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湘黔旅游 乡村振兴 查看内容

能人回乡 创客加持 汨罗偏远小山村引来大产业

2018-9-29 23:39| 发布者: cnxqw| 查看: 37661 |原作者: 红网时刻|来自: 红网时刻

摘要: 红网时刻记者 王宇晨 摄影 陈杰 岳阳报道   青山叠翠,溪水潺潺,整洁的村道宛如一条玉带穿村而过,两旁是一排排颇具特色的农家小院,葡萄地、桑葚林,600多亩四季花海……漫步在湖南省汨罗市白水镇西长村,一步一 ...

红网时刻记者 王宇晨 摄影 陈杰 岳阳报道

  青山叠翠,溪水潺潺,整洁的村道宛如一条玉带穿村而过,两旁是一排排颇具特色的农家小院,葡萄地、桑葚林,600多亩四季花海……漫步在湖南省汨罗市白水镇西长村,一步一景,进入了一幅自然纯净的山水画卷。行走其中,有这样的感觉:这就是美丽乡村的正确打开方式。

  而这些,并不是西长村一贯的模样。此前,这里是另一幅景象:偏居一隅,路不通,少技术,缺产业。更重要的是,居于此的人们,想脱贫不知从哪做起。

  为什么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一切,源于中国广袤的农村在新时期探索出的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土地流转。在一个“先天不足”的小山村,面积28.78平方公里,经过土地流转,转出了产业,转出了收益,转出了乡村发展的新路,转出了老百姓甜蜜的生活。

西长村属于汨罗市白水镇,距汨罗市区15公里,总面积28.78平方公里,近年来打造生态休闲旅游基地,享有“全国美丽乡村”等荣誉。

  一个能人 一条致富路

  西长村的故事,要从一个能人说起。

  1954年出生的彭双全,是西长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村民们看来,村里令人艳羡的发展成就,一连串的国字号荣誉加持,彭双全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是这个村里的一张名片。

  说起西长村的过去,彭双全每次都会回忆当年“有女莫嫁西长村,十户人家九户穷”的民谣。在汨罗的版图里,曾经的西长村是闭塞、贫困和落后的代名词。为求出路,很多村民都到外面去做卖货郎。邻县湘阴岳州窑的坛坛罐罐,是西长村村民打交道最多的物件。

  穷则思变。17岁的彭双全穿着草鞋走出了西长村,到外打工学技术。扫铁屑、做泥工,啥都干过。勤劳务实肯干的他,二十多岁就成为了行业内的技术标兵,打开了岳阳市建筑市场的对外窗口。1984年,被岳阳市郊区政府(后撤销,成立君山区)作为人才引进,担任原郊区建筑公司党总支书记兼经理。白手起家的彭双全,让建筑公司年产值过亿元,一跃成为了岳阳市郊区企业创收纳税大户。

  “出去打工打了30多年以后,积累了一些资金,我就想着回到家乡,把晚年生活好好规划一下,修个小花园,修个小广场,和乡亲们生活在一起。”但是,实现财务自由的彭双全,看到的乡亲们的生活离“美好”二字还有很远很远的距离。

  村里的路是泥巴路,山上除了灌木就是杂草,几口山塘泥沙淤积。

  “一个人富,不叫富;乡亲们一起富,那才是真的富。”彭双全决心,要让大家的日子,都过得好一些。

  要想富,先修路。闯过世界的彭双全,深知交通的屏障,对一个地方发展的局限之严重。彭双全首先决定,要把路修通、修好、修漂亮。他出资200多万元,把村里的主干道路,修成了宽敞整洁的柏油路。

  计划一步一步实施。路修好了,接下来就是流转土地。

  彭双全发动村民,把村里的荒山种上经济林,把没有经济效益的残次林流转,改种红豆杉、紫薇、罗汉松、银桂、樱花等多种名贵苗木。接下来又改造农田,建鱼塘,养甲鱼,建蔬菜基地,发展产业。村里硬件条件上来了,就开始改造生态环境,营造惬意的居住氛围,修一个3500平方米的广场,给村民们健身和举行文化活动使用。再紧接着,进一步发展产业,进行公司化管理,聘请村民当产业工人。接下来又引进更多的企业,发动更多寓外的乡友,回家乡来投资。现在,村民们的日子富起来了,村里光一个小组就有24台小轿车。家家户户的小院都进行了绿化、亮化,现在又开始搞农家乐。

  “当时,许多人听说了我们的模式,都问我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村民们都放心把赖以生存的土地交给你?毫无保留地流转,大家对你的信心来自哪里?”

