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湘黔旅游 景区推荐 查看内容

中国花瑶,人间的瑰宝!璀璨的明珠!

2018-12-4 16:43| 发布者: cnxqw| 查看: 104289 |原作者: 天健|来自: 新湖南客户端

摘要: 作者:天健 作者简介: 天健,隆回县金石桥镇人,中共党员,市劳动模范,大专文化,卓越箱包经理人,论坛商业版主。 中国花瑶,是一个分布在湖南雪峰山中部的古老少数民族,总人口才1万多人,他们长期生活在溆浦 ...

作者:天健

作者简介:

天健,隆回县金石桥镇人,中共党员,市劳动模范,大专文化,卓越箱包经理人,论坛商业版主。

中国花瑶,是一个分布在湖南雪峰山中部的古老少数民族,总人口才1万多人,他们长期生活在溆浦南与隆回北的崇山峻岭之中,属湘西南腹地的瑶族的一个分支。

瑶族祖先“积织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是一个爱美的民族,男女都喜欢五彩服饰。

尤其女人的服饰最为鲜艳夺目、流光溢彩。其着装,在汉人眼里几乎匪夷所思、天外来客,但在大瑶山却是人与自然的绝妙融合。

神秘的雪峰山大花瑶

当你来到花瑶古寨,欣赏飞瀑怪石,看满山层林尽染,最为养眼的还是那山寨里、古树下、节会上,山花般烂漫的花瑶女人。他们是摇曳的花,飘香的花,行走的花,因服饰独特、色彩艳丽,特别是花瑶女性挑花技艺异常精湛,故称“花瑶”。

花瑶是一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文化历史需要记载以及传承,花瑶挑花成为记载该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著名文学家沈从文先生称花瑶挑花为“世界第一流的挑花”。

雪峰山中的花瑶居住在隆回县的虎形山,麻塘山,小沙江及溆浦统溪河枫香瑶寨,龙潭山背梯田,沿溪黄土坎古瑶寨等许多古村落。隆回花瑶据瑶族《诏文》和《奉氏族谱》记载:奉姓瑶族先民由广西迁往洪江,再陆续迁往龙潭,奉姆始姐易氏率子由龙潭迁居虎形山歇官寨(今水洞坪),金竹坪(今富寨)。沈姓始姐沈亚端由龙潭迁居麻塘山,其后裔先后移居崇木凼等地。其他花瑶姓氏先后在麻塘,青山,杉木坪,旺溪,白水洞,岩儿塘等地落居。

花瑶是一支被我国部族史料遗忘了的瑶族分支,至今,仅万余名瑶族同胞封闭在这荒野的大山里,忠实地传承着先祖最为古朴纯真生活。

花瑶居住的地区有着非常漂亮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高海拔山区,山清水秀,风景十分优美,自然景色令人倾倒,花瑶文化更值得探索。北大教授、著名诗人、学者彭浩荡、民俗摄影家刘启后、著名诗人匡国泰、电视制作人刘念铎等文人学者组成的队伍在虎形山花瑶采风写真时感叹:“张家界有山无水,黄果树有水无山,九寨沟有山有水,但怎能比得上瑶山风光,瑶山不仅有山、有水,还有着浓厚的民俗风情,算得上是一片神奇的风水宝地”。

花瑶自然景观资源

花瑶景区内以壮观神奇的石瀑、美妙绝伦的旺溪瀑布群、叹为观止的梯田、峡谷风光和独特浓郁的花瑶民俗风情,组成集峡谷、古树、怪石、飞瀑、民俗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十里峡谷神秘幽深,旺溪瀑布群清澈透明,令游客流连往返。

2010年1月26日,虎形山花瑶,获颁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18年11月13日,邵阳市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发出公告,己正式批准大花瑶虎形山景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虎形山花瑶景区由旺溪瀑布群、崇木凼古树林、万贯冲梯田、大托石瀑、虎形山大峡谷、水栗凼白水洞岩儿塘、香炉山等7个景区组成,面积达118平方公里,核心景区总面积约45.37平方公里。

