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武术概略
古梅山,位于湖南省中部,以新化为中心,地跨新化、安化、冷水江全境及新邵、涟源、隆回、溆浦、桃江等县市的部分地域、莽莽苍苍,绵延千里。《宋史?梅山峒蛮》载:“梅山峒蛮,旧不与中国通,其地东接潭,南接邵,西则辰,北则鼎、澧,而梅山居其中。”至于梅山之名起自何时,历代史家见仁见智,所述纷纭,在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开复梅山设置县治以前,梅山地域虽在中国历代王朝的版图中,但梅山人却“不奉诏令,不服王化”,历代王朝则视其为“化外之民”以“蛮人”相称,如秦、汉称武陵蛮、长沙蛮;唐、宋称梅山峒蛮,故有关梅山与梅山武术的历史,民间虽有诸多传说,但正史却鲜有记载。
梅山武术以地为名,发源于古梅山域内的新化县,流传于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区的部分地区,属南拳系,是当今中国传统武术流派中历史最为悠久、并能很好地保留古传武术功法与技击精髓的优秀拳种。溯其源,可上推至远古氏族部落时期。
古梅山的中心地域――湖南省新化县是“中华蚩尤故里”,早在远古时期这里就有我们的先人在此居住。与炎黄二帝同为中华人文三始祖的远古战神蚩尤,是古代兵器的发明者,有“好兵善战,作五兵”(戈、朵、戟、酋矛、夷矛)之说。梅山武术就在远古先人们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开始萌芽了。人们在狩猎的过程中,产生了原始的但也是最为实用的格斗技能,如拳打、脚踢、抓扯、躲闪、扑压、缠抱等手格猛兽的技术是拳术的萌芽;而使用器具劈、砸、砍、刺则是长短兵器招式套路的萌芽。
作为蚩尤部族世居地的古梅山,是全球苗瑶民族的发祥地,也是原始巫术的发源地。提起巫术和巫师,当代人大都嗤之以鼻,视其为封建迷信,却不知“巫文化”的历史远比“封建”要久。源于苗蛮的巫事祭祀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在中国文化处于原始状态时,“巫”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在古籍中也有许多关于“巫”的记载,巫者及巫术在中国历史上曾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掌握巫术的巫者,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世俗影响,有“巫通天人,王为巫首”之说。
蚩尤就是九黎部落的“巫首”,在他和部族其他领袖的带领下,古梅山人为争夺渔猎之地,不断地进行扩张与兼并,逐步形成了地跨江淮流域的庞大部落集团。当时,在每次战斗的前后,都要举行祭祀,那些在以往战斗与狩猎中运用得比较成功的一拳一脚,一击一刺逐步充实着祭祀武舞,并在蚩尤等大大小小的“巫首”们带领下,进行着反复的模仿与练习,然后在祭祀仪式上进行舞蹈,用以祭祀神物和部族始祖并庆祝胜利,或乞求神灵保佑他们以后再用这些击刺杀伐动作去战胜敌人。从而使梅山武术有了质的飞跃。并从生产斗争中逐步分离出来,成为了独立的战斗技术。同时,梅山武术中独特的巫术礼仪与功法系统也在此基础上逐步成型。
随着九黎部落的不断强大,又继续向北扩张,战胜了先一步进入中原的炎帝所属共工部落。最后与黄帝“战于逐鹿之野”,蚩尤战败身死,九黎部落逐渐解体,遗族向南回迁,其中一支退到江淮、洞庭一带,组成新的部落集团,史称“三苗”,至禹帝时,三苗最终战败,部族再次分化,其中一支退回峰高林密,可渔可猎,有险可守的古梅山,开始了力抗王权的“化外蛮夷”生活,梅山武术也就是在这人与人的战争中正式产生并逐步形成的。
