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财富湘黔 财经资讯 查看内容

《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规划》出炉 重点发展十大产业

2020-2-29 22:57| 发布者: cnxqw| 查看: 30784 |来自: 红网

摘要: 今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正式公布《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将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轻工纺织、矿产开发和加工业、现代物流业、健康养老产业、文化旅 ...

今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正式公布《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将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轻工纺织、矿产开发和加工业、现代物流业、健康养老产业、文化旅游业、现代农业十大产业,加快构建湖南现代产业体系,争当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领头雁”,推动湘南湘西地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规划》的通知

湘政发〔2020〕4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湖南省人民政府

2020年2月24日

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提出的“一带一部”战略定位,充分发挥我省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抓住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国家支持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争当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领头雁”,推动湘南湘西地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根据《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总体方案》,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是指导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制示范区相关专项规划、布局重大项目的重要依据,规划期至2025年,远景目标展望至2035年。

一、发展背景

规划范围为湖南省湘南湘西地区,包括衡阳市、郴州市、永州市、邵阳市、怀化市、湘西自治州,共6个市州,总面积12.1万平方公里,2018年年末常住人口3244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1144.55亿元,分别占全省的57.2%、47.0%和30.6%。

(一)发展基础。

1.区位交通便利。示范区紧邻粤港澳大湾区、福建海西经济区等开放经济带,基本形成铁路、公路、航空互联互通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体系,沪昆高铁、京广高铁、湘桂高铁、包茂高速、二广高速等交通干线纵横交错,已有衡阳南岳、永州零陵、怀化芷江、邵阳武冈4座民用运输机场,开通航线25条,新建郴州北湖、湘西2座民用运输机场。

2.资源生态优越。示范区森林覆盖率64.24%,现有国家森林公园36个,国家湿地公园38个;拥有各类矿藏140余种,其中钨、铋、锡、锰、萤石等保有储量居世界或全国前列,微晶石墨储量占世界的70%,白银年产量占全国的40%;水能资源充沛,有湘江、资江、沅江等多条水道,属于全国重点水电基地的主体地带。

3.产业基础良好。湘南地区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矿产品深加工和新能源等产业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湘西地区农产品加工业、生态文化旅游、医养健康(中药材)等产业拥有良好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示范区有省级以上产业园区66个,占湖南省园区总数的50%,其中国家级开发区5个。

4.开放平台健全。示范区设立并封关运行了衡阳、郴州两个综合保税区,拥有若干铁路口岸、公路口岸、国际快件中心、保税仓和出口监管仓等功能性平台,建设运营了郴州到广州、衡阳到深圳的“五定班列”,以及怀化至欧洲的中欧班列;先后获批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湖南农副产品集中验放场、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示范城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等国家级平台。

5.人力资源丰富。示范区适龄劳动人口近2200万,是湖南省劳动力输出的重点区域,农村转移就业人口超过700万人。改革开放以来,南下务工潮培育了大批湘籍企业家、技术管理人才和熟练产业工人。如邵阳有100多万邵商分布在全球各地,拥有资产超过4万亿元。在新一轮返乡创业热潮中,示范区通过开展创新创业园区“135”工程、“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等,促成了一大批湘籍客商回乡创业。

6.承接成效显著。近年来,特别是2011年设立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来,湘南湘西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势头良好,承接模式不断创新,承接能力不断增强,承接影响不断扩大。2018年底,实际利用外资49.06亿美元,较2011年增长180%;到位内资2167.43亿元,较2011年增长184%;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893.87亿元,较2011年增长258%。

(二)机遇与挑战。

1.全球产业格局调整重塑了示范区发展的有利环境。在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全球产业分工继续深化。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上的地位上升,话语权和竞争力增强,东部沿海地区以创新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向价值链高端跃升,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带来了重大机遇。

2.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为示范区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为示范区发展提供机遇。特别是示范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辐射的前沿梯层和主要区域,既有地缘优势,又有国家政策支持,更有良好基础,全面对接融入大湾区,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3.国家支持中部地区崛起奠定了示范区发展的坚实基础。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提出了八点意见,指明了新时期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为示范区带来了重要机遇。随着科技文化创新体系、新型城镇化体系、综合交通体系日趋完善,中部地区的生产要素密集、人力资源丰富、产业门类齐全等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为示范区发展集聚发展势能,增添发展后劲。

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也面临一些挑战。示范区面临东南亚国家及国内周边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的激烈竞争,缺乏比较优势;示范区承接转移的产业配套能力不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示范区工程技术、高级技工等人才资源短缺,其他资源要素也存在制约,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立足“一带一部”战略定位,落实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发展战略,紧扣四大定位,落实八大任务,实施六大工程,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不断健全完善示范区治理体系、运行机制,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把示范区建设成为新时代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领头雁”。

(二)基本原则。

深化改革、开放发展。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深入实施开放崛起专项行动,全面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不断推动全方位、深层次对外开放。