一,旺溪瀑布群和峡谷

旺溪瀑布群位于小沙江镇旺溪村内,是花瑶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观之一。可称为人间仙境,这里除了有迷人的瀑布外,还有非常美丽的峡谷和奇石。山林林竹葱茏,鸟语花香,灌木繁茂,遮天蔽日,清新凉爽。

从旺溪村回家湾古村落入口,沿着游步道,可欣赏迷人的峡谷和山林,2公里后进入旺溪河,沿河随游步道而上1公里多,共有五道瀑布,集中于旺溪河中段,河道内常年水流充足,四季可观。沿途处处美景如画,奇观随处可见,溯流而上根据地形地势,先后取名为仙牛潭瀑布、金子潭瀑布、回湾潭瀑布、虎跳崖瀑布、龙过江瀑布,五处瀑布联合组成旺溪瀑布群。其瀑布一道紧挨一道,落差由十几米到上百米不等,互不相同,各具特色。或温文尔雅,或彪悍凶猛,或美妙绝伦,或优美多姿,一道比一道引人入胜,一道比一道感慨万千。上行到第四道取名虎跳崖瀑布,非常壮观,其瀑布分为主、副两瀑,落差高逾百米,特别惊险霸气。主瀑布争流汹涌而下,跌入半空石壁再弹射而出,呈扇形飞泻数丈,跌入万丈深潭,形如万马奔腾,声如龙吟虎啸,气吞山河。如遇晴日阳光折射,瀑布飞落入潭处,发出一道道五彩彩虹,绚丽夺人心魄。左边的副瀑布则截然不同,水幕宽不过一米,但落差更高,凌空飞舞,飘飘渺渺,恰似嫦娥玉带遗落人间。

金子潭与回湾潭之间还有一处美景——名月牙岛。岛上长满了灌木花草青苔,美不胜收。旁边有一月牙浴盆,水清澈见底,深不过一米,属天然浴池。天热时在此洗浴净身,凉爽万分,如入人间仙境。

上行最后一道瀑布,名龙过江瀑布,取飞龙过江之意,瀑布更加壮观,用“飞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银河落九天”来描述,并不为过,从瀑布对面放眼望去,只见银河下泻,,在下面渊内激起千波万浪,风吹水雾轻纱环绕,纷纷潇洒飘逸萦绕身边,每立方厘米空气中含负氧离子2万多个以上,可尽情地感受“氧吧”与“负离子”,惬意非常。

旺溪除了迷人的瀑布外,还有更漂亮的峡谷风光,如果沿着旺溪河顺流而下,峡谷高深莫测,河床奇石千孔百疮,形状百出,非常美观,都是千百年来,大水冲击而成。两边峡谷山峰高耸,水渊高深莫测,有的河床谷底只有几米宽,峡谷两边林木植被繁茂,林竹葱茏,遮天敝日,空气清新,凉爽舒适,人入谷底,两面青山对峙,悬崖绝壁,如刀劈斧削,深山竹木山林,郁郁葱葱,纯原生态的自然风光,美不胜收。

二,崇木凼古树林

崇木凼村有三处古树林,有百年以上的古树3百余株,其中树龄在300年以上的有近30株,最古老的树距今已达1000多年。

沿着石梯而上,左边两棵来自不同纲目的古树同蔸而生,树干的高度达数丈之上又彼此“亲吻”在一起,故名“夫妻不离”的“夫妻树”。

到达山顶,极目四周,一棵棵古树枝繁叶茂,绿意苍翠,花瑶同胞常来林中绣花,聊天,或以歌对唱寻觅心上人,构成一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

花瑶人对古树的崇拜,是因古树曾经是他们祖先躲过刀光剑影的保护神,也是他们祖辈赖以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源的神圣代表,另一方面,花瑶人对古树的崇拜是认为古树是风水和祖宗的龙脉所在,花瑶人坚定地认为这些树是绝对不能砍伐,否则是坏了风水、断了龙脉,会绝子绝孙。

