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湘黔旅游 乡村振兴 查看内容

米东区稻田蟹、稻蟹米带旺农家乐(图)

2019-5-15 23:40| 发布者: cnxqw| 查看: 147995 |原作者: 李宁艳|来自: 乌鲁木齐报

摘要: 米东区稻田养蟹形成产业链  稻田蟹、稻蟹米带旺农家乐 7月31日,农户正在除稻蟹田里的杂草,等待丰收的到来。(本报记者李宁艳摄)  本报记者李宁艳  距离稻田蟹和稻蟹米大丰收还有一个多月时间,米东区 ...
米东区稻田养蟹形成产业链

  稻田蟹、稻蟹米带旺农家乐

7月31日,农户正在除稻蟹田里的杂草,等待丰收的到来。(本报记者李宁艳摄)
2012年7月31日,农户正在除稻蟹田里的杂草,等待丰收的到来。(本报记者李宁艳摄 李宁艳

  距离稻田蟹和稻蟹米大丰收还有一个多月时间,米东区三道坝镇、羊毛工镇和长山子镇稻蟹共作养殖的农户每天都能接到预定电话,有时一张稻田蟹订单就能达到200公斤。稻田蟹和稻蟹米还未上市便已供不应求。

  现在,米东区稻蟹共作这种立体生态绿色养殖已开始尝试在为农民增收的基础上延长稻田蟹产业链,依靠品牌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张振声第一个“吃”稻田蟹的人

  7月31日,日头毒辣,米东区气温达到了37℃,三道坝镇皇宫村57岁的村民张振声骑着摩托去自家稻田。去稻田观察蟹脱壳生长情况已经成为张振声每天的“功课”。他是米东区乃至新疆第一个在稻田里养螃蟹的人。

  最早鼓励当地农民尝试稻蟹共作生态种养技术的是三道坝镇镇长章华,据章华介绍,三道坝镇只有2万余亩水稻田,如何才能让农民增收?在稻田里养蟹成为章华的一个思路。

  2008年和2009年,因为初试稻蟹工作生态种养项目的农民没有稻田养蟹经验和技术等原因,水稻种植没问题,但却因防逃技术没做好,蟹苗还未长成,基本上都“逃逸”了。

  2010年,张振声听说稻田养蟹试验了两年都失败了,他便主动请缨,拿家里的7亩稻田当做试验田。当年4月,米东区政府出资过万从辽宁购买了3600只中华绒螯蟹的小蟹苗,投放到张振声的7亩稻田中,还请来辽宁的高级工程师来疆指导。

  “稻田里养蟹,最重要是防逃。”张振声记住了专家的话。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张振声在距田埂1米至2米处在内侧挖出一圈深宽各0.8米的环沟,围上半米多高的塑料防逃围栏。他每天都要检查围栏两三次,发现损坏的地方就赶快处理。

  米东区农业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齐保福说,养螃蟹的稻田里不能用化肥、农药,只能用有机肥,要不螃蟹就死了。张振声说,稻田里的螃蟹除了吃少量投放的玉米、麦子外,主要以稻田里的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为食,靠螃蟹不间断地活动疏松土壤,吃掉一些杂草和害虫。同时,蟹的粪便和连续20余次脱掉的外壳还能作为肥料,促进水稻生长。在这里生长的水稻和螃蟹自然口味超棒,身价倍增。

  当年9月,张振声稻田里每只螃蟹长到了100克到150克,可以上市了。7亩地300公斤的螃蟹被周边市民和北园春水产商抢购一空。

  张振声算了一笔账:1亩捞出34公斤螃蟹,1公斤蟹最低卖70元,最高卖100元,仅稻田蟹一项每亩最少就能入账2380元,亩产稻米虽比普通稻田亩产600公斤少了100公斤,但1公斤稻蟹米卖15元,是普通稻米价格的3倍多。这样算下来,一亩稻蟹田的毛收入是以前的近5倍,每亩收入近8000元。

  2011年,张振声承包了10亩池塘和22亩稻蟹田,开始与妻子龚福香一起照看水稻和螃蟹,当年稻田蟹一上市,卖价是2010年的两倍,稻蟹米每公斤也涨了3块钱。当年收入20余万元。

