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湘黔科教 教育资讯 查看内容

清华校长履新环保部:3年内从正厅级升至正部级

2015-1-29 13:44| 发布者: cnxqw| 查看: 40267 |来自: 海外网

摘要:   编者按:本文原载于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微信公众号“侠客岛”,原题为“【解局】那个履新环保部的清华校长”,全文如下:   消息传了两天,才等来了官方宣布。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正式接任环保部党组书记一职 ...

清华大学校长出任环保部党组书记截图

  编者按:本文原载于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微信公众号“侠客岛”,原题为“【解局】那个履新环保部的清华校长”,全文如下:

  消息传了两天,才等来了官方宣布。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正式接任环保部党组书记一职。

  又一个学而优则仕的典型。仅仅一年多前,跟他搭班子的清华大学原党委书记胡和平才调任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如今,清华再为官场贡献一员重将。

  不过,不到3年之内从正厅级跳到掌舵部委的正部级职位,还是从中国最顶尖学府的校长位子上离任,即使陈吉宁素来低调随和,其背后意义也很难不被深入解读。而他作为最近高校官员变动里最闪耀的那颗星,无疑将成为人们观察中国未来几年的环保时,极为重要的角色。

  过去十几年,清华最“激进”的校长

  消息是在上周一传到内部人士耳中的。

  据说,那天中组部到清华考察,人们才开始意识到,陈吉宁要走了。随后,无论是这位校长开始张罗着搬家,还是会议室里他不再如过去那样“掌控会议进程”,都清晰地透露着要走的信号。

  岛君打听到的消息是,清华内部早已传说他要走,但是一直没说去哪里。如今尘埃落定,大家反倒觉得,传说的那几个职位都没有环保部适合他。

  即使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清华学生,也能体验到自2012年2月上任以来,陈吉宁带来的不同。

  这位清华本土校长,上任时并不为清华学生所熟悉。他不是院士(考虑到清华有多少院士,就不会觉得这个标准很奇怪了),专业是环境工程,虽然根正苗红,且已任常务副校长多年,但从来,舞台之上人们只认主角。

  不过,他没用两年时间,就趁着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的东风,用轰动全国的清华教改让人们认识了他。在清华内部人士看来,这位在媒体上以骑着自行车在校园里转被点赞的校长,凭着雷厉风行的改革作风,在清华做了三件大事。

  你们别嫌太具体,岛君尽量简短介绍完这三件事,其实挺能看出来他的改革思路。

  第一个是人事制度改革。做的主要思路就是不同的序列采取不同的方案,其中最主要的序列是教学科研序列。一直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高校的清华,开始采用类似国际上通行的tenure制。比如一个新应聘到清华的讲师,需要在六年之内评上副教授,这样才能确保一直留在清华,将自己的教职变成终身制。这样的方式对于国外大学来说,司空见惯。

  陈吉宁还试图在清华分出教学序列和研究序列,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你致力于教学,那就不用研究成果来考核。这无疑直指了国内高校多年来的弊端。要知道,我们的论文数量世界第二,论文产业达10亿人民币规模,旧制度可是做了不少贡献。

  第二个是时下流行的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在将清华的课堂搬上网的过程中,他亲自兼任了在线教育领导小组组长。

  第三个是去年轰动全国的清华教改,三个大文件的出台,和持续了一整年的教育工作讨论会,让上述看过文件的内部人士表示,这是要把清华都要大改了的节奏……

  去行政化也是他所致力的工作,当然,如今已变成未竟的使命。在清华,过去每年都会开一个全校机关干部大会,但2014年底,改成了全校机关骨干大会,从干部到骨干,一词之差,前者是身份的象征,后者是工作的职能。

  虽然陈吉宁只在校长任上干了3年时间,但让清华的许多老人感觉,经历了本世纪以来,多年未有之变局。

  “政治素人”的改革希望

  看到台湾媒体用“政治素人”这个词形容陈吉宁,觉得好笑之余,还是有些道理。虽然,“政治素人”这个用来形容从普通人“突变”的政治明星的词,显然不适合形容早已位至部级的陈吉宁。

