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1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推进长沙北去 建设“长岳益”现代生态智慧城

[复制链接]

9094

主题

9193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60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23 21:31: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推进长沙北去 建设“长岳益”现代生态智慧城2014-08-23 11:52:44 来源: 红网(长沙) 



当前,湖南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部”战略新定位,长江经济带建设湖南位列其中,国际和沿海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四大区域板块全部上升到国家区域发展的战略层面,等等。该如何推进国家级战略协同融合,放大“一带一部”优势,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成为当下湖南面临的新的重大宏观战略选择。笔者建议,落子长沙北部,在长沙望城、开福与长沙县的北部区域和岳阳湘阴、汩罗南部及益阳赫山、资阳东南部等交汇区域,新拓发展战略平台,以此做大湘江新区,不仅将有效融合几大国家级发展战略,形成政策累积叠加效应,而且能凿通长沙北向出海口,依托“黄金水道”几何级的扩大长沙首位效应,使长沙及洞庭区域顺势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驱动湖南发展从长株潭“单极”到长岳益“双核”嬗变,实现湖南空间战略格局由“囿于中部”到“南北通透”的华丽大转身。

一、重要意义

1、从平台看,是协调融合全湘几大国家战略形成政策累积叠加效应的战略抉择。在这轮国家战略布局的移行换步、腾挪闪转中,湖南要将国家战略红利最大化,就要突破几大国家级战略在主体对象、发展目标与地理空间上的局限性,充分利用战略内容上的协同性和空间上的相关性,全面整合战略空间,变政策洼地为改革空间。此区域,属于“一带一部”新定位核心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等四区合一地区,处于湘江新区核心建设区与辐射区,是省会长沙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前沿阵地。几大国家战略在这里叠加覆盖,享有大量优惠政策,如在此建设战略新区,能为争取国家战略支持,提供重要依据,留足充分空间。

2、从长沙看,是借力“黄金水道”获取经济带战略红利走向“长江时代”的现实路径。100多年前,美国耗费巨资修建横跨东西、连绵千里的伊利运河,打通中部五大湖区跟东海岸的联系,将“广大的荒野魔法般地瞬间转变成丰渥土地”,带动了西部内陆与运河全流域的经济腾飞。长江经济带,纽带是长江。如果长沙顺应大转变,拉开“北去”建设中心城市的框架,跨行政区域做大湘江新区,把发展触角延伸到洞庭湖南岸,借助长江通江达海,长沙将实现港口、物流、产业有机结合,由内陆经济过渡到蓝色海洋经济,几何级扩大对周边腹地的辐射力、影响力和带动力,迎来大开发、大枢纽、大物流时代。由此,奠定长沙在中游城市群中的重要地位,实现从“五一路时代”进入“湘江时代”再走向“长江时代”的三级历史蜕变。

3、从岳益看,是借助省会辐射优势打造新增长极拓展战略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港口的生命在腹地。据专家测算,如果以公路为纽带,港口辐射半径一般在三四百公里。而以岳阳为圆心,湖北的武汉港、江西的九江港,恰恰都落在上述半径的圆内。这意味着,三港竞争,与生俱来。岳阳要打造成长江经济带“次中心”,就必须借助省会长沙的强大带动和辐射作用,做好纵深开发腹地的建设,合纵连横,抱团发展,形成以长沙为中心,以岳益为桥头堡,串起空港、水运、港口、高铁、地铁、高速公路等大物流网络,通过江海联运、铁海联运和陆海联运,实现各个物流节点的高效率衔接,把长株潭、大湘南、大湘西等更多纵深区域与长江开放经济带有机结合起来。

4、从省级看,是打通海洋通道实现南北“两翼齐飞”引领中部崛起的历史要求。区域经济竞争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最终跑赢全程的选手,不仅需要体力—城市综合竞争力,还要有耐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更要有后半程的爆发力—新增长点的突起。展望中部未来,长江中游地区必将成为连接国际国内、贯穿东中西和南北经济走廊的核心枢纽,形成世界级城市群。看清中部远景,就不难看清湖南未来的方位,也就更加明确应有的方向和作为。从地理版图上看,湖南与长三角、珠三角这两个经济最发达地区之间,几乎可以划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如果说长江经济带是干流经济带,那么,汇入洞庭湖的湘江经济带就是支流经济带。支流经济带对接干流经济带,需要找到一处撬动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撑点,以此点为中心,承东启西,接北济南,辐射全省,实现湖南经济版图的基因重组。


二、基础条件

1、从优势上来说,有其可行性

一是有较优的“通江达海、物流全球”黄金区位优势。长江黄金水道与京广交通动脉在此相交,107和319国道、京珠高速、京广铁路、武广客运高速铁路贯穿全境,全区域属于黄花国际机场30分钟辐射范围,雄踞长沙北大门,西可连成渝,北可出长江,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独特区位优势,是湖南省唯一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种物流元素于一体的区域。

