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神 的 行 者
——听老后《璀璨的乡土文明》讲座有感
撰文 \ 赵景利 (长沙市妇联主席 )
听老后的课,是在一个朋友的反复推荐下。朋友颇为自负,却对老后极为推崇,这让我凭空生出些许期待。
老后有一大堆头衔,我却一个也没能记得住,我从来不被这些光环所迷惑。
初见老后,还是“惊为天人”。老后满头白发、身材精干,动作敏捷、精神矍烁,穿着极为朴素,却掩盖不住他独特的气质。老后有多老?50?60?70?年龄在他身上仿佛已如同虚设。
这是一个精神的行者。
果然,老后一开场就用一句“我用四十年的时间做了一件事”,深深的打动了我。我们生活在一个太过浮躁、太过功利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崇尚“及时行乐”,越来越多的人不愿“劳苦耕作”,我们没有耐心,不再执着,甚至觉得一生做一份工作,一生守在一个地方是一种悲哀。能用四十年的时间去做一件事情,这就不仅仅是一种追求,一种精神了,这更是一种信仰,一种伟大的人格魅力。
我正襟危坐,目不斜视,我要用自己的方式给老后传递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崇敬。
老后声音略带嘶哑,还是一口带着隆回乡音的普通话,但这些都丝毫不影响老后的娓娓讲述。老后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神秘的花瑶。我是湖南人,当然知道瑶族。花瑶是瑶族的一个分支,是一个仅存七千多人弱势群体。在我的印象中,他们贫穷、落后,甚至有些无知,与现代社会仿佛格格不入。
然而,老后不到两个小时的讲述,让我认识了一个全新的花瑶。他们神秘古老的梅山文化、火辣瑰丽的滩头年画、代代相传的祠堂愿戏、惊世叫绝的惜字文风……我听得触目惊心、听得心潮澎湃、听得无限神往。我为自己对民族文化的浅薄武断而心虚惭愧、无地自容。
印象颇深的是老后介绍的被窝戏,现在全国仅有两个老人还能唱全套的戏目。被窝戏的道具一根扁担就能挑起,但对唱功的要求却非同一般,不仅仅要吹拉弹唱样样精通,还要眼嘴手脚样样协调。当我们看着高科技的好莱坞大片,在电影院中人满为患时,又有多少人还知道我们传统的戏曲文化博大精深,却又即将失传。
老后讲到的凉亭文化、民间字迷、藏头诗更是一绝。当我们沉浸在《中国诗词大会》那些千古流传的古诗词中,却不知高手在民间,凡人皆为诗人,很多民间的诗词、诗歌不仅意美形美,更妙在有趣有味,让人读后会心一笑、意犹未尽。
一堂好课犹胜百本好书,能让人豁然开朗、相见恨晚。老后的课便是如此了。老后从一个小小的花瑶,带我们领略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瑰丽、中国劳动人民的伟大。这让我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我们的民族不可取代。
精神的传递者必是精神的传承者。老后能将这种民族的精神传递得淋漓尽致,因为老后就是这样一位站在精神高地上的人。
老后对花瑶有一种“初恋”的情结,所以四十年来,他380多次深入瑶山,十来个春节都在瑶民家中度过。他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用脚步丈量花瑶的每一寸土地,用镜头记录花瑶的每一个表情,更重要的是他用一种强大的力量将花瑶和世界连接起来。
这个下午,我随着老后走进花瑶,也走进了他的精神王国。我震憾于花瑶的神秘,更震憾于老后的执着。听了老后的课,方知自己文化浅溥;读了老后的故事,方知自己精神空虚。
我要给老后我最高的敬意,以我苍白的文字,以我全部的情感。
愿有越来越多老后这样的精神行者,来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