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大扶贫,贵阳再出发

[复制链接]

9094

主题

9193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65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16 14:51: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游客在乌当区新堡布依族乡王岗村与当地布依族村民对歌同乐。


 乌当区新堡布依族乡松树林传统的布依族织布工艺促进了旅游业发展。


游客在乌当区新堡布依族乡福韵王岗跳竹竿舞。


为整合教学资源,提升农村教学质量,乌当区将北部4所乡镇中学整合,建立乌当第三中学。图为学生在吃早餐。


焕然一新的新堡布依族乡松树林生态农家。

  热点解读

  岁末年初,贵阳市召开全市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工作推进大会,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到2020年,贵阳市农村低收入困难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整体超过6500元,在全省率先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十二五”以来,贵阳通过省级全面小康达标验收,全市提前5年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38.3万贫困人口、432个贫困村脱贫摘帽,在全省率先实现“整市脱贫”,率先消除绝对贫困。

  贵阳市在《意见》中提出,按照“高一格”的要求,千方百计巩固脱贫阶段性成果,将工作重心由消除绝对贫困向全面提高农村低收入困难群体收入和生活保障水平转变,实现“六个确保”:确保每一个低收入家庭危房都能得到修缮;确保每一个低收入家庭都能吃得饱、穿得暖;确保每一个低收入家庭劳动力都有活干、有收入;确保每一个低收入家庭孩子都有学上、上得起学;确保每一个低收入家庭病人都能得到医疗救助;确保农村低收入家庭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得到足够关爱。勇于担当起全省大扶贫战略的“火车头”、“发动机”,全力推动民生保障实现新突破,为全省创建全国扶贫攻坚示范区当好示范。

  按照《意见》提出的发展目标,从2016年起,农村低收入困难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每年高于全市3个百分点,到“十三五”期末,基本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2016年,农村低收入困难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整体越过4300元,实现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2018年,农村低收入困难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整体越过5300元,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为确保上述目标实现,贵阳市将大力实施扶贫“十项行动计划”——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行动计划。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健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机制。积极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允许农户通过宅基地集中利用合作或入股方式发展乡村客栈、农家乐等休闲农业,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大数据引领精准帮扶行动计划。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建立用数据决策、数据管理、数据考核的精准管理工作机制,提升大扶贫精准度。

  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推进农村道路基础设施等改造,每年打造一批美丽乡村“提高型”示范点,将贵阳农村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家园和市民休闲乐园。

  产业就业帮扶行动计划。做特做精都市现代农业,加大对农村低收入困难群体的就业创业支持。到2020年,建成50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30个市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教育帮扶行动计划。继续压减8%的行政经费用于支持教育,各级教育经费继续向农村倾斜,对农村低收入困难家庭学生实行免费技能培训,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家”。

  医疗健康帮扶行动计划。提高低收入群体医疗健康保障水平,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

  社保兜底帮扶行动计划。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确保每一个低收入家庭都能吃得饱、穿得暖。持续提高农村低保标准,稳步提升托底保障水平,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

  财政金融帮扶行动计划。组建市、县两级扶贫开发投资公司,成立市级扶贫开发基金,用于大扶贫战略行动及相关产业发展。

  社会力量结对帮扶行动计划。建立市级结对帮扶责任制,开展企业结对帮扶活动,开展各民主党派及驻筑部队参与结对帮扶,倡导、鼓励和动员其他社会力量参与结对帮扶活动。

  党建帮扶行动计划。深入开展遍访帮扶活动,选优配强基层干部,加强干部大扶贫战略行动帮扶考核,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推进集体经济发展。

  经验实例

  发展山地高效农业  加快脱贫攻坚步伐——贵阳市乌当区扶贫开发见闻

  通讯员韩雪

  核心提示

  近年来,乌当区围绕“精准扶持、精准管理、精准脱贫”三个方面,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开发工作,以大扶贫格局推动该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加快该区贫困人口脱贫步伐。一方面结合全区贫困人口分布散、缺乏劳动技能和资金投入的特点,创新脱贫新模式,积极申报扶贫项目,以实施扶贫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基地建设,通过项目解决贫困人口脱贫问题,确保贫困人口脱贫工作落到实处;另一方面,通过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从根本上实现脱贫。同时,及时组织力量深入帮扶村,将全区贫困户纳入全区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结对帮扶名单,落实一对一精准结对帮扶。截至目前,乌当区切实做到帮扶措施的精准落实,实现了贫困户帮扶工作全覆盖。

