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共邵东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刘永格 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两个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尤其在旅游环境日益增长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从力度、深度和广度上促进文化旅游相互融合,整合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和区域自然禀赋资源,充分发挥文化的灵魂作用和旅游的载体作用,建立完善文化要素和旅游要素有机结合发展模式,实现文化旅游业的良性互动、共赢发展,是推动文化旅游发展新跨越的重要途径。 一、 调研的基本情况 今年3月至4月,我带领有关同志进入杨桥镇、荫家堂、清水村,沿途察看高速高铁、佘湖山、蒸水河流域等地方。通过深入调查、走访座谈和召开现场办公会等方式,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一)杨桥镇概况。杨桥镇地处邵东市东南部,距城区30公里,东与水东江镇接壤,南与佘田桥镇交界,西与火厂坪镇毗邻,北与流光岭镇及团山镇相连,面积51.3平方公里,耕地44254亩,总人口31000余人。杨桥镇区位条件优越,交通网络发达。县道佘汪公路贯通境内,省道S315从境内穿越而过, “十三五”规划中的省道S342 从此穿过,衡邵高速在此设有互通口,怀邵衡铁路在此设立书院站。目前,杨桥镇已成为邵东市东南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境内蒸水河奔腾流淌,近有省级风景名胜区佘湖山。 (二)荫家堂历史。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荫家堂,位于邵东市杨桥镇清水村,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距今197年。老屋背靠凤凰山,面对开阔的田陇,屋前有蒸水河流经,距衡宝公路500米。由清代富商申承述兄弟修建,坐北朝南,纵深四进,横列十一排,面宽125.4米、进深67.86米,占地面积8500余平方米。主体建筑为砖瓦结构,屋墙全部用青砖砌成,有正屋108间、杂屋40间、天井44个、圆木柱156根,是一座体量庞大、布局严谨的湘西南民居建筑,现存木雕、石刻、彩绘等建筑装饰十分丰富。2013年5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核定并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杨桥镇清代古建筑荫家堂位居其中,填补了邵东县(市)国保单位的空白。2016年,国家文物局下拔2148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荫家堂本体维修。2017年7月28日,荫家堂维修工程启动。2018年9月26日,荫家堂维修工程竣工。2017年3月,艺术电影《城市那边有座山》在此拍摄。荫家堂是“湖南省著名建筑”,堪称江南的“乔家大院”“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一年四季,全国各地游客络绎不绝。 几年来,邵东市委、市政府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荫家堂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开了数次现场办公。 荫家堂坐落于杨桥镇清水村。2018年12月,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在各省(区、市)推荐基础上,经专家委员会审查,2019年6月6日,将清水村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三)前瞻性定位。近年来,邵东市委、市政府强化文旅融合举措,要求杨桥镇坚持创新“二站五路一村一宝”发展思路,围绕将杨桥镇打造为邵东市域次中心和文旅强镇的总体目标,依托交通区位优势,以荫家堂、书院高铁站、衡邵高速杨桥站,分别建立集高新技术企业、物流集散为主,文旅配套为辅的高铁高速经济开发区和配套文旅相关以吃、住、行、游、购、娱等六要素为主的乡村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加快推进杨桥镇文化旅游高质量建设。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 邵东市的文旅融合尚处于起步阶段。文化作为发展旅游业最具创新力与持续发展活力的关键要素,着墨还是不多。文旅融合主要存在“五个缺少”: 1.缺少理念认识。在新形势下,文化消费与旅游消费深度融合已成为拓宽旅游市场的重要引擎,是推动产业升级、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支点。