  当然啦,你们那些说起“素人”就不怀好意的宅男,还是先不要插话。

  陈吉宁的劣势在于,他从1981年上大学开始,除去博士期间的几年留英经历外,全在清华。陈吉宁的优势在于,他是环保领域真正的专家,并且,是一个经过了验证的改革者。

  他所履新的这个部委,是货真价实的压力部门。尽管2008年才在部委改制时从环保总局升格为环保部,但随着国家层面对生态问题的升格,公众对环保问题的高度关注,他的部门重要性早已凸显。

  十八大提出的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五位一体中,新增加的“生态文明建设”,无疑有相当一部分压力落在了初入官场的陈吉宁肩上。不知是好是坏的消息是,他没有太多前人的经验可以咨询。

  他所面对的环境问题,北京的雾霾,河北的烟囱,内蒙古被排污的沙漠,蔓延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遍及中国的白色污染、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破坏……即使在世界范围内,都是让人头疼的难题。

  当然,环保部对他这张脸也很熟悉。作为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前主任的他,与环保部打交道可谓频繁。而在他诸多的头衔中,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环保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也凸显着他的权威。

  他是不是中国环保的“异类”?

  陈吉宁在清华最后一次面对学生的讲话,谈了一本叫做《Outliers》的书。这本书几年前一度十分畅销,作者Malcolm Gladwell曾是纽约客记者,十分善于讲故事。在引入国内时,翻译成了《异类》。

  岛君恰好在这书刚出版时就读过,实话说,并不欣赏。像所有畅销书一样,这本书的道理过于极端,说理过于简单,很容易找到漏洞,当然,也很有闪光点。陈吉宁通篇演讲,都在用这本书讲“选择与坚持”的道理。索性就从这两方面稍微普及一下这本书说了什么。

  基本上,这是一本“反成功学”的书。

  说到选择,在这本书里的选择论,就像蜜蜂一样,能不能成为蜂王首先看出身,不是看努力程度。比如说,比尔·盖茨能成功,是因为他小时候是那个年代少有的可以彻夜玩电脑的孩子。

  说到坚持,Gladwell的“一万小时定律”早已风靡世界,相信岛众早已有所耳闻。大意就是,即使像莫扎特这样的天才也练到了超过10000小时,才写出了那些传世作品,之前只能算是抖机灵。

  陈吉宁本人,恰好可以在这种视角之下稍作审视。

  坚持层面,他在环境领域,已经坚持30余年,直到当上校长还坚持带研究生,可以说,早已有着超过10000小时的历练。无论是否天才,按照Gladwell的说法,无疑已是环境领域的专家。

  如今,专家型官员的名头,他当之无愧。而这过硬的知识和项目背景,也应当是他接棒环保部的最重要原因。

  选择层面,他在环保部的履新,真的到了不折不扣的起步阶段。他自己说,每件事情的起步阶段都很重要。现在就是陈吉宁的重要时刻。

  岛君在清华见过几次陈吉宁,一只腿跨在自行车上,一只腿站在地上,跟同样跨在自行车上的老师聊天。学生们匆匆驶过,没几个人看他一眼。网上一片点赞,清华人倒觉得自然,这应该是他从34年前他进入清华时就熟悉的场景。

  如今,环保部应该没有他单腿跨自行车的地方,身边也不会有傲娇地冲过去的学生,取而代之的是,13.6亿双难以忍受雾霾、水污染、重金属污染,难以忍受绿水青山褪去,荒漠戈壁袭来的眼睛。不知他褪去了清华的外衣,是否真的能如清华体育场上刷的大字那样,“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起码,他应时时想起体育场墙上那句“幸福生活一辈子”,对环保人来说,这应是对人民负有的使命。

  事实+

  新老环保“掌门人”早有交集

  陈吉宁长期从事环境科学研究,与环保部素有往来。早在2006年松花江发生重大污染时,陈吉宁就作为专家协助国家环保总局进行污染处理。

  主政环保部门近10年的周生贤今年66岁,已到正部级官员退休年龄。2005年11月,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一车间爆炸,松花江沿岸数百万居民生活受影响,时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的解振华提出辞职,2005年12月,国务院同意他辞去局长职务,周生贤获任环保总局局长、党组书记。2008年,环保总局升格为环保部,周生贤成为首任环保部长。

  陈吉宁与周生贤早有交集。2006年1月24日,国新办举行发布会,刚上任不久的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向媒体介绍松花江水污染生态环境影响评估阶段性成果。时任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的陈吉宁当时作为处理专家向记者释疑。(腾讯新闻综合京华时报等报道)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