  绿水青山富农家

  深冬时节,午后阳光照耀着乌当区下坝镇岩山村,新颖的围墙画、古朴的凉亭和长廊、别致的护栏,将村寨装点得如诗如画。

  “过去整个寨子都是烂瓦房和茅草房,路也不通。”岩山村翁簸组村民刘玉碧介绍,翁簸组坐落在半山坡上,土地少且贫瘠,过去大多只能种植玉米和黄豆,收入很低。

  为解决当地贫困、落后的面貌,乌当区派出农技人员进驻岩山村,实地考察土壤和气候环境,认为当地适合种植经果林。2003年,乌当区引进500亩黑珍珠樱桃树苗,免费派发给村民并指导试种,樱桃产业从此逐年发展壮大,成为当地村民发展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

  “没想到小小的樱桃真的给我们带来了盼头。”刘玉碧说,2006年,她种植的3亩多樱桃挂果,之后年增加3万多元的收入,她不再让丈夫外出打工,夫妻俩一起在家种起了樱桃,将种植面积扩到5亩多,2014年卖樱桃的纯收入就超过了5万元。

  如今,整个岩山村几乎家家都种樱桃。目前,岩山村共种植樱桃3000多亩,年产量6万公斤,产值达120万元,成为乌当区樱桃种植的核心区。

  近年来,乌当区以建设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和3个“5个100”工程省级重点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为载体,着力发展以“休闲观光”和“特色精品”为主体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确保每个村有1至2项主导产业,每户有一项稳定收入来源,切实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该区持续实施的新堡铁皮石斛、百宜折耳根种植基地与新品种开发等20多个扶贫项目,已投入扶贫资金3840.9万元,吸纳企业投入上亿元,项目覆盖1970余户6600多人。

  美丽乡村惠乡亲

  虽然是冬季,但是乌当区新堡布依族乡马头村松树林组村民韦明亮的农家乐依旧十分红火,连续几个周末都接到贵阳市民预订吃庖汤和羊肉的电话。

  今年夏季,松树林组接待游客达5万人次。“过去的松树林组道路不通,村民主要的收入靠外出打工。”韦明亮说。

  2011年起,乌当区投入扶贫专项资金700余万元,拓宽硬化道路,治理河道,对村民的房屋实施立面改造和庭院美化。对有发展意识和发展基础的村民,该区每户补助5万元扶贫资金,扶持发展乡村旅游。如今,松树林已成为一个新的乡村旅游景点。

  “在外打工收入很不稳定。”村民罗必武在返乡之前,长期在贵阳市周边打零工。听到家乡发展乡村旅游,他回乡开起了农家乐。

  围绕生态扶贫,乌当区在马头村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使生态经济成为当地贫困村寨群众增收的来源之一。如今的马头村不但有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整洁的村容寨貌,还有1500亩葡萄、300亩草莓、500多亩艳红桃和600亩樱桃。

  乌当区坚持推进扶贫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齐头并进、与发展乡村旅游有机融合,把旅游扶贫纳入全区扶贫工作总体规划,利用青山绿水和民族文化资源,统一规划,多元投入,强化培训,延伸产业,打造品牌,倾力发展乡村休闲观光旅游,带动乡村贫困群众致富。2011年以来,争取省级乡村旅游扶贫开发专项资金960多万元,成功打造出新堡花海大寨、羊昌黄连等多个民族特色村寨,成了贵阳休闲观光旅游的热点,推动了乌当区旅游业的跨越发展。2015年,乌当旅游实现接待游客人数80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17%,实现旅游收入42.1亿元,同比增长19%。

  素质提升拔穷根

  石先祥如今成了新场镇尧上村返乡创业的大红人,在他的帮助和带领下,尧上村的农副产品通过天天果蔬汇电商平台,成为炙手可热的网购产品。

  从小在尧上村长大的石先祥,大专毕业后一直在浙江台州从事汽车配件生产,年薪达16万元。尽管事业小有所成,但他一直心系家乡的亲人。

  “我就是想回来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于是石先祥返乡创办了众鑫联盟农业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引导村民进行农产品标准化种植养殖,将新场镇的农副产品向外销售。目前带动村民销售新场镇农副产品60余万元。

  近年来,乌当区高度重视引进实用性人才,在增加扶贫对象的“造血功能”上下功夫,把提升素质作为脱贫致富的有效手段,推动贫困人口素质提升。积极组织科技、教育、卫生、文体广播、农业、畜牧等部门给帮扶村送科技,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

  “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因贫失学,要确保贫困家庭稳步脱贫。这是乌当区确立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目标。”

