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盛世湘黔 湘黔头条 查看内容

拥抱粤港澳大湾区 共绘区域协调发展新图景

2019-3-10 19:01| 发布者: cnxqw| 查看: 60606 |来自: 华声在线、新湖南

摘要: 2018年7月11日无人机拍摄的港珠澳大桥。 (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撰稿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唐婷 南方报业全媒体记者 黄颖川 戴晓晓 广西日报记者 张冠年 海南日报记者 罗霞 湖北日报记者 杨宏斌 江西日报记者 ...

2018年7月11日无人机拍摄的港珠澳大桥。 (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撰稿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唐婷

南方报业全媒体记者 黄颖川 戴晓晓

广西日报记者 张冠年

海南日报记者 罗霞

湖北日报记者 杨宏斌

江西日报记者 魏星 万仁辉

四川日报记者 袁婧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王淑宜

今年2月,备受瞩目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外发布,标志这个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驶入快车道。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明确部署。

作为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和重要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包括湖南在内的泛珠三角区域各省(区)带来重大发展机遇。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发挥“支点”和“龙头”作用?泛珠三角区域如何融入大湾区建设?全国两会期间,湖南日报联合南方日报、贵州日报、广西日报、海南日报、湖北日报、江西日报、四川日报,邀请湘粤贵桂琼鄂赣川等泛珠三角区域内8省(区)的代表委员就深度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献计献策——

用好“金字招牌”,争当承接产业转移“领头雁”

嘉宾】全国人大代表、湖南衡阳市委书记 郑建新



郑建新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罗新国 摄

观点】抢抓历史机遇,用好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块“金字招牌”,努力做到“头雁高飞”。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最紧密的‘邻居’之一,衡阳融入大湾区建设,有独特优势和基础。”全国人大代表、衡阳市委书记郑建新说。

衡阳区位交通优越,是全国45个公路铁路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坐高铁从衡阳到广州不到2小时,到香港3小时;南岳机场直达23个城市。“下一步我们还计划开通衡阳到香港、澳门的航线。”

衡阳产业基础雄厚,是全国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之一,拥有14所高等院校,50万以上的熟练产业工人。“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澳门旅游业发达,广东拥有强大的先进制造业,这些都是衡阳有空间、能承接的产业。”郑建新以旅游合作为例,衡阳每年吸引大批粤港澳客人到南岳旅游,依托大湾区建设,将吸引更多游客来到衡阳。

多年来,衡阳一直是湖南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前沿阵地,吸引了一大批优质产业项目落户。郑建新如数家珍:香港建滔集团在前期投资30亿元的基础上再追加170亿元,在衡阳打造国内一流化工基地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深圳华侨城落户衡阳,计划滚动投资650亿元,打造现代化国际文旅新城,目前衡阳已形成军民融合、有色金属、新能源汽车、纺织服装、精细化工等8个重点产业集群。

2018年6月,李克强总理在衡阳考察时,嘱咐衡阳争当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领头雁”。“落实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我们要积极抢抓大湾区建设这一历史机遇,用好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块‘金字招牌’,努力做到‘头雁高飞’。”郑建新说。

去年,衡阳“营造良好环境、承接产业转移”典型经验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我们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以最强执行力推进‘放管服’改革,以保姆式、母亲式服务,为企业提供最佳营商环境。”

郑建新还介绍,目前在广东工作、生活的衡阳人有120万人,在香港有8万人,澳门也有不少。“我们热忱欢迎更多衡阳老乡回家乡、建故乡,共享家乡发展红利。”

携手泛珠,打造中国新经济发展新图景

嘉宾】全国政协委员、广东佳都新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伟

刘伟 南方日报 供图

观点】区域协作新动能正在开启,高科技产业规模化应用,未来可以复制到广阔的泛珠三角地区。

“区域协作新动能正在开启,粤港澳大湾区将携手泛珠三角区域打造中国新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全国政协委员、广东佳都新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伟认为,一方面,大湾区建设将吸引泛珠地区的高端要素向粤港澳大湾区集聚;另一方面,泛珠多省市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与劳动力资源,通过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有利加快大湾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拓展产业腹地和销售市场。

