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盛世湘黔 湘黔公益 查看内容

千年学府牵手偏远瑶寨 湖南大学精准助力隆回脱贫攻坚纪实

2018-11-5 10:33| 发布者: cnxqw| 查看: 29397 |原作者: 左丹 蒋晶丽|来自: 湖南日报

摘要: 湖南日报记者 左丹 通讯员 蒋晶丽 隆回县白水洞村,今年将退出贫困村序列。 这是湖南大学的一个扶贫点。 一个是千年学府,一个是偏远瑶寨。自2012年双方牵手以来,一切都变了。 “飞龙瑶寨”5次扩建 白水洞村是一个 ...

湖南日报记者 左丹 通讯员 蒋晶丽

隆回县白水洞村,今年将退出贫困村序列。

这是湖南大学的一个扶贫点。

一个是千年学府,一个是偏远瑶寨。自2012年双方牵手以来,一切都变了。

“飞龙瑶寨”5次扩建

白水洞村是一个距县城130公里、平均海拔1100米的高寒山区和少数民族花瑶聚居区。10月9日,记者行至半山腰,见到一处名为“梯田农家”的农家乐,农家乐门前有一块大石头,上书“飞龙瑶寨”。

梯田农家是村民李修祥的家。2015年,他建起了第一家农家乐。

白水洞村山多田少,传统产业就是水稻种植。湖南大学驻隆回扶贫工作队负责人李飞龙和曹镠每人自掏2万元,众筹24万元,发展富硒水稻生产。

交通,是白水洞村发展的痛点。李飞龙和曹镠在村民的指引下,找到了一条从溆浦高铁站到白水洞的山路,但山路有两处三四公里的断头路,无法通车。修路需要大笔资金。他们跑省交通运输厅,跑县交通局,反复游说,终于筹到资金,将断头路修通了。长沙到白水洞村的车程,从原来的6小时缩短至不到3小时。

3年来,白水洞村农家乐从1家发展到14家,“飞龙瑶寨”梯田农家开办3年扩建5次。“农家乐发展了,富硒大米销路也打通了,富硒大米成了游客抢手的伴手礼。今年,湖南大学以购代捐,购买我们4万公斤富硒大米,使富硒大米销售有了着落。”李修祥说。

10月9日晚,白水洞富硒水稻专业合作社开会,决定出资10万元,设立白水洞村脱贫致富引导基金,为村里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户提供兜底保障。

“由扶贫向脱贫转变,推动自身发展的良性循环,激发脱贫内生动力。这是湖南大学给白水洞村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虎形山瑶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杨敏说。

全力助推“花瑶花”

58岁的奉堂妹,近年来“红”了。

2017年,英国安妮公主访问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奉堂妹被请去给公主表演花瑶挑花技艺,被安妮公主点赞。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瑶挑花传承人,奉堂妹挑花,不需要图案,看到什么就能挑什么,挑得栩栩如生。

湖南大学全力助推“花瑶花”,先后邀请7个国家110位设计师,组建“花瑶花”文创设计团队。针对隆回滩头年画、花瑶挑花等非遗项目开展联合创新,先后开发文创产品140余款,产品受邀在米兰世博会展出,2017年销售额达600万元。

湖南大学建立花瑶文化展示基地和挑花设计工作坊,完成“花瑶花”App文化传播平台、“乡home”销售平台的建设,制定面向贫困人口的设计创新、培训赋能、订单生产的文创扶贫模式,项目成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专门予以介绍。该项目获得财政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被评为教育部直属高校2016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和2017年非遗扶贫示范高校项目。

羊肚菌变成“金元宝”

“羊肚菌真是‘金元宝’啊!”隆回县小沙江镇羊肚菌栽培基地负责人肖铁文告诉记者,不久前谈下了一笔1000万元的投资,要在宁乡承包1000亩地进行羊肚菌人工栽培,首期将种植300亩。

2008年,肖铁文开始羊肚菌人工栽培的探索,但人工栽培对技术、土壤、环境的要求较高,创业之路并不顺利。

2013年7月,湖南大学与隆回建立扶贫对接,把“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研究及推广”项目作为定点扶贫项目之一。湖南大学成立羊肚菌产业扶贫团队,对肖铁文基地实行持续技术跟踪指导,解决病虫害防治、杂草杂菌侵蚀和菌种培育等规模化栽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关键技术问题;同时帮助肖铁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涉农补贴和助农贷款,并主动吸引校友资源参与羊肚菌产业发展。

今年,以肖铁文羊肚菌基地为技术示范平台,通过“基地+农户+产业+技术帮扶”的形式,带动了邵阳的隆回、绥宁和娄底、怀化等地贫困户发展羊肚菌种植。

自2012年定点扶贫隆回起,湖南大学先后选派扶贫挂职干部、驻村干部13人次,开展各类扶贫项目57项,累计投入资金1426万元,援助物资折款978.4万元,帮助争取项目资金、招商引资1.67亿元。带动隆回2041户、870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摘帽。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