史称“梅山蛮性剽悍,历不服中土”,北宋开梅建县以前,历代王朝为使其臣服,屡屡发兵征讨梅山,而梅山蛮则愈杀愈不服,愈对抗,朝庭则再“征伐”;自汉代至北宋以来,朝庭对“长沙蛮”或“梅山蛮”的“征伐”兵事和梅山蛮对抗朝庭的战事于正史有记的就多达数十起。《汉书》有“伏波将军”马援阵亡梅山的记载;《三国志》有东吴大将黄盖迎击武陵蛮入寇的记载;五代时楚国司徒王仝征讨梅山兵败身死等,在这征伐与反抗的循环中,练武成了每一个梅山人的生存手段。
北宋神宗开梅建县后的安化县第七任知县吴政尧在其所作的《开远桥记》中对当时的梅山描述道,“„„民居十峒之中,食则燎肉,饮则饮藤,衣制斑斓,言语诛离,出操戈戟,枕居铠弩,刀耕火种,摘山射猎„„”。时任驻长沙的武安军节度推官,开梅置县后,曾到新化推行王安石新法的吴居厚所写的《梅山十绝句》中也有“峒里山川多斗绝,腰问刀剑习如神”的感叹。
可以说在北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梅山开邑建县之前,梅山武术是梅山全体峒民的公产,是一种纯军事型的格杀技能,梅山每一个成年人几乎都是猎手和战士,学武练武是全山各峒有组织的活动,集众练武以抗朝庭是每个梅山人的神圣职责,这也是梅山人能以区区千里之地与庞大的中央王朝对抗上千年的原因之一。同时,在朝庭的高压封锁政策下,梅山武术“摘山射猎”还是每个梅山人必备的生存手段。在早期的梅山,有三位杰出的代表人物,就是被梅山后人尊称为上、中、下三峒峒主的符(扶)天锡、李天华、赵天祥,他们不仅有惊人的武功和捕鱼猎兽的渔猎技能,还有降魔伏妖的法术,他们教峒民练武护峒,也教峒民不同的生活技能,有“上峒梅山装车挽弩,中峒梅山游山弋猎,下峒梅山钓鱼打网”之说。
在早期的梅山武术中,有史可查的还有二位代表人物,梅山左甲首领扶汉阳,右甲首领顿汉顿,他们为报宋将石曦犯境杀民之仇,多次进攻宋朝的郡县(其事在《宋史.石曦传》、《宋史?田绍纷传》有载)。
正是这频繁的战争与相对封闭的环境,使得早期的梅山武术得到了不断的进化与完善,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存的史料对归服王化前的梅山与梅山武术少有详细的正面记载。但我们仍可以从各种文史资料的字里行间,以及梅山域内的各种民间传说中得出:梅山武术起源于摘山射猎的鱼猎劳动之中,是梅山人为了生存与大自然斗争的必然产物;发展于频繁的战争之中,形成了以弓弩戈戟等战斗兵器和猎刀、猎叉等狩猎工具的操练使用为主,徒手格斗技术为辅的梅山武术,梅山人的习武形式则以各峒统一组织的集体操练为主,个人间的传授练习为辅,虽没有文字理论,但无论徒手与兵器的技法,都已初步形成系统,并有与之相适应的辅助功法。
梅山开复建县后,朝庭对梅山的“蛮酋”们实施安抚、分化、解除了公开对抗朝庭的武装组织,使梅山人集众练武以抗朝庭的活动得以终结,但对蛮民们好武恶欺的民性,出操戈戟,忱居铠弩的生活习惯却难以根除。只能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诱导、教化,如推广儒学、将中原的民俗渗入梅山、改革其本土的宗教等,这些措施给相对封闭的梅山带来了种种变化,也使梅山武术逐步从军事格杀型武术向纯萃的民间艺术型武术转型,在其信仰中除了梅山原有的“信巫鬼,尚淫祀”也增加了一些忠君报国的儒家思想,也就有了靖康年间,新化县民在金兵攻汴京时“荷戈裹粮,拥知县杨勋北上,昼夜疾驰赴汴”的勤王之举。
据清末至民国初期新化著名的梅山武术大师、曾任孙中山先生保镖、有梅山武侠之称的游世命所编的《梅山拳谱》中对梅山派源流称:“吾梅山武术起 自虎岩黑虎公,黑虎公姓张为舜臣号法殿,得梅山教主张五郎梦授技击之法,乃创黑虎教,并以之抗鞑子。”黑虎公本名张虎舜臣,是宋末元初的抗元英雄,因他所创义军以黑虎教为旗号,当时人们皆尊称其为黑虎公。南宋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元兵南侵,湖南论陷,张虎舜臣公以虎岩寨寨主与现在杨源张坛法坛主持的身份,假托梅山教主张五郎送梦之说。创建了带有一定宗教色彩的黑虎教,并以此联络民众,举旗抗元。并一举收复新化、安化、益阳、宁乡等县。南宋灭亡后,张虎仍率众坚持战斗数年,张虎战败身亡后,黑虎教在其关门弟子罗雄的主持下,散入民间,成为武林流派传承至今。黑虎公张虎这位抗元的民族英雄则成了梅山武术流派的开派祖师,世代享受着梅山武术后人的香火敬奉,其传奇故事至今仍在梅山中心地域的新化、冷水江等地流传。