  乌当区委书记常文松介绍,乌当区正着力构建覆盖全区所有农村贫困人口教育发展的倾斜扶持工作机制,保障农村贫困家庭孩子受教育权。到2016年,实现所有贫困家庭学生应助尽助、应贷尽贷。到2018年,让有接受职业教育需求的贫困家庭子女都能获得职业教育,确保贫困家庭稳步脱贫。到2020年,力争所有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农村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0%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以上。

  亮点点击

  “7+2”同心扶贫工程创新社会扶贫方式

  本报记者杨静

  贵阳市委发出向贫困“死角”、贫困村宣战,打造贵阳扶贫开发升级版的号召后,贵阳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等积极响应。

  早在2014年4月,经贵阳市政协、贵阳市委统战部与贵阳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认真研究,决定由市各民主党派、市工商联、共同在花溪区高坡、马铃两乡开展“7+2”同心扶贫工程。

  “7+2”同心扶贫工程结合《贵阳市扶贫开展攻坚行动计划》,采取“包片定点”的方式,实行“精准化扶贫”,决心用2年时间,使这两个贫困乡18个贫困村整体脱贫。该活动开展以来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7+2”同心扶贫工程启动以后,贵阳市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等多次深入扶贫一线进行调研,并请市果蔬商会专家就该乡地质条件和气候进行论证,结合当地实际,彻底改变以往直接向贫困户捐钱捐物的传统模式,充分依托商会和农业实体公司,以“商会+项目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立公司、村支两委、农户三方利益共同体,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打造一种全新的农村产业扶贫新方式。

  该工程不仅在精准扶贫产业发展方面对花溪区给予大力支持,还在高坡乡、马铃乡帮助做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小城镇建设、交通、卫生、教育、文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发展等方面的资源整合和资金投入,仅在高坡乡就协调投入资金2000万元以上。

  为更好推进“7+2”同心扶贫工程,花溪区专门成立“7+2”同心扶贫工程指挥部,由区政协安排一名副主席任指挥长,定期不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7+2”同心扶贫工程项目落实及跟进相关事宜。“7+2”同心扶贫工程已成贵阳市支持花溪区扶贫开发的重要力量。

  息烽县深化医疗救助推进精准扶贫

  通讯员罗建普王青

  2015年7月以来,息烽县抓住省级试点“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保障水平促进精准扶贫”机遇,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对11类保障对象进行精确分类、精准服务、精准救助,政策惠民便民效应凸显。目前,息烽县“医疗精准扶贫”医疗费用保障平均水平为90.43%,高于省定90%的保障目标。

  实施医疗精准扶贫,精确分类是前提。根据省级实施方案和细则,息烽县把特困供养人员、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保人员等11类群体纳入“医疗精准扶贫”政策保障范围。结合部门职责,县卫计、民政、扶贫等单位负责对11类保障对象进行资格认定,并纳入县级服务平台进行统一管理。

  在此基础上,该县整合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险、计生医疗扶助、民政医疗救助和大病商业保险各块资金,通过构建“多重医疗保险”,使对象政策范围内医疗保障水平至少达90%。而低保里的长期低保户和80岁以上低保户、精准扶贫建档立卡中的重大病患者等特殊群体医疗保障水平则达到100%,意味着这类群体就医看病将“全报销、零负担”。

  息烽县医疗精准扶贫是改革创新的点睛之笔。以往,群众就医时“合医”费用可在定点医疗机构即时报销。但民政或计生保障群众报完合医费用后,却要经过医院开发票、乡镇出证明、相关部门审查核实等环节,才能申领到有关救助款项,特别是由保险公司实施的大病商业保险更要跨年报销。这就导致群众报销费用要多跑部门、多跑路、多垫付资金,甚至有些群众不清楚报销程序,政策范围内该报的费用都没报。

  息烽县以推进医疗精准扶贫为契机,充分运用大数据打造新农合服务平台“升级版”。使用多年的新农合软件升级为“息烽新农合民政医疗救助计生医疗扶助精准服务平台”,所有保障对象信息在“平台”内可精准识别。同时,把新农合、民政、保险公司、计生、扶贫等单位医疗资金统一整合,除大病保险外,群众在县内13家定点医疗机构报销医疗费用实现一站式一次性办结。围绕县级“新农合精准服务平台”建设,息烽县下步还要加大部门资源整合,让11类保障对象应保尽保,都能享受到“一站式、一键结算”服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盛世湘黔网》www.cnssxq.com传承湖湘文化  网聚湘黔精英,加强民间交流,助推湘黔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