随着区域融合日渐紧密,服务型经济和实体经济两大领域的产业协作将明显加强。刘伟认为:“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广东民营企业的总部经济或将得到发展,泛珠区域的市场空间也将得到拓展。”

大湾区是高科技和先进制造业的集中区。刘伟认为,新兴技术将赋能互联互通新想象。以佳都科技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创新实践为例,“我们正在大规模应用人工智能新技术改变交通产业,未来在广州100多个地铁站,将由全自动智能化设备为乘客提供服务,包括无人驾驶地铁、人脸识别过闸和智能机器人等。通过‘AI+出行’深度融合,为市民公共出行提供智慧服务。”刘伟说,这样的高科技产业规模化应用,未来可以复制到广阔的泛珠三角地区,推动区域互联互通及要素资本加速流动。

全面对接大湾区 建好广西东大门

嘉宾】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梧州市市长李杰云

李杰云 广西日报 供图

观点】梧州人讲粤语、唱粤剧、吃粤菜,融入大湾区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梧州与大湾区城市肇庆市相距仅160公里,是西部地区最靠近粤港澳的城市。”全国人大代表、梧州市市长李杰云说,梧州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与粤港澳地区渊源深,梧州人讲粤语、唱粤剧、吃粤菜,是一座最能体现“两广一家亲”的城市。

李杰云表示,梧州作为广西“东融”发展战略的门户城市,按照“全面对接大湾区、深度融入珠三角、提升珠西经济带、建好广西东大门”的战略部署,将主动对接大湾区发展,大力推动两广经济协作、融合发展。重点是“六融”:

一是理念融。加快实现先进思想观念对接、先进管理模式对接、高效工作机制对接。

二是交通融。以粤桂交通互联互通为重点,加快建设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目前,梧州港口吞吐能力达5600万吨,连续多年成为广西内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第一大港。

三是产业融。主动接受大湾区要素溢出,参与大湾区产业分工协作。近年来,梧州引进的外来投资中60%来自大湾区。

四是生态融。加强与大湾区西江流域城市的生态合作,保障“一江清水向东流”。

五是人才融。建立跨省区干部双向交流锻炼长效机制,每年选派30多名干部到肇庆、茂名、云浮等地挂职锻炼,与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知名高校结成校地合作关系。

六是治理融。先后与广州、佛山、肇庆等5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产业发展、旅游文化、生态环保、社会事务等多方面的合作。

促进区域间人流资金流便捷流动

嘉宾】全国政协委员、香港观澜湖集团主席 朱鼎健

朱鼎健 海南日报 供图

观点】积极融入国家开放发展大局,发挥“联络人”作用,将更多国际优质品牌带入内地。

“作为一个港资企业,能同时参与海南自贸试验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感觉发展前景广阔。”全国政协委员、香港观澜湖集团主席朱鼎健说。

在朱鼎健看来,海南和粤港澳大湾区近在咫尺,要让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和粤港澳大湾区产生更多关联,共促区域间开放发展。

如何促进区域间合作共赢?朱鼎健强调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便捷流动的重要性。

“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多措并举吸引港澳台人才参与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朱鼎健建议,推进财税改革,减轻港澳台人才在海南的税负水平;做好住房、教育等配套保障,营造宜居环境;放宽工作条件限制、签证限制等。

在引资方面,朱鼎健提出利用专职机构,统筹招商引资、招商推广、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积极开展以商引商,整合开拓招商引资渠道;推动投资贸易监管与国际接轨,经济活动遵循相关国际惯例。

“我们要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助力国家开放发展。”朱鼎健希望自己能发挥“联络人”的作用,推动以商招商等工作的开展,将更多国际优质品牌带入内地,助力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助力共建粤港澳人文湾区、休闲湾区。

“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在内地工作25年。相信在国家开放发展大局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尝到开放发展的甜头。”朱鼎健说。

