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中的四连山
----致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七日凌晨 这天, 四连山的天际, 显得宁静神秘, 像个天外的天使 , 无法使人捉摸淡定。 天沉微雨, 四连山的凌晨静悄悄 ,
红河边的哨兵精神格外爽, 橡胶林的胶杯依然捧着洁白的眼泪, 翠竹清香泉水潺潺, 虫叫蛙鸣四处荡漾 , 万千神兵埋伏在边防线上。 静卧的时针指向凌晨四时四十分,
西线河囗战区的火炮, 东一炮,西一炮 , 仿佛交响大乐的前奏, 掀开了震天动地的序幕。 时针继续快速前行,
它已等的不再耐烦。 集聚了多年的耐心与宽容。 平伟明
写于2O18年5月5日夜 (所谓“山不在高,有史则名”。别看四连山个矮其貌不扬,却因数百年来饱经战火硝烟洗礼而蜚声中外。这里是19世纪中法战争中黑旗军的大本营,也是上个世纪边境战争的一大战场,山上留存着大量战场遗址遗迹,传扬着许多荡气回肠的爱国故事,是一部活着的战争史,一个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平伟明,一九七八年赴中越边境前线,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七日参加中越自卫反击战。教过书,当过记者。现热心爱国主义教育,被聘为贵州师范大学国防教育讲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