三,万贯冲梯田

万贯冲梯田位于雪峰山腹地之虎形山瑶族乡,开垦于秦汉时期,由虎形山瑶汉民族历代先民共同造就,集中连片近万余亩,千百年来,这里的瑶汉同胞用勤劳的双手,怀着对山对水的钟情,如燕子衔泥筑巢,一点点、一滴滴,塑造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令人惊叹的梯田奇观,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稻作文化”,是山地渔猎文化与稻作文化糅合的历史遗存,是古梅山地域突出的标志性文化景观,也是迄今世界开垦最早的梯田之一。这一撼人心魄的人类文明,连同他们创造的梅山文化,留给一代又一代后人,这里是目前唯一能找到古老梯田开拓者的留守后代、仍然保持着梅山文化最古老民俗民风的活化石。

万贯冲梯田,地势高,规模大,景观奇特,是无水库无山塘的自然灌溉系统维护着梯田的丰收,堪称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巧妙结合奇恋迹,是瑶汉人民两千余年来辛勤劳动的结晶。

万贯冲“无山不有田”,重重叠叠,起伏不断,放眼望去,周边的梯田集中连片,万亩有余,分布于大托,水栗凼,草原村一带,连片绿色,仿佛一块青翠的琥珀镶嵌于大山之中,当地的人们称之为万贯冲梯田。

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水有多高,田就有多高,得益于自然的恩赐,无须人工灌溉。梯田的海拔高,坡度陡,依山势回旋盘绕,茫茫山坡,层层叠叠,整体布局恢弘。

四,大 托 石 瀑

位于虎形山瑶族乡大托村的大托石瀑,这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冰川世纪地理奇观,整片石瀑就是一个完整的山体,四周树林和竹林满目葱茏,中间从上而下,如刀削斧劈,壁面而立,灰白一片,全是石壁,坡度有60度之陡,高愈350米,宽约2100米,气势恢宏,远观如瀑布飞流而下,人们称她为石瀑。

石瀑气势不凡,可从公路旁拾阶而上,迎接的是巨石阻挡,一块高达十多米的巨石突然兀立于眼前,那凌厉的尖顶直指苍穹,平整的板面如木工师傅的刨子刨平过,亦如被鬼斧神剑劈削开的,两块石头间夹缝窄,有关专家研究这两块巨石劈得如此平整并仅偏移了几米位置,这绝非偶然,应该是整块巨石通过地壳运动破裂而成。

夫妻岩、蛤蟆石、月牙石,彰显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五,虎形山大峡谷

同样位于大托村的虎形山神秘的大峡谷,全程约17.8公里,起源于青山坳村,经四角田、大托、周朋、白水洞四村地段,延伸至淑浦九溪江乡。源头四角田段风景秀丽,河水清澈见底,还是一块没有开发的旅游处女地,远远望去,大峡谷淹没于苍苍莽莽的崇山峻岭之中,只隐隐现出弯弯曲曲的谷床,深不见底,神秘莫测。峡谷两岸全是悬崖峭壁,地势十分险要,流水形成了一个连一个的瀑布群体,其中高15米以上的瀑布60余处,深潭80余个。

虎形山大峡谷,峡谷两边林木植被繁茂,峡谷两边山岭上古树成群,林木葱茏,盖天遮日,空气清新,凉爽舒适,溪水上弥漫着一层薄雾,我们顺河而下,只见河床内怪石林立成群,不时要么出现一道瀑布,其中以龙口瀑布和虎啸瀑布最为壮观,要么出现一道悬崖峭壁,在这峡谷中行走,宛如来到世外桃源,人间仙境。

六,水栗凼白水洞岩儿塘

“一面鼓、三面锣,九凤朝阳飞上坡。” 这是虎形山瑶族乡白水洞美丽的传说。白水洞以梯田吸引世外游客,梯田从山腰一直延伸到山谷,山峰垂直高度越大,梯田的弧度越大。山峰起伏连绵,弯曲有致,重叠有形,梯田蜿蜒流连,形状各异,尤其是山坳梯田与山脊梯田交相辉映,蔚为壮观。这里是花瑶聚居地,历代瑶汉同胞经过一千多年的劳动创造才有此梯田盛景。到了秋天稻子成熟时期,层次分明的梯田里放眼望去满眼的金黄的水稻和田埂上的绿草相搭配,整体观赏视觉更加赏心悦目。

