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9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抗战时期的长沙:古老蛮风"以布缠头"者常现街头

[复制链接]

9094

主题

9193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60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6:30: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图为南门口一位吃粉的可爱小女孩。晚清民国初,长沙人时兴吃碱面,抗战爆发,面粉来源断绝,长沙流行吃米粉,直到现在。
  图为今天潮宗街麻石街。抗战时期,长沙大街小巷到处都是麻石街。沿海内迁汽车涌入长沙,压垮麻石街,造成长沙出行难。
  抗战爆发后,沿海城市人口内迁,上海、南京、北平、天津等地的文化人纷纷来到长沙,在他们眼中,抗战初期的长沙,到底是个什么“样范”呢?
  
  古老蛮风“以布缠头”者常现长沙街头
  抗战初期,战火波及,中国沿海大城市人们纷纷内迁,他们惊奇发现,长沙城内仍保留古老蛮风,即使着装亦有体现。
  常任侠在日记中记道,长沙城内,除少数有钱人戴新式帽子外,出没于这座城市人群仍以布缠头。人们喜戴环圈及藤制约腕。
  实际上,当年用布缠头出现长沙城市人群,来自洞庭湖区或湘东湘中山区。他们用粗帕缠头,后颈处还垂下一截帕子,据说湖南冬天北风凛冽,颈椎为人体最脆弱之处,为防冬季“剁脑壳”西北风,故以布缠头,还须保护人的后颈根。
  著名作家茅盾抗战初来到长沙,送儿女在长沙就读。大女儿亚男考入周南女中,儿子阿桑经朋友介绍面试于经武门外岳云中学。当面试后即将离开学校办公室,一粗鲁男子喝住他们,说他儿子不能入学。茅盾正大惑不解时,粗鲁男子解释,他是体育教师,学生入学,头一件事先要剃个光脑壳。茅盾始觉虚惊一场。当时长沙男子中学,多数要剃光头,这又是长沙一种奇异风俗了。
  与奇异风俗相反的是,长沙城内公务员,着装统一整齐,精神风貌竟超过一些大都市。张治中即为省会公务员制定“省服”,其式样为:学生帽、中装短衫、中山装裤、黑袜黑布鞋或黑皮鞋。
  
  半甜半咸鸳鸯饼很为朱自清称道
  上世纪90年代初,长沙著名点心大师张力行在山东济南表演厨艺,他为店家制作一款鸳鸯饼一经推出,即引排队抢购。但,长沙传统鸳鸯饼,今已在长沙销声匿迹。
  抗战初,著名散文家朱自清从北平“逃”到长沙。一日,清华大学同事陈岱孙邀他同游天心阁,他们吃到极味美的煎馅饼,这种馅饼一半咸一半甜,故称鸳鸯饼。
  其实来自清华、北大的中国一流文化人在长沙于美食上均有惊异发现,长沙不但以吃辣椒闻名,更随处可发现美食。吴宓、常任侠等在日记中反复写到长沙有全国最好吃的小吃——酒酿蛋,翻译成长沙话,即甜酒冲蛋。
  李合盛、潇湘酒店、三和酒家、岳麓山下孔家店,其菜肴均为抗战文化名人激赏。郭沫若在《洪波曲》称颂长沙席面三大特色,桌面宽,筷子长,汤匙大,众所周知,不劳赘述。画家叶浅予最喜吃湘江河街墨鱼炖肉、大盘寒菌、炖牛肉,尤其牛肉粉,一到长沙,他必吃一大碗解馋。叶浅予对长沙席面筷子长亦大有所感,说,自抗战爆发,他便不画漫画“王先生”,不然,以长沙席面竹筷长为题材画出来,倒是极好笑料。
  
  青年会房子灯光明亮奥妙在屋顶
  毕竟是战时,沿海难民像洪水开闸纷纷流到长沙。长沙市区常住人口战前仅20万人,截止到1938年4月30日统计,已达51万,最高峰值竟高达80余万人。人口大膨胀,带来租房难。漫画家丰子恺逃难长沙,一家老小十余口借住妙高峰北麓旭鸣里1号萧家一小屋,丰子恺即谢天谢地,有地方住了。
  后成为著名社会科学家的周有光,只身来长沙,在长沙《力报》做晚班编辑,住房紧张,只得睡在报社编辑室一小帆布床上,以报社为家。
  后长沙中国银行经理为周有光在紫荆街青年会找到一间小房子。周有光发现其生活变得异常“光明”起来。起先在报社,周有光就发现,长沙一到晚上,家里电灯,办公室电灯,都像鬼火一样,微弱得很,只能让人勉强在黑暗中看到东西。报社晚上须另备火油灯照明才能写稿看文章。青年会却是例外,这里灯光明亮。美国人在屋顶装有一个风车发电,青年会电量充足,当时长沙无公共自来水,但青年会用电力抽取深层地下水, 这里能流出干净自来水。就是长沙青年会晚上明亮的电灯和干净的自来水,刺激了年轻的周有光,使他感到:中国必须向现代化前进。
  
  长沙忙着修缮汽车压垮的麻石街
  抗战前,整个长沙城仅数十辆汽车。抗战爆发后,沿海大城市汽车像蝗虫般涌入长沙城。城内道路多为麻石街,上面为麻石人行路,下面是沟渠,汽车大量涌入,直接后果就是大量麻石街被压塌,长沙得花费巨大力量修街。
  人力车在外地教授眼中更成刺眼“风景”。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说,长沙人力车夫在街上慢吞吞像散步,绝不肯拔步飞奔。如果你要他跑得快一点,他准会对你“犟句嘴”:“你老下来拉吧,我倒要看看你老怎么个跑法。”
  蒋梦麟说,不要从车夫拖车慢就认为长沙人慢性子,恰恰相反,长沙这座城充满矛盾性和分裂性。来到长沙,人们时常又会在公路车站上,看到那里写着“不要开口骂人,不要动手打人”的标语。很显然,当时长沙人的性格是急躁的,且不太文明。文/任大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盛世湘黔网》www.cnssxq.com传承湖湘文化  网聚湘黔精英,加强民间交流,助推湘黔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