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7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身为一个湖南人,你了解的是一个真实的湖南吗?

[复制链接]

9094

主题

9193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60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4 23:49: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size=0.17]湖南,这个位于洞庭湖之南的省份,近百年里涌现出无数风云人物,大家都不陌生。湖南简称“湘”,是因为纵贯湖南全省的湘江,人们也经常用“三湘”、“三湘四水”来代指湖南,如湖南有一版报纸就叫《三湘都市报》。
[size=0.17]关于湖南的近现代荣誉是不胜枚举,确实,作为一个湖南人,是有资本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的。显然,我也是如此。毕竟,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故乡、“三湘四水”、“惟楚有才”、“湖广熟、天下足”、“无湘不成军”、“湘菜文化”……任何一条摆到桌面上都是震古烁今的。但是,每一个湖南人自豪之余,真的就了解真实的湖南吗?
[size=0.17]三湘四水
[size=0.17]湖南又称“三湘四水”,可湘江只有一条,那“三湘四水”到底是指哪三湘,哪四水呢?
[size=0.17]关于三湘四水这个问题,尤其是三湘是哪三湘的问题,有很多种说法,一直莫衷一是,但是对于“四水”倒是没有什么争议。我们就将三湘的问题放一放,先说说“四水”。翻开湖南省的地图,就能很清楚地看到湖南境内最大,影响最广的四条河流:湘江、资水、沅江、澧水,这就是“四水”。




[size=0.17]从地图上看,“四水”几乎贯穿湖南的每一个地级市,除了最西北的吉首市和最东南的“船到郴州止”的郴州。众所周知,中国的历史文化的本质是农耕文化,都是沿河发展的,从黄河文明到长江文明,山区一直都是不受待见的。可见,湖南的“文化苦旅”是多么的艰辛。而吉首、郴州等大部分城市的经济发展轨迹更是深刻地印证了这一点。不要拿现在的城市面貌来抬杠。这首先要感谢铁路、公路和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归根到底,无论从文化还是经济的角度来看,湖南的底蕴和发展都是比较落后的,是小众的。
[size=0.17]“四水”一路向北,最后归入浩浩汤汤的洞庭湖。洞庭湖横跨湖南、湖北两省,这也是两省分别命名“湖南”、“湖北”的原因,而不是以“长江”为界,否则,则应该称为“江南”、“江北”了。
[size=0.17]关于“三湘”,则有很多种说法,总结了一下大概有以下四种:第一种认为是指漓湘、潇湘、蒸湘;第二种认为是指潇湘、沅湘、蒸湘;第三种认为是指下湘、中湘、上湘;第四种认为是指湘东、湘西、湘南。你认同哪一种呢?
[size=0.17]个人比较认同第一种说法!漓湘,不更应该是指广西与永州搭界的那一片地方吗?是的,没错。事实上,在历史上广西与湖南永州(零陵)一直就纠缠不清,在广西与湖南划清界限之前,这一片土地都是笼统地属于“湖南”,从秦始皇设立郡县制开始,到隋朝的府县制,再到后来的路县制,永州(零陵)都包括这一片土地。湘江的源头也应该在今广西境内,南北分为漓江和湘江(这个起名,明朝的时候有地理学家作出过注释,南北相离,各自加水,变成漓、湘)。
[size=0.17]而我更愿意相信,湘江之所以被称为“湘”,是因为古代相国或相州的人被发配到这蛮荒之地,为纪念家乡,把逐水而居的那条河加三点水取名叫“湘江”(考虑到中国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是由北向南)。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湖南之所以被简称成“湘”与“湘江”是脱不开干系的。
[size=0.17]所以,与湘江交汇的漓江、蒸水、潇水及其周围的地方被简称成:潇湘、蒸湘、漓湘。而以此“三湘”代表湖南的本土文化是具有代表性的。
[size=0.17]为什么不是沅湘?澧水、资江呢?对不起,这些地方历史以来都属于古荆州(湖北)。不具备代表性,而且,与湘江的交汇也不明显。而文化名片一般都具有集中性才有代表性。
[size=0.17]惟楚有才