从白水洞再过去一公里就是岩儿塘世外桃源了,岩儿塘以前是个很封闭的村落,四周都被高山包围着,只有一条小河从山谷的村口流出,同时也只有一条小山路从村口小河旁与外面相通,一般的外人很难找到这个地方,称为世外桃源,与陶公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景致相似:“…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有关旅游开发商有意向将此地打造成真正的世外桃源景点:最高石瀑上雕刻“世外桃源”大字,上面为“石海”,石海下面为“竹海”,竹海下面为金银花“花海”,金银花海下面为梯田“稻海”,稻海下面种植桃花为“花海”。那么,景点建成后将吸引而来是世界各地游客形成的“人海”。

七,香 炉 山

香炉山地势险峻,竹木葱郁,怪石林立,山因一巨石形似香炉而得名。此石有着“六十父子抬石,三十痴女办餐,竹篮提水,石钵煮饭”的动人传说。

香炉山顶建有香炉寺,建有玉皇宝殿,雷公殿,孔圣殿,南岳圣殿等庙宇,集佛教,道教儒教三教文化于一体,一山以品佛、道、儒三教文化鼎足而立,入眼山色奇秀,入耳三教呢喃的梵音,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的享受,还是一场心灵的洗涤。

虎形山花瑶景区群山巍巍,绝壁重重,山峦叠嶂,竹海茫茫,古树参天,巨石奇异,古寨曲径通幽……自然风光非常优美迷人,位于景区南部的白马山和龙瑶幽谷也特别令人向往。

白马山,位于虎形山花瑶景区南部,是雪峰山脉中段高山,绵延二十余公里。其主峰顶心堂海拔1780米,为湘中第一高峰。“隆回白马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落鞍。”

白马山是湘中第一峰,又名退马山,旅游价值巨大,却藏匿深闺之中,在峰顶远眺,数条山脉山势雄奇,魏源湖与木瓜山水库点缀其间,美不胜收。境内森林茂盛,物种多样。

白马山是见证中国人民群众各个民族抗日胜利的英雄山。白马山麓及周边百余公里内,是抗日战争最后大会战雪峰山会战主战场。日寇在此十多个战地损兵折将20000余,白马山是见证中华民族八年抗日胜利的英雄山,是涤荡中华民族百年耻辱的中华脊梁之一。

白马山一带曾是北宋、元明清瑶民起义的根据地。这里周边地区的景点十分密集,有利于发挥旅游的综合效应。

山上有文物保护单位宝莲仙寺,祀陈友谅三个女儿(白马仙娘)有着传奇的故事。

八,龙瑶幽谷

龙瑶幽谷,位于小沙江镇旺溪村坪家山,与白马山森林公园相邻,与白马山宝莲寺约相距4公里,与旺溪瀑布群约相距7公里,山脉宛如游龙,山势层峦叠嶂,沟壑纵横,奇石林立,开发利用山地3800余亩山地,栽种珍贵奇花异木,打造成花山花海。

以种植不同种类的生态花卉奇木作为区域划分,开发栽培了薰衣草、合欢、垂丝海棠、各类杜鹃、红枫、樱桃等十余个品种的名贵花卉。建设了两廊六谷!即紫腾走廊六公里和防火观景长廊三公里!薰衣草谷三百余亩,樱花谷四百余亩,海棠谷三百余亩,合欢谷二百余亩,杜鹃谷六百余亩,红枫谷二百余亩!其余也栽培了苏格兰金莲花、梅花谷、映山红及紫薇,还有部分采摘水果八月瓜!

