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湘黔科教 教育资讯 查看内容

龚曙光谈《生死恋》:王蒙以自己的生命观照中国社会历史进程

2019-10-28 14:47| 发布者: cnxqw| 查看: 28831 |原作者: 袁思蕾 蔡娟 胡邦建 郭薇灿 杨杨|来自: 红网

摘要: 10月27日,龚曙光在“为人心立碑,替世道存照——王蒙《生死恋》新书分享会暨文学对话”活动上分享自己对王蒙作品的感悟。相关报道:为人心立碑,替世道存照丨王蒙、龚曙光、何立伟对谈写给世界的“情书”红网时刻10 ...

10月27日,龚曙光在“为人心立碑,替世道存照——王蒙《生死恋》新书分享会暨文学对话”活动上分享自己对王蒙作品的感悟。

相关报道:为人心立碑,替世道存照丨王蒙、龚曙光、何立伟对谈写给世界的“情书”

红网时刻10月27日讯(记者 袁思蕾 蔡娟 胡邦建 郭薇灿 摄影 杨杨)他曾经读着王蒙的书长大,他说自己伴随王蒙的文学作品,见证着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变化。今天,在“为人心立碑,替世道存照——王蒙《生死恋》新书分享会暨文学对话”活动上,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龚曙光与嘉宾展开对谈,以自己对文学和社会关系的体认来解读《生死恋》,并阐释王蒙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的不可磨灭的影响。

这是王蒙式的“生死恋”,是中国社会的“生死恋”

“其实刚拿到《生死恋》的时候,我的好奇跟大家完全一样:一个86岁的人,怎样写爱情小说?”龚曙光说,世界文学史上,爱情小说数量众多,且多是描述青春年少时发生的故事,但王蒙写的《生死恋》不一样,这是王蒙式的生死恋,是中国社会的生死恋。

龚曙光认为,王蒙在《生死恋》中,以简短、平淡的爱情故事,概括了中国百年来的社会变迁。故事中没有写任何社会大事件,或者任何一个政要人物,甚至有意淡化和回避了主人翁的某种身份,但却能让人从爱情故事中体认到引发社会变迁的内核,“那就是人心,那就是世道,那就是每一个有血有肉、普普通通的人,在社会的碾压中,那一点生命的微光、那一根生命的豆芽,是怎样艰难生长出来的。”龚曙光说,这正如王蒙自己所言:“王蒙老矣,写起爱情来仍然出生入死,王老衰乎,写起恋爱来有自己的观察体贴。”

“《生死恋》是一部让人出乎意料的小说,我认为,这还是源自王蒙先生始终以他的生命来观照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缘故。”龚曙光认为,《生死恋》中既有社会的刻薄,也有社会的宽容。在书中,王蒙虽然写到了生死,但并没有声嘶力竭,而是处在一个非政治、非社会、非经济,但又与上述这些因素相关的生命状态中。

“我觉得王蒙先生给予我最大的启示就是,不管写的是什么,他始终把自己的生命摆了进去。”龚曙光说,从《青春万岁》开始,到后来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再到后来的《春之声》《这边风景》……这些作品里都有王蒙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

王蒙的文学创作历程,就是一部中国当代文学史

“史诗性”“创新性”“生命性”,在对谈中,龚曙光提及了王蒙文学创作的三个特性,他认为,王蒙用这些特性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学。

“王蒙的文学创作历程,就是一部中国当代文学史。”龚曙光说,王蒙一直按照着自己生命的节奏和时代进程在书写、在创作。纵观王蒙近百部的作品,从中不仅可以看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历史,也可以见到中华民族在特殊岁月里所展现的自我奋斗精神。

从《青春万岁》开始,读者可以一路看着王蒙是如何引领着中国作家在各自领域进行文学探索的。另外,王蒙是中国少有的、能把自己的生命摆进文学史中的人。“在新中国这样一个特定的时代,一个有成就的作家,必须把自己的生命摆进文学、摆进文学史中。”龚曙光认为,绝大多数的好作家将自己的生命摆进了文学之中,但没有摆进文学史中,而王蒙做到了。

在《生死恋》中,其中的一篇作品《邮事》是非虚构题材,龚曙光由此展开了对文学作品中虚构题材和非虚构题材的探讨。

龚曙光认为,在王蒙近90年的人生中,他所经历过的事情,已经通过他的生命进行了典型化。那些王蒙写下的关于往事的文字,也许并非对应某件确实的事,但却是他从无数已在自己生命中发生过的事情中提炼出来的。所以,哪怕是人造出来的,即“虚构”的,也是典型化了的,是来自他生命中的东西。这其中蕴藏着王蒙的人生智慧,因此,这些所谓“虚构”出来的作品,可能相比他早年的作品,对读者来讲有更大、更多的价值。

“任何一个文学家所写的东西,其实都是带有真实性的,这个真实性,如果不是故事本身的真实性,那就是情感经历的真实性。”龚曙光说。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