[size=0.17]上大学时,我介绍自己的家乡时就喜欢引用这句名言——“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以此标榜家乡文化的源远流长、底蕴深厚。而后来,尤其是近些年,我更喜欢“湖湘文化”的提法。
[size=0.17]这是岳麓书院的一副门联,名满天下。因为楚国曾经有800年历史,古楚文化有几千年的积淀。一个“楚”字就是无限荣光。近些年,湖南、湖北为了“楚文化”这张名片争得面红耳赤。
[size=0.17]事实上,楚文化包括:巴楚、荆楚和湘楚。四川重庆早就不跟你们争了,早就把巴楚文化改成了巴蜀文化。古代的楚国更是包括今湖北、湖南、江苏、河南、安徽、山东、四川(重庆)、贵州不同大小的土地。譬如,著名的“西楚霸王”项羽就是现在的江苏人,人家是楚国贵族出身。江苏打“楚文化”的招牌吗?当然,楚文化的集中点还是在湖南、湖北交接(洞庭湖四周)。
[size=0.17]楚,这个名字是有来历的。楚国的祖先主要是熊、芈两姓,随周反商,却又在周文王时期被发配到今湖北秭归(屈原故乡)一带。被称为“蛮夷”。历代先人励精图治、筚路蓝缕,终成大国。而开国君王的母亲在生他的时候,难产而死。巫师变用荆(亦为楚)裹了尸体。为了纪念母亲,所以把国号定为“楚”,而现在的湖北历史主要也就是荆州。随着楚国的历代君主不断开拓进取,不断开拓进取,楚国一路扩张、迁都,楚文化也随之扩散,慢慢覆盖了后来几个省份的地区。但是其源头和核心是在今湖北,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size=0.17]当然,也有人认为楚人的祖先是祝融,而祝融是湖南南岳的神,所以湖南才是“楚文化”的源头。所以,湖南才有争楚文化的底气。除此之外,我确实没有找到湖南才是孕育楚文化的土地的理由。
[size=0.17]历史以来,我不敢说湖南一直隶属湖北,但是,湖北一直是湖南的老大哥,这是千真万确的。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到汉朝时期的荆州,一直到康熙三年正式提出“湖南省”的说法,湖南何曾摆脱过湖北的影子。随举一例,科举时代,湖南的考生参加乡试(全省统考)都是要到今武汉才行的。
[size=0.17]而且,清朝以前,湖南的历史名人(存在感)真的是屈指可数。蔡伦?——太监,人品恶劣,柳宗元——被流放,周敦颐、黄盖等人都是沾了零陵古郡的风水,贾宜是被憋在长沙放光芒的,王夫之是隐世避难躲在衡阳的……
[size=0.17]这一切,源于中国文明首先是中原文明,是黄河文明,是长江文明,是平原文明,湖南的山地文化是老树发新枝,是后起之秀。当然,说起少数民族文化,湖南可能是大哥级别的。
[size=0.17]说到这,我想我为什么不喜欢湖南人打“古楚文化”的招牌,原因应该清楚了。湖南,确实蕴含了一些古楚文化,但是湖南真的不能代表“楚文化”,甚至不曾是是真正的重心。
[size=0.17]“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理解有很多角度,但的的确确不能用这样一句话去炫耀湖南近现代的人才辈出。
[size=0.17]无湘不成军