市场主导、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支持示范区先行先试,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实现在承接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区域联动、共享发展。探索示范区与转出地的对接合作机制,重点推进示范区与粤港澳大湾区“两区对接”、融合发展。强化产业转移与精准扶贫的政策协同,让贫困人口共享发展成果。

分类指导、协调发展。因地制宜,明确承接重点,优化空间布局,形成产业特色,推动产业有序承接,促进示范区内部、示范区与周边地区良性竞争,实现结构优化、错位发展、互利共赢。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禁转入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落后产能,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三)战略定位。

1.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领头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努力实现在发展中承接、在承接中提升,探索产业合理布局、要素优化配置、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新路径,为中西部地区有力有序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发挥示范作用。

2.内陆地区开放合作示范区。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开放合作机制,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全面拓展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合作领域,进一步加强与中西部地区省份合作联动,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快培育具备国际竞争新优势的产业链条。

3.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制造强国战略,聚焦重点行业,增强创新驱动能力,积极承接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加工贸易产业,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先进制造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力争在部分领域引领全国先进制造业发展。

4.支撑中部地区崛起重要增长极。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因地制宜承接和发展一批规模和水平居中部地区前列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把示范区建设成为承接东部、辐射中西部的重要平台和促进中部地区全面崛起的重要引擎,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四)发展目标。

到2020年,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5万亿元;引进60家以上的世界500强企业,形成若干产值过百亿的龙头企业;城镇格局进一步优化,城镇化率达到52.8%。优势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综合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协同联动、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进一步扩大开放等方面取得突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初步探索出一批科学有效的承接产业转移新路径、新模式,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2025年,示范区基本建成。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万亿元,引进80家以上的世界500强企业,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0%。经济发展充满活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基础设施高效互联、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更加美丽,形成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和全面开放新格局,成为支撑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到2035年,示范区全面建成。示范区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在全国位于中上水平,产业分工协作格局和全面开放新格局不断巩固,承接发展形成一批规模和水平居中西部地区前列的产业集群,引进150家以上的世界500强企业,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人民生活更为宽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7.jpg

三、重点产业

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按照“三线一单”管控要求,实施差异化协同发展,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空间拓展有序的高质量承接发展格局,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产业承接发展重点。

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围绕产业升级和培育新的增长点,明确主攻方向,因地制宜承接发展一批优势重点产业,强化资本、技术、人才、品牌、管理等核心要素配套转移。

1.装备制造业。重点承接发展输变电装备、高端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智能制造装备、农用机械、锻铸造等装备制造及相关产业。大力承接发展大型数控液压机和锻压装备、加工中心和高档专用数控机床,提升工程机械、电器设备、新能源设备、高压输变电设备、大型施工机械、现代农业装备等制造水平。加强承接发展新能源汽车、高性能重型载货车等关键零部件项目,实现关键零部件技术和新能源汽车专用零部件技术自主化。

2.新材料。重点承接发展先进储能材料、硬质材料、复合材料、新型合金材料、陶瓷材料、化工新材料等6大新材料,加强前沿材料布局,优化新材料产业化及应用环境建设,推动新材料融入高端制造供应链。提高新材料基础支撑能力,推进高强轻合金、碳纤维、磁性材料、动力电池材料、高端电子信息基础材料的规模化应用;推动稀土、钨钼、钒钛、锰、石墨、萤石等特色资源高质化利用;突破石墨烯产业化技术,拓展纳米材料在光电子、新能源、生物等领域的应用,开发智能材料、仿生材料、超材料、低成本增材制造材料,提升新材料产品附加值。

3.生物医药。依托道地中药材资源和技术研发优势,重点承接发展中药材提取、中药新药开发;依托生物技术研发优势,重点承接发展疫苗、细胞、血液等生物制品及药物;依托小分子化合物技术基础,重点承接发展抗感染、抗肿瘤、心脑血管等系列高端化学药物及制剂。积极承接发展新型医疗器械、基因技术等新产品和服务。

4.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托制造业基础,重点承接发展核心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智能终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信息安全、物联网、消费类整机等产业。积极发展与重大整机项目相配套的集成电路、电子材料及新型元器件产业,加快完善产业链;依托显示材料制造基础,承接发展新型平板显示、柔性显示,做大新型显示产业规模,建设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新型显示产业基地。依托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华为永州云计算中心,统筹布局云计算、大数据平台,建设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基地,承接运营商、互联网巨头数据中心转移,发展数据应用交易、大数据加工与应用开发、工业设计与软件服务、大数据金融等产业。

5.轻工纺织。重点承接发展纺织、服装、鞋帽、箱包制造、小五金、玩具、智能家居、智能家电、珠宝首饰加工等产业及相关配套企业,引进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和先进技术工艺的企业,提高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能力,建设专业交易市场。发展绿色环保型、高效节能型、信息智能型和个性化家居产品,建设智能家居制造基地、研发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

6.矿产开发和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