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谢妈妈”和“亲情小屋” ——记湘潭市优秀乡村教师谢海蓉 小学一年级、才7岁的子涵小朋友通过“亲情电话”看到7个月没见面的妈妈,立马“愣”住了!他浑身发颤,泪水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哽咽着哭喊道:“妈—妈——呜呜——!”失声说不出话来。身在广东的妈妈周源见到孩子,脸上的笑容绽开了花:“子涵,哭么子呀,妈妈也好想你的!我和爸爸在外打工赚钱,不能陪着你,天气凉了你要加衣服!” 母亲一句轻声的叮咛胜过他人千言万语,瞬间抚慰孩子的思念之情,这是9月27日14时,记者在湘乡市育塅示范学校教学楼三楼留守儿童“亲情小屋”,亲历久别重逢的周源母子视频通话的感人场景。而创办这个“亲情小屋”的,是该校一位老师——谢海蓉。 留守孩子的“亲情小屋” 1978年出生的谢海蓉是地道的湘乡人。她出身教育世家,爷爷、父亲都是教师。1997年师范毕业后,她毅然扎根农村教育,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21年来,谢海蓉始终坚守在农村教育教学第一线,用无私的大爱,为乡村留守儿童撑起一方晴空。 为了让留守儿童经常性地和父母沟通,谢海蓉亲手创建了“亲情小屋”,搭建起一座留守儿童联系亲人的“彩虹之桥”。 “亲情小屋”是学校教学楼三楼的一间小房子,长条形的房子,白色的地板,兼顾了老师们办公,为了让孩子们轻松一点,墙壁被刻意刷成了粉红色,上面画了些动画人物,“亲情电话”是放在一张四方小饭桌上的,刚好够小朋友齐胸的位置,平时通话摞几本书,手机就靠在上面,简单温馨。谢海蓉介绍,创办之初使用电脑联接网络通话很不方便,现在用手机就能实现联网视频电话,每个星期她都会安排一定数量的学生和远在外地务工的父母打电话或发视频沟通。 “留守孩子太思念父母了,太苦了!我只想让他们多见一见,多聊一聊。”谢海蓉向记者讲述了创办“亲情小屋”的初衷。一声声亲人的关爱通过小屋向四面八方传递,一座座横亘在孩子心中的冰山被彻底融化,一条条阻隔千山万水的沟壑被抚平。小屋虽小,却传递着孩子与父母之间最真挚、最浓烈的思念和牵挂之情。统计显示,谢老师每年组织的亲情通话次数达到1500多人次,有300多名留守儿童爱上了“亲情通话”。 薄弱村校变留守孩子温暧的家 2004年,谢海蓉刚调到育塅小学时,学校办学条件极差,教学质量也不行,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农村薄弱学校。由于招不到生,学校面临关闭。面对如此窘境,她和同事们没有退缩,而是积极研究对策找出路。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没地方寄读的状况,同事们一块集资办起了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学校终于保住了,谢海蓉多了一个差事——保姆。 这所以服务留守儿童为办校宗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公办寄宿制学校,一开办就受到了外出务工人员的欢迎,第一年就招了50多名留守学生。由于请不起保育员,谢海蓉和同事们白天上课,晚上就当起了“专业保姆”。校舍不够住,谢海蓉和同事们就腾出自己的小房间,和孩子们挤在一起睡。白天,她精心“伺候”着孩子们洗漱、洗衣服、就餐,给他们辅导功课。晚上两次巡夜、盖被子,细心照顾孩子。除了寒暑假,谢海蓉没有一个晚上能睡个囫囵觉。“虽然很辛苦,又没报酬,但看着孩子们健康成长,这就是我人生最大的幸福。”谢海蓉回忆起长年的坚守和奋斗,含着热泪对记者说。 为了改变学校的状况,谢海蓉与同事们四处奔走、求援,共筹集500多万元资金。学校利用这些资金新建了教学楼,铺了水泥路,建了操场,改造了厕所。如今,育塅小学焕然一新,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经过14年的发展,育塅小学已从当初那所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小学校,蜕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留守儿童寄宿制窗口学校,湘乡市和周边县的家长,甚至城里的家长,都愿意把孩子放在这里读书。这里学生人数最多时曾达到800多人,其中留守儿童300多人。谢海蓉如今是学校教导主任,学校也成了留守儿童示范学校。 留守孩子眼中的“谢妈妈” 记者还从学校了解到,为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谢海蓉每学期都会精心策划各种活动,如寄宿生内务整理比赛、羽毛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她还在活动中跟孩子们打成一片。孩子们每天都有很多有趣的事情要做,不再觉得孤单。很多孩子表示,这些活动不仅赶走了他们心中的孤独,还培养了他们的交际能力、感恩意识。 留守儿童樊启霞的爸爸妈妈长年在外地打工,她从一年级开始就住校,因为缺少关爱,她的性格很内向,又特别胆小。细心的谢海蓉发现,这个孩子的声音特别清亮,很适合唱歌。于是她马上针对性组织“百灵鸟歌唱比赛”,让樊启霞在全校师生面前一展歌喉,孩子一开口,如同山泉一样清彻明亮的声音,一下子征服了全校师生。那之后,她又和家长联系,建议家长把孩子送到专业的音乐老师那里去培训。孩子当年参加湘乡市艺术百佳活动即获得一等奖,还斩获了一系列其他声乐比赛的奖项。从那以后,樊启霞开始变得大方、自信起来。现在,樊启霞已从音乐学院毕业。说起恩师,她依然激动不已,深情地对谢海蓉说:“我爱您老师——谢妈妈!” 在与孩子们打交道的过程中,谢海蓉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爱护孩子,最重要的就是要珍视童心,呵护童真。“我愿意永远做一株扎根在乡村土地上的树,每天执着守望着一株株破土而出的‘小树苗’,和他们一起面朝阳光、心怀希望地成长。”谢海蓉的话语充满笃定和自信。谢海蓉视留守儿童如己出,受到了孩子们的爱戴,他们把最高的荣誉给了她,亲切称呼她为“谢妈妈”。 记者手记: 湘乡是劳务输出大县,有13367名留守儿童,如何让外出打工者放心,让留守儿童安心,这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关心的大话题。尤其是留守儿童心理成长问题,处理得不好,将给孩子留下一生的阴影。谢海蓉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她让许多孩子透过电波,与父母心心相连,不再隔阂。她和同事们一步一个脚印,把学校从一所不起眼的小学,打造成了湘乡市乡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窗口学校。她用辛勤的汗水默默地浇灌着每一株幼苗,坚守在农村这片热土上,不断收获着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