但由于文化旅游投入大、培育周期长、存在一定市场风险,对是否以大作为求得大发展、以大投入赢得大回报,形成共识尚欠火候。 2.缺少挖掘梳理。汉孝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分昭陵县东境置昭阳侯国,现存昭阳侯城遗址。佘湖山,唐高宗武德二年(619年)佘朝奉(号湖山)自山西雁门迁徙到此。九龙岭上最出名的景点当数洗墨池,相传周敦颐曾在此读书研易。近200年老宅荫家堂更是文化底蕴深厚。历代丰富的文物古迹可谓数不胜数。但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缺乏系统的挖掘和梳理,任其散落在乡间田埂,未能形成聚焦效应。文化脉络尚不清晰,主题文化便无从提炼。主题文化不太明确,谈文旅融合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3.缺少科学规划。原来,旅游部门有旅游发展规划,城建部门有城市规划,文化部门有文化发展规划。各部门在编制规划时,各自为阵、衔接不紧,因而规划与规划之间出现不太协调、重复规划、过度规划等现象。此外,外请大城市的规划专家来编制,而这些规划专家对实际情况并不十分了解,因而编制的规划有时出现不接地气和不能落地的情况。 4.缺少融合机制。一段时期以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都在各自的制度框架内独立运行,存在行业分割现象,给产业融合造成了难度。如:在文旅融合中,原文体广新局和原旅游局虽然在“应该融合”方面有一定的共识,在实践中也探索出一些成功的经验。2019年,机构改革设立文旅广体局,则刚起步。但总体而言,文旅结合产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定位不够高、融合领域不够宽、融合程度不够深、共融共兴平台少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5.缺少核心品牌。邵东市现存的历史文化种类繁多,“花魁”不少,却未做大做强。况且,国宝荫家堂、昭阳侯城遗址、佘湖山、大云山、烟竹岩、古奇洞、九龙岭、人民音乐家贺绿汀故居、皇帝岭、洪桥等,本身就是一张张历史文化的“金名片”。但在早年的文旅打造中,却着力不够,既没有将邵东市打造成文化的“金字招牌”,也没在众多的文化种类中,择其一二,塑造成邵东市的特色文旅品牌,文旅融合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提出的对策建议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对于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用文化元素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品质和内涵,形成新的文化旅游发展业态,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拓展文游市场空间,促进文化消费和文化传播,变资源优势为竞争优势,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形成互促互进、互融共赢的发展新态势,是做好文旅深度融合这篇文章的新起点、是打造“文旅特色小镇”的新目标。 (一)完善机制,做好科学规划。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邵东市文旅融合发展领导小组和荫家堂综合开发和利用、建设杨桥文旅特色小镇专门机构。由市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加强组织领导,设立专门办公室。将打造杨桥文旅特色小镇荫家堂旅游综合开发和利用列入市重点建设项目,高标准做好总体规划。二是部门协调配合。各级各部门要增强意识、解放思想,主动融入全国、全省、邵阳市文旅融合发展新战略。市自然资源局牵头,做好荫家堂旅游景点的调规方案,纳入佘湖山风景名胜区一并建设;市交通局牵头,做好荫家堂周边道路改建;市水利局牵头做好周边河道梳理工作;市发改局主动协助办理项目报批等相关手续;市文旅广体局要积极向上级申报旅游项目资金并做好整体旅游规划。三是抓好详规设计。邵东已经撤县设市,围绕建设创新邵东、富裕邵东、宜居邵东“三个邵东”、打造国家级创新创业试验区、中部地区商品物流集散区、湖南轻工业振兴发展先行区“三张名片”,争创全国百强县(市)、国家级创新型县(市)、全国文明城市,弘扬历史文化、邵商文化、红色文化、楹联文化、生态文明等,以杨桥镇为次中心编织交相辉映的文旅经济核心圈。迅速行动、乘势借力,打造“文旅特色小镇”,定位“文游名镇”,秉承“一镇一策、因地制宜”的原则,立足“国宝文物、传统村落”,一核多点,以荫家堂为核,综合利用清水村、佘湖山、蒸水河等自然风光、高速高铁站、2条省道等优势交通资源,着眼未来、目标长远,坚持错位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做好远景设计。