规划将建设成集赏花,餐饮休闲,垂钓游乐,婚纱摄影,生态康养,避暑度假,会议聚餐,农耕体验,亲子娱乐,户外拓展,自驾游营地,素食文化,采摘体验和乡村体验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人文景观资源一一花瑶文化

花瑶,除了有非常美丽迷人的自然景观之外,人文景观更加丰富,花瑶独特的民俗风情,风格迥异的服饰、建筑、挑花、山歌及饮食习俗,对歌定情、送伞订婚、打泥巴还家、成婚“打滔”、拦门酒歌等别有情致,让人向往。其历史渊源,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服饰等花瑶文化,独具特色。

花瑶分支深藏大山上千年,精妙绝伦的挑花工艺、巫声高亢的呜哇山歌、绚丽多彩的花瑶服饰、粗犷戏谑的民间婚俗,这些世间独有的文化元素都将是大花瑶景区旅游天然的核心大磁场,足可以倾倒四方游客。

他们几乎被世人和史料所遗忘。属瑶,可他们从来就不曾知晓瑶家鼻祖“盘王”,也不曾有过“盘王节”,早年的民族认定,这支独特的古老部落被圈在了“瑶族”的范围里。但花瑶与瑶族其他分支不同的是,他们不知道瑶家鼻祖“盘王”,也不知何为“盘王节”。但每年自己的三大传统节日,即,每年农历五月十五至十七日在水洞坪举行的“讨念拜”,意思是月半所过的节日;七月初二至初四在茅坳,七月初八至初十在小沙江及崇木凼举行的两个节日都称为“讨僚皈”,意思是逃脱凶恶的菩萨,这三大传统节日是为纪念花瑶历史上反抗朝廷镇压的三次血战而举行的,他们一直隆重地庆祝着。当年为反抗朝廷压迫,瑶民建有唐梅寨,尖岩寨,鹅羊寨,天心寨,蕨芽寨,歇官寨,香炉山寨和贵州寨等八大寨,后划为瑶山十六峒。

花瑶的婚俗怪诞而又极富情致,媒人都是男子,称“媒公”。婚礼中的“拦门酒”,“打泥巴”,“打蹈”(就是顿屁股)会让人大饱眼福。

一,花瑶挑花

百度一下“花瑶挑花”,即显示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花瑶挑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汉代就己经兴起,在工艺上独具一格。与机绣、湘绣截然不同,操作简便灵活,不用描绘设计,也不用模具做刺绣架,全凭挑花女灵巧的双手和娴熟的技艺,以自己心中的构图和对美的理解,循土布的经纬线进行徒手挑制。

我国著名文学家沈从文先生称花瑶挑花为“世界第一流挑花”,著名国画家陈白一先生评价花瑶挑花为“具有国际水平的艺术”。花瑶的挑花,也是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支夺目的奇葩。那称雄的走兽,多情的飞鸟,全凭花瑶妇女自己的创造。图案简练,线条明快,色彩和谐,变型夸张,极富装饰性。“对歌定情”、“打滔成婚”是花瑶挑花中的珍品,表现场景宏阔、人物众多,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花瑶独特的风俗,虎形山花瑶被湖南省文化厅命名为“文化艺术之乡”。

二,花 瑶 山 歌

花瑶男女老少都爱唱山歌,常将喜怒哀乐寄怀于山歌之中,花瑶山歌种类很多,按腔大致可分为本地腔,山门腔,那口腔,龙潭腔,辰口腔,溆浦腔等六个腔,按调大致可分为罗喃调,咚咚调,捏捏调,溜溜调,麻溜溜调,连罗连调,懂懂调,劳动调等八种,按韵大致可分为少年乖,我个贤,望郎听,我老常,后生甘,我老哥,水上飘,墨墨黑,好洽融,好恰柔,后生妻,好心孤,少年佳等十三个韵脚。

2008年,“花瑶鸣哇山歌”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是一种“高腔山歌”,它是花瑶人民在田野山岗劳动时自我愉悦,自我抒情的歌曲,是花瑶人非常喜欢的一种文化娱乐活动,一般用汉语来演唱,是随着瑶、汉民族大融合形成而发展的,是汉文化与当地花瑶土著文化相融合,以及周边文化影响的产物。花瑶呜哇山歌作为一种特殊的劳动号子,具有协调和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被称为民歌中的绝唱。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