[size=0.17]这句话的起源可能是从太平天国运动开始说起的。的确,一个湖南,半部中国近现代史。就中国近现代史中湖南人震古烁今的贡献和表现来说,确实一点也不过分。湖南人保家卫国、开疆拓土的贡献确实史无前例,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蔡锷、黄兴、宋教仁、毛泽东、贺龙、罗荣桓、彭德怀、刘少奇……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满了祖国江山的王冠。
[size=0.17]“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
[size=0.17]“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size=0.17]“广东人革命,湖南人流血”
[size=0.17]“湖南是东方的普鲁士”
[size=0.17]衡阳保卫战、长沙保卫战、常德保卫战打得日本侵略者心生惧意和敬意
[size=0.17]衡阳是全国唯一的抗战名城,芷江机场是受降日本的地方
[size=0.17]当然,还有湘西剿匪……
[size=0.17]为什么说“无湘不成军”:一是因为湖南人会打,二是因为敢打,三是因为湖南人难打。
[size=0.17]然而,在湖南人的功绩被广泛认可的同时和背后,“无湘不成军”不是炫耀的借口,也不是抹杀他人的抹布。
[size=0.17]不是还有一句话叫“无川不成军”吗?“将军县”湖北不是也有几个吗?“十大元帅”四川不是有四个吗?抗日战争四川不是牺牲战士最多的省份吗?广西的“狼兵”不是没有出一个叛徒吗?陕西的延安不是真正的革命摇篮吗?“东北抗联”不是可歌可泣吗?……
[size=0.17]人总是很容易陶醉在自身的光芒之中,却很难同时去肯定和承认别人的重要和价值,更难的是,在享受荣誉的时候,同时清醒地思考背后的原因。
[size=0.17]湖南人的性格“吃得苦、耐得烦、不怕死、霸得蛮”。为什么?因为湖南是山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山区文化和生存条件养成和逼成这种性格。山区人,要生存、要发展就要敢于“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而且,由于拥有的本来就不多,就更不害怕失去。以湖南举国文明的邵东人为例,为什么会做生意——穷,逼的呀!当然,山区不止湖南一个省,为什么广西、贵州等省份就没有这么光彩夺目?这是一个文化属性的问题,这里就不详细探讨了。
[size=0.17]总而言之,“无湘不成军”是一种至高的荣耀,也是一种沉重的灾难。当思量,当反省,当奋发,当激励。
[size=0.17]湖广熟,天下足




[size=0.17]很多湖南人喜欢用这句话来标榜湖南是鱼米之乡、物产丰富。这句话确实没有什么错,从明朝开始,湖南湖北确实是国家的粮仓,确实是产粮大省。
[size=0.17]但是:
[size=0.17]一,请记住,这句话的前身是“苏湖熟,天下足”。主要是指江苏、湖北地区,湖南只不过挨了个边。
[size=0.17]二、“湖广熟、天下足”,湖广地区指的江汉平原,江汉平原主要指如今的哪些地方?请自行脑补或查阅。
[size=0.17]三、“湖广熟,天下足”的背后有多少血与泪?湖南人口的迁移史可以去查一下,“江西老表”的称呼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湖南、湖北、贵州、四川的语音体系大同小异?
[size=0.17]但是,世事无常,无巧不成书,最后还是一个湖南人袁隆平老先生让天下人“吃饱了撑着”。
[size=0.17]而且,成为粮食大省背后的原因往往是贫穷和苦难。当然,这种在苦难中坚信“人定胜天”的乐观和进取的精神是值得我们骄傲的。然而,这并不代表湖南有在资源和经济方面炫耀的底气。
[size=0.17]小结




[size=0.17]正是因为我是一个湖南人,我深爱着这一片土地。所以我越来越主动,越来越深入地去了解这片土地背后的故事,这片土地的气质和精神。正如,我们时常会羡慕一些成功者身上那炫丽的光彩,却从没有认真地思考过这种光彩背后的辛酸与苦难、汗水和泪水。
[size=0.17]我为“湖南”感到由衷的自豪,我也希望更多的湖南人能在这片土地上找到归属感、自豪感。同时,我也呼吁大家不要只看到“湖南”光彩夺目的影子,我自我膨胀、得意忘形起来,了解真实的、真正的湖南,也许正是我们有意义地正视自己的开始。
[size=0.17]湖南为什么旅游风景多?湖南为什么少数民族多?湖南的新化县为什么叫新化?为什么“船到郴州止,马到郴州死”?湖南还有多少贫困县?为什么“衡阳雁去无留意”?……
[size=0.17]湖南,让人认知的不仅仅是一连串的符号、名字和成绩,更应该是一种精神、一段历史、一种文化……
[size=0.17]而我也无法把湖南的点点滴滴写得面面俱到,只能是边说边学,边走边看!
[size=0.17](来自网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盛世湘黔网》www.cnssxq.com传承湖湘文化  网聚湘黔精英,加强民间交流,助推湘黔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