作为梅山武术发源地的新化县,是全国有名的武术之乡,武风甚浓,有“不会梅山功,枉为新化人”之说。在历史上,新化人中以武名世者数不胜数,特别是明朝建立之后,梅山武术传人中有武科及弟为官为将驰聘疆场者,亦有纵横江湖行侠仗义为民请命者,如明朝嘉庆十五年(公元1536年),湘中大饥,民不聊生,梅山派第七代掌门李再吴率众出没于湘乡、宁乡、安化、溆浦之间,劫富济贫,活人无数。公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知县姚九功欲诱杀李再吴之子李廷禄,在县衙设下鸿门宴,李廷禄应诺而至,“饮正酣,埋伏者突击,李廷禄仗剑飞檐而去。”
清朝末年,梅山派十七代掌门游石命艺成出山后,挟技云游,生平未尝一败,并随同盟会元老,中部同盟会总务会长,新化人谭人凤先生辗转各地进行推翻清朝建立民国的革命工作,在谭人凤逝世后,游石命依其遗命,跟随孙中山先生行保镖护卫之责,年老返乡后,隐居乡里,全力培养其孙游本恒。并整理梅山派历代所传本经,手书《梅山拳谱》传于其孙游本恒。
当代梅山武术流派掌门晏西征先生自幼好武,并得梅山派十八代掌门游本恒收为入室弟子,出师后也曾四方游历,寻师访友,先后拜入武当名宿丁鸿奎,峨眉宗师赵子虬,湖南省武术队总教练肖湘,安徽大学蒋浩泉,上海体院蔡龙云等诸位先生门下,精研各派武术与拳击散打,并于1982年首开私人办武馆之先河,在家乡新化县创办了湖南省内第一家私人武术馆――兴武拳社,后又将兴武拳社扩建为“东方武术馆”“东方实验学校”“东方文武学院”,并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其所办学校多次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先进武术馆校”、“省级文明单位”成为了全国十大名牌武校之一,他本人也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中华武林百杰”、“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并先后当选为“湖南省第八届、第九届政协委员”、“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湖南省武术协会名誉主席”、“湖南省诗词协会副会长”、“中国武术协会委员”。
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梅山武术,自远古时期起源,几经跨世纪的升华,已具有完整的功法、技击训练体系和不同层次的拳术器械套路,其内容从大的方面来讲,可以分成功、理、术、法四大类。
功:是指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攻击与防御能力的训练手段与方法,有桩功、内功、硬功、软功等。
理:是理念的归纳、整理、论述,有伦理、功理、术理、法理等,是梅山武术在训练与运用中所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及使用武力时的约束:也是对功法、技术、打法的原理与规律的总结,原则性地对具体实施起理论指导的作用。
法:是指梅山武术中的技击方法,以徒手技击为主,持械技击为辅,是梅山武术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在过去,技击法曾是梅山武术中克敌制胜的重要手段,历代传人对其视若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