  彭双全说,这是一点一滴的过程。修了路,大家出行更方便了;流转了土地,种上了有经济效益的作物,大家收入提高了;改造环境,村容村貌更好了,大家幸福感进一步提高了。

  “村里原来就是一条泥路横贯,80年代我赚了一点点钱之后,回来,把路铺上沙子。过了两年,又赚了一点点钱,又回家给路加上鹅卵石。再到后来,把路拓宽一些。再到之后,修成宽敞整洁的柏油马路。大家看到了环境的改变,收入的改变,生活一步步向好,就信任我。这就是我的方法和‘秘诀’。”

  彭双全给家乡修路的这一渐进过程,折射了他的创业成就史,也是西长村变化的写照。他修的,不止是西长通往外界的通行之路,也是这个昔日穷困的小山村的转身之路,奋起之路,发展之路。

西长村的“四季花海”,流转山地660亩,种植花草。村民当上了种花匠,单流转费用就让村民年增收近8万元。

  一个班子 一群带头人

  彭双全的带领,让西长村踏出了发展的第一步。土地流转,带动了农民在家门口就业,提高了土地种养效益,实现了长效产出途经。

  但是,彼时的村民们,思维和眼光,还只是局限于“修路只要修到自家门口就可以了”,如果还要另外占自家的地和田,就无法理解,更谈不上支持。

  纵然彭双全带来了资金,带来了帮大家脱贫的机遇,但接下来,西长村的发展,还要靠每一个村民。信念要坚定,头脑要清醒,思维要开阔。偏偏,发展关键时期的西长村,就面临着这个“心齐气顺”的问题。

  不止是村民们碰到的各种疑问急需解答,产业越发展越大,前来投资的企业越来越多。要怎么谈?怎么规划?怎么管理?

  越来越多的事务,需要一支强有力的队伍,为西长村的发展高瞻远瞩,为村民事无巨细地服务。

  白水镇,西长村,80后的党员队伍,也是西长新时代发展的生力军,出场了。生于1981年的刘胜,西长村党支部书记,就是其中一个代表。

  刘胜2011年起担任西长村村主任,2017年老西长村与另外三个村合并组成新的西长村,他开始担任村支书。他没少碰到村民们来找他,提出各种质疑。

  “我的地流转了,怎么还没看到效益,我吃什么?”

  “不要急,搞这些种植,要两年才产出效益。两年,我给你保证。如果没有收益,你找我,我负责。”

  ……

  “修路挺好,但是能不能不要占我的菜园?从我家门口过就蛮好。”

  “路拉直、拉通,方便的是全村。你也受益啊。”

  ……

  “种莲藕,销路不好,怎么办?这个地我们想收回来了。”

  “我们再试试,比如荷花,太空莲的销路应该好一些。”

  ……

  这些问题,刘胜,以及西长村的党支部成员,每次都一五一十,耐心地解答。令人欣慰,村民们最后都表示了理解。

  不过,等待他们的,还不止是这些。过去两年,四村合并,以及合并之后的后续发展问题,才是他面临最大的挑战之一。

  老西长村发展产业,开展生态旅游,老百姓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同时,待流转土地越来越少,而其他村有土地、想加快发展,但却由于种种原因很难融入。合村之后,一些质疑声不绝于耳。

  “我们合并过来的村,是不是没有得到平衡对待?老西长村怎么发展,我们就要怎么发展。我们的电网为什么不能改造?我们的渠,为什么不修?”一位村民提出了质疑。并且,还将自己的质疑,向其他党员和群众扩散。

  刘胜获悉后,先在村党员小组会,后又一一上门,再次事无巨细地向大家解释:“请大家放心,现在我们都是一个村了,大家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我们都会考虑到。比如电网改造的问题,一定是在规划中的,此外,我们在积极争取,尽早启动村域内白水江风光带建设……”

  被鼓动的党员“醒”过来了,“这么显而易见的事情,我怎么会听信这种怀疑呢?真是对不住刘书记!”

  刘胜如释重负,不过想起去年三月,西长村党支部换届选举的场景,他觉得,大家都是十分明理的,只要沟通到位,解释清楚,都会理解村里的工作的。

  去年西长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四个老村的发展情况不均,党员结构也不一,是否会影响到选举?联村干部有点担心。

  “我到年龄了,无条件退下,但只要组织需要,随时听候召唤,做一个编外村干部,为村级融合、为大西长更好更快发展服务。”原华中村老支书何八华表态。“只要是奉公勤勉、有大局意识,只要是为了家乡更好的发展,不管谁当选书记,我们都拥护。”华中的党员在老支书的带领下纷纷表示。

  原本担心选举会有些波澜,却没想到一切进展出奇地顺利。

  “谢谢大家对我的信任,我将紧紧团结依靠同志们,对西长的发展做好规划,大力引进项目,为西长村的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旅游作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也请同志们支持我、监督我“。当选西长村党支部书记后,刘胜承诺道。“西长村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候,在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中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为,才能推动西长村进一步发展。”

