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湘黔科教 教育资讯 查看内容

邹联克:勇于创新的教育工作者

2018-10-4 17:47| 发布者: cnxqw| 查看: 122844 |来自: 华东师大校友会

摘要: 邹联克,1984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专业,公共管理硕士,在职研究生学历(教育学博士)。现任贵州省教育厅厅长、党组成员,贵州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曾任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党委委员、书记。 当大城市的高温还在持 ...

      邹联克,1984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专业,公共管理硕士,在职研究生学历(教育学博士)。现任贵州省教育厅厅长、党组成员,贵州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曾任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党委委员、书记。 

当大城市的高温还在持续叫嚣,黔南的八月早已一片秋日的清凉。乘着凉爽的秋风,我们一行人踏入了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带着欣喜,我们一路探索着这所正在不断改革创新中的高等学府。映入眼帘的是郁郁葱葱的林荫道,宽阔崭新的体育场,充满民族风情的教学楼和宽阔而气派的图书馆……恰逢暑期,校园安安静静,林荫覆盖的道路上只有寥寥几人,浏览着学校的宣传标语以及各种活动项目的介绍,时时刻刻能感受到浓郁的进学氛围和人文气息。

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正在不断向着创新教育进军的学府展现出来的行动力。惊叹于家乡高等院校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不禁想给为这所学府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华东师大校友点个赞。

同为师大人,这一刻,我们开始理解了走出校门后的“求实创造,为人师表”这八个字的实践意义。非常有幸,能够有机会和毕业多年的师大校友坐在一起,倾听校友心中那些年的母校时光,共同谈谈这些年的师大变化,互相了解更多关于校友与师大的故事。

三人一行,不免有点紧张,敲开前辈的办公室,初见邹联克校友,他一身清爽的白衬衫,带着细框眼镜,给人一种严谨认真的感觉,一言一行,都透露着领导者的自信和干练。我们向前辈问好,并送上校友会的纪念品。邹联克校友则亲切地招呼我们坐下,并和我们简单地交谈起来,一番问候之后发现,校友与我们不仅同为师大人,还与同行的小伙伴毕业于同一所高中,更使我们倍感亲切。虽然邹校友已经毕业多年,但是谈起母校,跟随着邹联克校友轻缓的讲述,那些年在师大生活的点点滴滴渐渐舒展开来,逐渐走进他的回忆中。

邹联克校友与志愿者合影

华东师大——梦想启航的地方

选择华东师大,因为心里有一个教育梦。

邹联克校友告诉我们,如果教育这条路有一个起点的话,那得从他的高中老师开始说起,邹校友的高中老师是一位对教师职业极有兴趣的人。他是一位学识渊博、品格高尚,对学生要求严格、认真负责的老师。最令人动容的是,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相对舒适的学习环境,给学业繁重的同学减轻课业负担,放学后的教室里,总会看到这位老师拿着扫帚低着头认真扫地的情景。都说做人做学问,教师的角色并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这么简单,教师的精神品质同样能够深刻影响学生。潜移默化中,这位老师的师德已经渐渐给邹校友的未来指引了一条明确的道路。

而选择华东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华师大),是因为这里给了邹校友足够浓厚的人文情怀让他不确定的梦想得以沉淀;为他提供了归属感让他能够在这个舞台尽情施展拳脚;而华师大所在的上海这个发展在时代前沿的城市更是有着其独特的魅力不断吸引着他。

那时候没有天马行空的想象,没有轰轰烈烈的闯荡,但冥冥之中就是感觉能够朝着教育这条神圣的道路一直前进——“求实创造,为人师表”,华师大给了他这个自信。 

学生工作——人格培养的温床

那时的青春比不了现今90后、00后的疯狂,但却显得更加沉着朴实。大学是一个讲求自主的殿堂,上课之外的大把时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而邹联克校友总是穿梭于大大小小的社团活动,担任系学生会主席、团支书等职务。也因华师大给予的各种机会,他总是能够参与一些意义深刻的讲座。那时的生活,是在充实中不断收获着。

现在回想起来,邹校友真的佩服那时的自己,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总是努力抓住机会挑战自我。竞选学生会主席、竞选普陀区人大代表;自主组织专家报告会;请老师来指导学习交谊舞,顺便还筹集了经费,更促成了不少的良人美事;在毕业前夕邀请老校长为毕业生题字祝福……一系列的活动,每一件单独提出来都是一桩记忆犹新的趣事,也是因为这些活动,让邹校友在四年华师大的求学生涯中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友谊,收获了成长。

毕业前夕,邹校友完整地走了一遍丽娃河。漫步在中北校园里,主道旁郁郁葱葱的老树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又增添了几道年轮;教学楼里仿佛能够看到印象深刻的某堂课上同学们专注上课的情形;那些举办过的、参加过的大大小小活动的场地上,掌声欢笑声似乎也都还没散去;看着这所充满人文气息的学府,邹校友心中万般难舍。

