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出版家、《潇湘晨报》创办人龚曙光首部慢忆时光散文集《日子疯长》面市。上市仅一个多月,已引发文学界和读者高度关注。8月18日《关于20世纪的文学回望暨<日子疯长>畅谈会》在上海书展举行,韩少功、苏童、龚曙光齐聚上海,共同探讨文学与故乡。 《日子疯长》中写的是普通人和普通事,父母家庭,亲朋故旧,儿时玩伴,故乡情怀,在斑驳岁月中念念不忘的时光与记忆,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故乡、对亲人的那一份深深眷恋。 龚曙光说,每个人小时候生活的地方都是摆不掉的,所以故乡是他文学创作的支点。他偶然地用毛笔来进行写作,随手写成的文字被拿去发表出来,又一路写下来自然地写到了他的故乡,他的父母和他的祖父。这些在他的书写当中很自然就浮现出来了,因为这些就是他生活中最熟悉的,支撑他生命主体的那些东西。 而每个人心目中的故乡又是什么样的呢?韩少功说故乡是一种回望,是生命最开始的地方,那里有你最美好和纯真的印象。苏童说在未来一代青年眼中,故乡就是他们生活的地方,所在即故乡。龚曙光说你生长的地方是故乡,你书写的地方也是故乡,文学的故乡不一定是你生长的地方,但是这些都是故乡,可以作为文学创作的源泉。 许多人或许会有感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故乡正在一点一点“消逝”,或变得“面目全非”。事实上,故乡也在慢慢“演变”着。年长一代的故乡,是带着乡土的气息的,有四季树木的变幻,有长满青苔的石板路,有在田里辛勤劳作的农人,有上山打鸟窝下水捉鱼的孩童,有村口树下的被围观的挑担货郎,有夕阳下袅袅升起的炊烟,这些形形色色的人,构成了这个天地独特的人文。生活平淡,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就是每一个小人物平凡的生活。所以在读龚曙光的文字时,你能在平常的拉家常式的语句中,感受到一幅幅静谧美好又绚丽多彩的画卷,让人能经久流连。 韩少功说年轻一代对于故乡的图景是雷同的,就是一座城市,拥有着高楼、大超市、咖啡馆,现代化的一切设备。这个时代在向前发展,城市化进程改变了千千万万人的生活,乡土的气息已经逐渐被现代化,高楼、水泥马路取代白瓦黑墙,田野和村庄在迅速消失。我们被时代的潮流挟裹着,与人、与自然、与四季都变得陌生,孤零零的寄居在城市中。而这时的故乡是哪里呢?是偌大小区里的某一栋的某一层吗?不,这只是我在这里的家,它只拥有一个家的氛围却没有故乡所拥有的深刻含义,这些冷硬线条下的房屋无法带给我故乡所拥有的温暖。可是这些冷硬即将变成未来人们的“故乡”,看不见来路,找不见归途。 逝去的无法挽回,但我们仍能珍惜现有的,也能守护好乡土文化及传承,创建绿色、美丽的新型乡村。你我心中的故乡,仍是我们梦想中的家园,还是我们情感上难以割舍的地方,更是我们文学表达中的圣地。无论以什么方式,都不要让故乡成为一个代名词,一个地点,我们总要以我们的方式,留下一些传统,一些平淡和一些温情。 文/唐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