邀请高资质、有经验的专业人才,高标准编制《邵东市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详细编制《邵东市打造杨桥文旅特色小镇实施方案》《荫家堂综合开发和利用实施方案》,突出特色,推进文旅、农旅、康旅“三个融合”,擦亮“国宝文物”和“传统村落”两张名片,全力打造“杨桥文旅特色小镇”、乡村文化旅游康养生态基地,努力争创湖南省乃至全国“文旅名镇”,开创邵东市文旅产业新局面。 (二)克服弱项,强化设施建设。要在全面实现文旅产业深度融合蓬勃发展、邵阳市各县市区竞相创先争优的形势下展露头角,必须突出个性化特色,深挖整合历史文化、农业产业和旅游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塑造自身响亮品牌。一是设立邵东市荫家堂文物保护管理所。二是将居住在荫家堂及保护区范围内的住户实施搬离。三是扩建荫家堂通往衡宝路公路,再增修2条公路,一条连接省道S315、一条连接省道S342。四是新建游客服务中心,包括牌楼、停车场、特色农产品销售市场、展览厅、餐馆、游客休息室、公共卫生厕所等。五是改造荫家堂内排水、管网、消防、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 (三)深挖文化,传播邵商故事。荫家堂大屋的第一任主人申承述兄弟。前后历经六年,建造荫家堂,是他父亲申源斋的遗愿。荫家堂前,蒸水河流过。1938年衡宝公路修建之前,蒸水是连接宝庆与衡阳的主要水路。凭着便捷的水路运输,申家传统的粮食贩运生意旺盛百几十年。申记粮船一艘艘顺蒸水东流至湘江,入洞庭,北上湖北等地。走进荫家堂,寻根邵商文化。民间流传的荫家堂主人申承述父子的故事,彰显了邵商辉煌。薪火相传、敢为人先,邵东素有“商贸之城”“百工之乡”“ 民营之都”的美誉。“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邵东人;哪里有邵东人;哪里就有市场。”现今,遍及全球的邵商达40万人。“荫家堂精神”有三:“吃苦耐劳精神”;“开拓创新精神”;“勤俭持家精神”。这三种精神就是邵商文化的精髓。荫家堂是邵商文化的根,我们一定要把前人留下的“根”保护好、开发好,让邵商文化、邵商精神更加发扬光大。一是创作长篇小说。根据邵东人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特点,勇于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勤于针挑黄土、持家兴业,追溯古时前人的美德,以荫家堂主人申承述兄弟为原型,组织编写长篇小说。并改编电视剧。再现一代彪炳千秋的邵东商魂、一场艰苦打拼的豪迈商战。二是打造大型实景剧。以荫家堂为背景,打造大型实景剧。再现清朝经营大米、生意越做越大、帆船浩荡北航长江的历史盛况,全景展示中国邵商辉煌历史。 (四)突出特色,创新文旅融合。有创新才有发展,有创新才有生命力。一是改造美化堂前水塘。将荫家堂大坪前的水塘扩建成荫家湖。由人工改造成水面面积数亩,平均水深数米。设国宝路、清水路、环湖东路、环湖西路绕湖四周。二是开发建设生态公园。将荫家堂背后的凤凰山建成一个融文化、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生态绿色公园。三是全力改观周边农田。将荫家堂周边10000亩农田改造为“时节花卉旅游景区”。以油菜花、荷花、稻花等为景,让游客沐浴四季花海,畅游蒸水河。四是科学规划改造河道。坚持历史性、文化性和乡土性原则,提炼和运用文化元素,拓宽改造野鸡坪镇粮仓至荫家堂段15公里蒸水河。清疏河道淤泥,整修加固河床;修好两岸河堤,堤岸栽植苗木和花草;在两岸安装照明灯;在两岸兴建架设游览桥等。通过打造“十里河道景观”“蒸水河风光带”,推动绿色GDP,促进现代生态文化旅游发展,使之成为邵东市一道靓丽的乡村风景线。五是整合资源开发利用。荫家堂旁边有省级风景名胜区佘湖山,山上有佘湖山生态文化旅游公园,山上的“云霖祠庭”由唐玄宗赐匾题字,千百年来香火旺盛,富有“小南岳”之称。一则可在佘湖山上修建观景台、瞭望塔,二则专修一条佘湖山至荫家堂的直达公路,三则在萌家堂对面设置光景台并架起索道连接佘湖山山峰,形成环形旅游圈。 (五)做大用强,提升发展后劲。文旅融合是一项非常繁复的工程,但只要抓好“龙头”,树好品牌,增强后劲,文旅融合发展的示范效应就会显现。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行业强势的、信誉度高的、实力雄厚的上市公司、全国大型文旅企业来邵投资。二是提炼特色文化元素。以国宝为推手,通过整合文化资源,精心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服务旅游环境,提升“软硬”实力,努力创造深受广大旅游者喜爱和欢迎的文化旅游品牌,实现文旅融合发展的双赢效应。三是加强文旅平台营销。增强文旅产品内涵,让文化可观可感。加强各部门之间文化旅游沟通协调,形成合力,下好文化旅游这盘大棋,不断提高邵东市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做好“龙头”文章,打造“杨桥文旅特色小镇”,弘扬邵东精神、讲好邵东故事,建设邵东文旅大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