抢抓机遇,对接大湾区实现协同发展

嘉宾】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湖北联谊会会长 谢俊明

谢俊明 湖北日报 供图

观点】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很多粤港澳企业将北上扩张,北上的一个重要选择就是湖北。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给湖北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对接和经贸合作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在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湖北联谊会会长谢俊明看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湖北优势很多,主要体现在交通区位、科技人才、教育资源、基础研发、工业基础等方面。

湖北“九州通衢”,是国家建设的中部崛起战略支点,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联结点。谢俊明认为,一方面,大湾区的商品可以通过湖北特别是武汉的辐射作用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扩大销售;另一方面,湖北可以给大湾区提供很好的科教人才补给、原材料补给,承接部分贸易加工产业转移。此外,武汉的工业体系与大湾区的工业体系形成互补,武汉的钢铁、纺织、电子、汽车、造船业等,均可为大湾区提供配套。

多年来,湖北与粤港澳地区经贸合作成果丰硕。仅香港在武汉投资的企业已超过1000家。“随着大湾区的发展,很多港资企业会北上扩张,北上的一个重要选择就是湖北特别是武汉。”谢俊明说。

湖北是科技大省,高校林立,高素质人才资源丰富。据了解,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重点高校的校友在大湾区城市工作的就有约20万人,分布在金融、科技等领域。谢俊明认为,依托雄厚的科教基础,湖北可积极引进香港科研项目,共同研发科研成果并实现产业化。

打造江西对接融入大湾区的桥头堡

嘉宾】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赣州市市长 曾文明

曾文明 江西日报 供图

观点】深化赣州港作为内陆腹地港的作用,有序承接大湾区优质产业转移。

“赣州是江西的南大门,唯一省域副中心城市,与广东毗邻,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赣州有优势、更有先机。”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赣州市市长曾文明说。

从交通区位来看,赣州是珠三角的直接腹地,是连接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纽带,“铁陆空”交通全部连通。从政策和平台优势上来说,赣州是华东地区唯一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设区市,“投资洼地”优势凸显。赣州获批为全国仅有的三个加工产业承接转移示范基地之一。

曾文明介绍,赣州与香港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商缘相连。东江源是港深居民饮用水水源地,赣州是供港食品的生产基地。香港已成为赣州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港资企业已成为赣州利用外资的主力军。

今年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将赣州打造成产业梯度转移承接示范地,建成赣粤开放合作高地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

曾文明表示,围绕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赣州将深化赣州港作为深圳盐田港、大铲湾港和广州港的内陆腹地港作用,加快建设配套大湾区先进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重要基地和延伸带,有序承接大湾区优质产业转移。

同时,充分发挥绿色生态优势,瞄准大湾区高端市场需求,实施优质农产品供应工程,以脐橙、蔬菜、油茶、生猪、黄鸡、茶叶为重点,推进规模化、生态化、标准化生产,建设一批直供大湾区的优质农牧渔产品供应基地。

主动出击,寻求与大湾区的务实合作

嘉宾】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工商联主席 陈放

陈放 四川日报 供图

观点】大湾区有开放通道、开放平台、开放资源,这是内陆地区的短板,相互合作不仅能补短板,还能形成强大合力。

“四川虽然地处西部内陆,但与大湾区在经济发展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工商联主席陈放说,四川应牢牢抓住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主动出击、寻求合作、实现共赢。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不仅有开放的通道,而且有开放的平台和资源。”陈放说,这些显然是内陆地区的短板,相互合作不仅能补短板,还能形成强大的合力。

合力在哪?陈放认为,四川是支撑“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纽带与核心腹地,是连接我国西南西北、沟通南亚东南亚中亚的重要交通走廊,也是西部地区最大的消费市场、要素市场。“这是四川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以及市场优势。”陈放补充道,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以及数字经济“5+1”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加速构建,这是四川的产业优势。此前,四川已与澳门签署了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并储备了一批实实在在的合作项目对接大湾区。

除了产业上的合作可能,陈放也希望从粤港澳大湾区“借智借力”。“四川要从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人才紧缺是现实问题。希望能够与大湾区在自贸区建设、金融服务以及跨境贸易等方面实现更多人才交流合作。”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