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湘黔科教 教育资讯 查看内容

“小班长”敲打同学,教育不该释放人性的恶

2018-6-21 10:50| 发布者: cnxqw| 查看: 29384 |来自: 光明网-时评频道

摘要: 近日,有媒体报道了安徽合肥瑶海区某幼儿园“小班长”在班主任“授权”下,用棍子多次抽打课间不听话同学一事。监控视频显示,事件发生在6月13日,据统计,在40分钟时间里先后有至少15名小朋友被打。6月19日,安徽合 ...

近日,有媒体报道了安徽合肥瑶海区某幼儿园“小班长”在班主任“授权”下,用棍子多次抽打课间不听话同学一事。监控视频显示,事件发生在6月13日,据统计,在40分钟时间里先后有至少15名小朋友被打。6月19日,安徽合肥市瑶海区教育体育局学前办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情况属实,目前已责令幼儿园负责人向家长道歉,涉事教师已停职反省。此外,安排心理咨询师对被打孩子进行心理疏导。

  步子都走不稳当、晃晃悠悠的“小班长”,居然拎着一根棍子,挨个敲打那些“不听话”的小朋友。这样的场景,不只令场外的成年人印象深刻,想必也会让那些个坐在教室里的小朋友刻骨铭心。而诸如“听话”“乖巧”等暗示,也会伴随着暴力的驱使沉淀为小朋友的意识与行为。这样的教育,不能不让人深长思之。

  幼儿园的小朋友,正处于天真未凿的混沌时期,这个年龄段的特点,恰恰是爱说爱动,而非一些教师习惯训斥的“听话”。世界在他(她)们面前刚刚展开画卷,各种不确定性不期而至,孩子们需要有一个观察、消化、接收乃至形成认识的过程。这期间,当然需要引导,需要有人帮助孩子们融入到这个世界中去,这也是“社会化”的必要过程,不可跨越。而教育,就是引导孩子融入社会的主要方式与路径。

  但无论如何引导,都应遵循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以幼儿为本位。来自外部世界的教育或规训,必须建立在与幼儿的良性沟通之上,要从幼儿的天性出发,引导他(她)们逐渐适应并接受外部的约束与规范。比如,公共场合,不可以大声喧哗,也不可以随意走动;又如,要认真听老师的话,并与同学友好相处等等。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规范确实是必须的,但规范的渗透、传递过程也必须是柔性的、平等的。

  在这个问题上,任何希望一蹴而就的简单粗暴做法,都不可取。像合肥这家幼儿园,老师试图通过授权“小班长”打人让幼儿“不乱说乱动”,可由此传导给孩子们的,并非春风化雨的柔性教育,而是强权之下的屈从。而且,既然老师可以让“小班长”打同学,那么平时老师自己信奉的是不是也是“棍棒教育”呢?

  动辄就打的教育思维,令人失望,也必然导致无穷后患。一者,如果“动手”被理解为解决问题的方式,那么,孩子们以后很容易形成凡事“动手”解决的价值观、人生观。而诸如讲理、说服、倾听、沟通等公共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则可能会被弃置一边。至少,也会让人走很多弯路。

  再者,身为师者,却纵容孩子去打孩子,既是教育的失败,也必将面临着“多输”的格局。被打的孩子当然会受到伤害,需要心理疏导,而对于打人的孩子而言,其实也不是什么好事。当“小班长”挥舞着棍子可以“合法”击打每一个同学的时候,我们应该能够想到,孩子心中的某些戾气难免会被释放出来。此类“学生官”的思想与观念,同样被扭曲、侵蚀,只是很多时候,学生与老师并不自知而已。

  孩子们并不是不需要管束,正确合理的管束是一个人成才的必要路径。但一定要警惕,不能把管束理解为滥用强力与权威,更不能采取“以夷制夷”的恶劣做法。小孩子们并非不讲道理,只要师者用正确的理念、足够的耐心,以及与职业匹配的责任心去平等对待孩子,是完全可以实现良性沟通的。

  事实上,诸如此类“小班长”敲打同学的现象,在很多地方、很多教育阶段都有体现。一些教师将培养“代理人”作为减轻自己教学负担的捷径,殊不知,一旦埋下了恶的种子,最终损害的是教育的根基,是孩子们的天性,是成人社会的理性与秩序。兹事体大,不可不慎。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