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中传统艺术交流促进会创会理事长、北京戏曲评论学会会长靳飞 (记者赵一存 摄) 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赵一存、凯雷北京报道: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与会代表、日中传统艺术交流促进会创会理事长、北京戏曲评论学会会长靳飞此间接受大公文汇全媒体访问,他表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培养了文明之间新的默契,而各个国家之间文明不同,需要不同对待,然后进行深度沟通。作为一位长期从事中日传统艺术交流工作的学靳飞认为,“令和”时代的亚文化蓬勃交流将成为主流。 “如何理解‘文明’对话大会而不是‘文化’对话大会?”靳飞表示,文化和文明,是河和海的差别,“文化”是某个地域、某个民族在合并环境下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文化”是人为创造的,而“文明”是为人的某种需要而产生的。因此,综合来看,文化是根据各地的环境状况发展而来,形成了相对独特的文化,而文明则需要放在大的领域来看,是涉及到全人类的问题。 至于如何理解文明间的“对话”,靳飞认为,“对话”需要首先探讨对话方式,比如西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而东方哲学或者说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则是天和人的问题、人和自然的问题,这就说明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时,如果角度不同,那么就需要从人类立场出发,找到一个合适的对话方式并进行深层次沟通。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是一次人与人、文明与文明之间交流的大会,这样的大会对于亚洲各个文明都十分必要,能让交流更加深入、议题更加多元。”谈及对此次大会的期待,靳飞表示,亚洲国家、地区之间是邻居,数千年来,邻里之间有着长期的友好互动,而科技的进步增进了人的认识,各国都意识到彼此之间是休戚与共的关系。 在靳飞看来,在民生、环境、和平稳定等话题上,中国同亚洲国家、地区之间是自然而然的利益共同体,故此,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希望各国和地区之间能搭建更为稳固的沟通桥梁,希望此次大会能够让亚洲文明培养出新的默契,“这只是一个开始,任何事情都不是一个大会可以解决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这种活动中养成好的对话习惯。” 作为一位长期致力于中日传统文化交流的学者,靳飞表示,中日文化交流的优势在于,两千年来两个国家之间在文化上长期密切的联系,为今天两国间文化的交流创造了坚实的基础。不过,中日文化虽然部分同源,却向着不同的方向不断发展,这就需要两国在文化交流层面要更多重视和而不同。他认为,当代中日文化交流最大的进步,在于双方实现了平等交流。 他并表示,在平成时代,亚洲各国特别是中日韩之间,关于亚文化领域的交流发展非常迅速,甚至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比如流行文化,在年轻人中间已经产生了很多共同的东西。”靳飞认为,在昭和末期和平成时代形成的亚文化的蓬勃交流,将在令和时代将成为主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