  现在,为了消除村民们的顾虑,西长村在探索先由村委会与村民签订流转协议,再由村委会出面,与企业合作的模式。

  对企业的服务更周到。现在,任何企业想要到西长村投资,一切服务工作都由刘胜带领的村干部去做。“比如一家企业想要500亩地,我们就帮企业把所有需要准备的准备好,要和村民们谈的,通通由我们去做。”刘胜说。

  合村到现在,一年多时间过去了。“这一年,成效巨大。”刘胜感觉,现在,村民们的观念、认识与眼界,还有对村里工作的理解和对村干部的支持,都非常棒。“现在要发展,要修路,村民们都很主动地参与,再也不用每家每户挨个做思想工作了。大家都心齐气顺了。”

西长村创客基地“西长客”的创始人李朋,是一位90后党员,今年春节后,回到家乡开始参与创客项目。

  一位创客 一种新模式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能人参与”,这是西长村发展的模式,也是其成功的密码。

  发展产业,市场运作,正是西长模式最大的特点之一。西长村,就像一个现代化的企业,运转和发展,有规律、有目标、管理恰当,服务到位,还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

  从彭双全成立的西长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到他极力引进的湖南耕农富硒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再到四季花海的操盘手——湖南红菱花海旅游策划有限公司。每一个企业的进入和运行,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村民从产业链增值中获得了更多利益,既增加了农业本身的收入,又增加了延伸的外部收入。而且,由产业融合带来的综合性收入远高于农产品直接收入。

  “四季花海”在西长村流转山地660亩,种植花草。村民当上了种花匠,单流转费用就让村民年增收近8万元。富硒大米的引进,肥料、农药都由富硒公司提供,农户耕种作物产量可提高20%,稻谷全部按市场价上浮由公司收购,不但解决了百人就业,农户每亩还可增收几百元。在家当上产业工人的村民们,一年收入可以多一万多元。

  整村流转残次林4200亩、低产田900亩,种植红豆杉等20多种苗木、果木38万株,药材、蔬菜600亩,总投资7000余万元……现在的西长村,“烦恼”已变成了空间不够了,可流转的土地越来越少。除了四季花海和富硒米业,还有特色果木基地170亩,百果采摘园大棚20亩(种植火龙果、桑葚、无花果等);蓝莓园流转土地280亩,新引入食源青蛙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成青蛙、水鱼、龙虾、黄鳝套养基地50亩等。现在的西长村,有产业几十项,且不断向外村拓展,西长模式不断向外推广。包括村支部班子成员和彭双全在内,大家都认为,西长村在产业的发展上,应该优中选优,“不能所有的菜都往篮子里放了。现在要追求高品质、高品位,而且,规划要先行。”

  汨罗市白水镇党委书记周振认为,发动群众,带动群众,让群众都参与到西长村发展中,便是西长村成功最大的特点。

  而现在,西长村又在尝试拓展一种新的模式,让西长的味道,从山里飞出去,飞得更远。

  操盘手,是一个意气风发的90后。

  李朋是西长村里的后生晚辈,但1992年出生的他,能量却不容小觑。现在他是西长村创客平台“西长客”的领头人,也是村里的包装大师和推销高手。

  李朋退伍之后,在家里的帮助下创业,又到长沙闯荡了几年。在2018年春节之前,他可以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收入不错的城市办公室一族。

  但是,今年春节后,他没有回到长沙上班,而是回到了西长村,这个他生长的地方,开办“西长客”。按他自己的话说,“本想‘少年鞍马疾如飞’,却变成了‘西天取经上大路’”。

  懂农业、爱农民、有情怀,有激情。这是他对自己以及团队的特征表述。从下定决心,到开始筹划,做规划,做产品计划书,对接客户,寻找合适的包装模式和产品形态,李朋每天都是连轴转。他思考,要以农产品为切入点,把村里的、村民的原生态的好东西,推荐给外面的更多的人。

  今年6月9日,西长村创客基地“西长客”正式开业了。开业前一天,岳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李爱武正好在西长村调研。听说西长村的创客基地就要开业了,她特地买了一盒湖南老字号产品“马复胜”,主动当起第一批顾客。

  7月5日,如往常一样忙碌了一天的李朋,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话——

  最近总被各界人士提问:“你们为什么会放弃高收入返乡呢?”我想过。学而有成,漂泊在外总有一种情怀。乡情不泯,根在情在。响应党的号召,返乡振兴乡村,匡扶家乡建设,我们义不容辞。我们又何尝不能在梦与路的结合上找准抉择契机,实现梦想与乡梓情怀的二者兼得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