四年青春,留下更多是自己为理想奋斗忙碌的记忆。而在这段奔忙的旅途中,有硕果累累,也有不如人意。毕业那年考研失利,研究生落榜对那时的他来说或许就是大学四年时光中最为遗憾的事了。

爱在华师——教育是一种大爱

当时的中北校区号称最美校园,拥有极其优美的校园环境,却又远远不止于此,它的包容和改革、创新和批判的精神都是用以打造美丽外表的内在美德。爱在华师大,不是没有道理的。

师大的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爱的教育,“教育的本质就是爱,有了爱才会有教育,教育就是一种大爱”。师大给我们展示的就是一种师范教育的本质——教师教育和人文大爱的相互融合。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师大给予邹联克校友的就是这种无私奉献的大爱之情。“爱在华师大”更是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在这个地方找到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育于师大——终生之受益

“看不到就想不到,想不到就做不到”,在邹联克校友看来,本科教育主要是给人提供思维,要获得这种思维,根据他的总结,要学会三种视野。

要有飞鸟之眼,看得广阔;要有蜻蜓之眼,看得全面;要有蚂蚁之眼,看得细致;而后,培养自己的协调能力,无论的生活自理还是与人相处,这种协调都是邹校友在大学四年里慢慢积累之后形成的。最后才是学习知识和方法。

当下的本科学生,最应该培养的是能力,可以终生受用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在进入专业道路时用最低的成本和最好的技术来攻克自己的难关。这种能力可以说是邹联克校友在华师大最大的收获,这种能力对他日后的工作、生活都有所帮助,甚至可以说一生受用。 

为人师表——秉承师大之风

青春是很朴实的,一心想着认真学习,找个好工作,没有特别具体的和远大的目标,而邹联克校友现在的生活与他毕业前对未来的想象相比,超越了预期,超越了过去的目标,这一路走来,过程中的成就,也超越的他的预想。

在他任教时教过的学生,给予过他意料外的反馈,让他体会到了“为人师表”的影响力。回到家乡进行教育工作,扫除文盲,普及九年教育和职业教育,他都位列前线;现在担任黔南师范学院的党委委员、书记,建设师政党建广场,将其变为活的课堂和生动的教材。策划校农结合助推脱贫,扶持产业,建设产业发展的基地,同时也是在建设教师实习基地和教师科研成果转化基地。

邹联克校友在会上

回首望去,这些成就都不是曾经的他能够预料到的,却印证了他所说的“看不到就想不到,想不到就做不到”,随着视野的不断开阔,能做到的事情也不断延展,人也因而不断前进。 

桃李相聚——仍系母校恩情

毕业之后邹联克校友也经常回去母校,而且次数很多。在培训学校老师的时候,他也首选华师大,不仅是对母校带着深切的感情,更是相信母校在教师培育上的实力。

目前华师大校友会要成立贵州分会,他也是筹办人之一。通过这些途径,我们将能够广泛联系到贵州地区的校友,形成一个支持和关心母校发展的氛围。贵州校友联谊会将成为前辈和后辈间,毕业生与母校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使我们不断关注母校,自觉宣传母校。邹联克校友建议华师大校友会多进行这一类校友回访的活动。

根据教师培训的回馈,他认为华师大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目标等都值得学习。他认为母校的定位应当抓住“师”的根本,持续关注教师培养,要重视师范学校的这个长处,要服务地方发展,专注专业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而人才培养,则可以适当拓展博士生,并且师范生的比例不能太少。 

旧叶更迭——情怀之树常青

华师大的变化真的很大,位置从当时的市中心变换到闵行郊区;规模以闵行校区来说超过从前;教学条件越来越现代化;学生人数超越万人;学科实力不断上涨,对社会的影响也不断扩大。但华师大的情怀是不变的,精神追求是不变的,大爱和人文的根基是不变的,沉淀的文化底蕴是不变的。邹联克校友感激母校,在我们提议让他对母校说几句肺腑之言时,他说:“不敢说让母校以我为荣,但作为华师大校友,我永远以母校为荣。”

几十年仿佛很长,在人生留下的最精彩的时光中,大学时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邹联克校友想对在校的学弟学妹说,去做最优秀的自己,不要枉费时间,我们所有的付出都会有所回报。

阳光斑驳,我们聆听着邹联克校友的讲话,他走过的人生中的点点滴滴,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对未来道路的选择;对师大的热爱和自豪,让我们对能在师大生活的未来几年充满憧憬和期待。身为学子,我们深刻感受到校友对理想的坚定,体会到教育工作者对教师教育事业的坚持和严谨。邹联克校友“看不到就想不到,想不到就做不到”的座右铭,也正是他对理想的一种坚持。

 

采访:徐潇 娄丹 李欣昱  撰稿:娄丹 李欣昱

.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