  今年,张振声又种植了52亩稻蟹田,还未上市已供不应求。张振声准备明年扩大养殖面积,并牵头成立一个合作社,用妻子名字“龚福香”销售自己种的稻田蟹、稻蟹米。

  统一品牌提升米、蟹产业链竞争力

  三道坝镇杜家庄子村陈富荣夫妇也是稻蟹田的受益农户。去年,陈富荣夫妇在米东区科技局的扶持下,得到免费蟹苗,最先开始尝试养殖蟹苗,初试牛刀养成了大眼幼体蟹苗,成活率比从长江和辽河买来的蟹苗高出20%,有效解决了蟹苗供应本地化问题,每公斤蟹苗为他们赚了80元钱。

  “去年我们家7亩蟹苗,加上稻田蟹和稻蟹米,一年就赚了17万元,而往年同样这么多地收入才5万~6万元。今年我养了27亩的池塘蟹和23亩的稻田蟹,还在阜康承包了2000亩的水库,准备养鱼和蟹。”陈富荣说。

  米东区科技局局长刘永春说,经过去年的尝试,苗种供应本地化已不成问题。米东区也具备了成为西北地区稻田养蟹和蟹苗繁育基地的条件。

  但刘永春坦言,稻蟹米和稻田蟹目前的销售还只是一些熟客或者团体订单,产量还不能满足首府及周边市场需求,最重要的是没有形成品牌共识,现在急需用统一品牌来打响产品。

  “要推广稻蟹共作立体生态种养这项惠农技术,长久的实现为农增收,就要实现集约化生产,统一建设、统一布局品种结构、统一操作规程、统一加工水平、统一创建知名品牌、统一包装,以形成新的产业链。这是我们发展全产业链的出路。”刘永春说。

  6月18日,米东区《绿色食品稻蟹生态种养操作技术规程》被认定为农业地方新标准,这意味着稻蟹共作技术具备了大面积推广的条件,未来米东区10万亩的水稻生产基地将有望变成立体生态的稻蟹田。

  刘永春介绍,目前,米东区各相关部门正在组织稻农参加当地一家由米东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和稻米加工企业及稻户共同组建的合作社,将养殖农户纳入统一管理,建立统一的销售渠道,让市民吃到纯正的稻蟹米,以确保品牌形象。

  目前,合作社已经将“老米泉”品牌的稻蟹米和稻田蟹注册商标申请提交至自治区工商部门,一旦审核通过将按照标准规范生产,用统一品牌和包装把稻蟹米和稻田蟹推向市场进行销售。

  稻丰蟹肥产业链带旺米东农家乐

  “我们这里有池塘养蟹养鱼,还有稻田养蟹,能让乌鲁木齐及周边的消费者在秋高气爽时节品尝到本地出产的鲜活螃蟹,还带热了我们的农家乐。”三道坝镇镇长章华说。

  7月28日,在三道坝镇杜家庄子村陈富荣家里,妻子王则花正忙着给前来钓鱼的市民烹饪农家饭。而他们家房前屋后垂钓的人,时不时被一些机灵的爬上岸的小扣蟹逗得开心不已。

  在陈富荣家池塘边垂钓的市民宋新告诉记者,他前年就知道三道坝池塘和稻田里能养螃蟹,“去年我就和朋友相约周末来这里垂钓螃蟹和鱼,垂钓上来的螃蟹,配上农家小院自己采摘的白菜、韭菜等青菜,再配上他们养的土鸡和土鸡蛋,可香了。”


  “每逢周末经常有两到三桌客人来这里吃我做的农家饭,顺便垂钓和采摘。去年螃蟹上市时,来的人更多,有时一桌农家饭能收入3000元。”还没等王则花说完,这边陈富荣电话已经响起,有人要预定7月29日的6人饭菜,还让他们多留些新鲜蔬菜和土鸡蛋,要买回去吃。

  垂钓上来的螃蟹和鱼免费加工,一公斤螃蟹200元,一只土鸡160元,蔬菜想吃什么到菜地自己摘……米东区乡镇上这种参与式农家乐很受乌鲁木齐及周边居民喜欢,有市民甚至还带着从北京上海来的亲戚来这里品尝肥肥的螃蟹和香甜稻米。

  米东区这种企业+科技+农户+基地的新型稻米产业链,还会带旺农家乐,为首府及周边市民提供一个休闲趣味品美食的好去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