和副本都由主管官员和协管官员签名盖章,确认无误后方可出入边塞。

  两千多年前,汉武帝让苏武出使匈奴,后来苏武被匈奴扣留在北海(今天的贝加尔湖)放羊,19年来持汉节不改,不失大汉臣子的身份。

  唐宋时期的护照种类比较繁杂,主要演变为过所、公验、关引、文牒和符牌等等。

  此处,值得一提的是,影视剧《西游记》中每次徒弟们斩妖除魔之后,唐僧总要客客气气的拿出通关文牒,请求国王在上面盖上大印,然后继续西行去也。

  但唐三藏实际上是个“偷渡者”,历史上唐玄奘通西域,身上没有通行证件,一路混迹于上课队伍中数次几乎被守关士兵射伤。

  到了元朝时,“护照”种类有公据、公验和腰牌。在元代时船舶司有明确陈告“船商欲出海贸易,必须领总司衙门元发下公据和公凭”。明朝时,“护照”包括文牒、关照、符牌和勘合等,其中勘合主要是通过在契文上加盖骑缝半印,凭借板勘能否对合来防止作伪。

  明代诗人戴弁曾有诗云:“月明虏使闻鸡度,雪霁番王贡马来”。正所谓“闻鸡度关”,即过往商客、百姓需等到鸡鸣时点名,验明身份,方能入关,形象地描绘了当年通商通贡的热闹景象。

  到了清朝,则开始改用“护照”一词。

  以护照形式出入边塞关津的通行证件,在古代中国有着近五千年的发展历史。

  从护照这一演变我们便可知,古人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在旅行啊!

  时至今日,办理护照相比古人已然容易许多,但在出国过程中却也始终困难重重。

  从出生证到死亡证明,人一生的证件五花八门,那么相比于其他证件,一本中国护照含金量有多少?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