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人们议论和关注最多的就是“两会”新闻了。毕竟,作为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事关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而且又是所有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全国“两会”期间,“部长通道”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记者们通过这个平台,把一些群众关心和关注的新闻话题抛给政府部长,而部长们则通过这个平台,将新的施政方针与政策措施,一伍一拾地娓娓道来,话题很吸人、观点很新颖、互动很鲜活。但是,也有一些话题,让人很难过,有鲠在喉,甚至很不舒服。 据媒体的报道,在 “部长通道”上,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博物馆现在遇到了“成长期的烦恼”,一方面社会需求比较大,最近3年每年参观人数增量都在1亿人左右,去年达到了10.08亿人次。同时,博物馆发展也比较迅猛,每年新增180家左右,2018年在各级政府备案的博物馆有5136家。去年在全国进行的机构改革中,省级的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在机构编制和队伍建设上有所加强。但是,市县级的机构和队伍编制有弱化的趋势。说到这里,刘玉珠发出了这样的请求:“我在这个地方也想拜托我们各市县的书记、市县长们,现在正在进行的市县级机构改革,能结合本地实际,多关心和支持一下我们基层的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和队伍建设,请他们决策的时候能够‘高抬贵手’,在最后一公里上为我们做好基础工作”。 国家文物局长刘玉珠透露的这个信息,一方面说明他对于文物保护工作重要性的高度重视,另一面也透露了当下基层文物管理部门的困境。因为,这样的语气尤其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在众多新闻记者面前,在一年一度如同“大考”一样的“部长通道”上,国家文物局局长能够放下架子,通过新闻媒体发声,呼吁地方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能够重视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真的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刘玉珠局长负责的是国家文物局,他的权限与责任就是“保护文物”,不像组织部长或一些拥有行政权、司法权的部长们,说话办事那么抗硬。尽管我国有“文物保护法”,但得有工作人员在基层执法,博物馆在逐年增多,文物保护工作量在加大,但在基层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在减少,有些部门甚至在机构改革中裁撤了。所以,刘玉柱局长在“两会”的“部长通道”上通过媒体发出了呼吁,虽然有些“软弱,或者说 “无奈”。但其焦急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我为什么要这么解读呢? 首先,刘玉珠局长的呼吁是在全国“两会”的“部长通道”上发出的,这个平台是新闻媒体和众多记者聚焦的地方,可以说是万众瞩目。在这样的场合,省部级的领导居然向行政级别比他低的市县长们“拜托”,一方面属于谦恭,另一方面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因此,他只能是以一种近乎“哀求”的口吻来“拜托”了。 其次,说明当下文物保护工作的严重性。文物是什么?我想一般人都不陌生,其码知道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那些古建筑、古遗存和实物等,都是见证历史的证物,这些东西对于研究和考证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史料、借鉴、教育等作用和意义。文物会告诉我们,我们到底是从哪里来,又要去何方。而且,我们都知道,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破坏了就再也无法恢复。即便是再高超的现代科学技术,也只能是制造仿制品。但是,做得再像的仿制品也绝对不是文物。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更加体会到对于保护文物的重要性。一座城市、一个地区如果仅仅只有数不清的高楼大厦和立交桥,而没有能够体现地域特色的历史文物遗存,这样的城市和地方就缺了文化,也就没有了灵魂。 近些年来,破坏和损毁文物的恶性事件层出不穷,这充分说明一些地方在发展经济和保护文物方面的工作做得非常不到位。保护好老祖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和遗存,这既是我们国家包括《文物法》在内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明确要求,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当一个地方进行机构改革的时候,要多关心和支持基层的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这也是地方党委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国家文物局长呼吁他们“高抬贵手”,我相信各地的党政领导都听到了,他们一定会高度重视文物管理部门,也一定会把保护文物工作当成大事情来抓好。因为抓好历史文物和文化遗存的发掘、整理、保护工作,可以拉动当地的旅游文化产业,它同样是GDP。
(图文编辑:郭燕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