二是有较好的“两江一湖、山水洲城”水系资源本底。目前10个国家级新区都是滨海、滨江、滨湖发展。此区域,南纳湘、浏、捞三江,北靠雪峰山,怀抱洞庭湖,山水纵横,湖泊棋布,南北贯通,东由城陵矶注入长江,水与城融合共生,融入国际经济循环,给予我们对这片神奇土地未来的无限期待和想象。

三是有较强的“三产协调、优势互补”产业发展基础。此区域,拥有高度协调一二三产业,即有先进制造、IT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循环经济等新兴产业,与物流配送、国际贸易、口岸通关、文化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及食品、竹器、包装、茶叶、水产等高效生态农业;拥有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望城经济开发区、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益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国家级工业园区,长沙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望城国家农业科技园等全国首批现代农业改革试验区,岳麓科技产业园、汨罗循环经济工业园、轻工产业园、湘阴工业园、长春工业园、龙岭工业园等省级特色园区;拥有以湘江航运枢纽、华电长沙电厂、黑麋峰抽水蓄能电站、岳阳石化、益阳有色金属等大能源基地,配合金霞经济开发区、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等,形成湖南省最大的物流基地和能源基地,为区域开发提供可靠保障,具有无与伦比的产业发展优势。

四是有较广的“得天独厚、无与伦比”组团拓展空间。目前,长沙原内五区开发建设用地几乎殆尽。据长沙城市总体规划,此区域处于湘江发展轴、北部发展廊带上,全域均在长沙正打造的1小时都市圈范围内。因此,推进长沙北拓不仅是长沙城镇化提质的需要,也符合《规划》城市扩大要求,契合经济发展规律,更具有先天条件:此区域为湘江下游和南洞庭湖,多为低丘陵地带,耕地稀少,林木稀疏,地质条件良好,可开发建设用地空间较大,同时居民较少,开发成本相对较低。从静态看,仅仅把10%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就有0.2万公顷左右,增值净收益平均按照3000万元每公顷保守估算,就可带来土地收益600多亿元。从动态看,如果城镇化率达到《规划》要求的81%,节约出来的建设用地更为可观,将为建设现代城市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

五是有较强的“各有所需、唇齿相依”共同对接动力。长沙出江是岳益,岳益抬腿进长沙。岳阳、益阳一直把“敞开南大门、对接长株潭”作为核心战略。而长沙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北进”对接动力前所未有。交通部信息显示,未来长江的运力将相当于20条京广线。水运、陆运、空运的成本比为1:8:10,低廉而环保使水运将成为大运量运输的首选。以上海大众为例,投产后年产量为30万辆,每天从上海运来长沙的零配件为260标箱左右,而一个40英尺集装箱水运费约2300元,公路汽车运费达1.2万元,如通过水运可以节约256万元/天。可以说,建设现代化城市应具备的区位、交通、能源、政策等条件该区域俱备。

2、从劣势上来说,有其必要性

一是基于独特地形地貌,需要充分利用丘岗资源。我省作为中部地区人口经济大省,人口多、平原少、人均耕地不足一亩,同中部大省湖北与河南相比,人均耕地面积只有这两省的70%。因此,湖南必须走大城市集约用地、集聚发展之路。国内外城市发展经验表明,如果特大城市发展不起来,势必造成摊大饼式的“城市病”;划定生态控制线,实施生态功能区建设,是锁定主城边界的有效手段。目前,长沙“城市病”的困扰初见端倪。长沙城处于从丘陵向平原的过渡地带,盆地区域已是建成区,地形地貌决定长沙要尽可能多的利用丘岗山地资源,拓展发展空间。而北部丘岗山地是天然的生态控制线,能够隔开主城新城,避免连成一片形成又一种“摊大饼”,并给城市带来高低起伏的层次感,赋予错落有序、疏密有致的内部空间。

二是资源环境制约加大,需要开发新经济增长点。当前,我省湘资沅澧四水流域,特别是长株潭所处的湘江下游地区生态环境容量变小,长沙也存在“大建设、大发展、大提升需要释放新的空间,而资源环境的制约已绷得很紧”的两难问题。据国务院最新批复的《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长沙2020年要建成千万级人口大都市。不论我们是否愿意,也不管我们主观态度如何,也不管“城市病”有多严重,未来大量人口必然会向长沙集聚,人口数量将极大增加,经济总量将成倍增长,对自然生态的介入会更深,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历史课题。借鉴历史,面对现实,展望未来,长沙工业经济发展重心必须适当北移,增加城市的生态总量,为未来人口增长、发展提质拓展空间。

三是应对中部两强相争,需要增强长沙城市能级。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城市竞争格局由过去单个城市之间,转向以中心城市为主导的都市圈之间的竞争。同居中部、山水相连、习俗相近的两大省会城市武汉与长沙,由于几乎同样的区位优势,差别不大的政策机遇,甚至趋同的产业结构,一直上演跌宕起伏的中部双城记。但捷足者固然可以先登,后来者未必不能居上。随着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来临,武汉已实施复兴大武汉战略,拉开特大型中心城市建设骨架,全面整合武鄂黄咸港口岸线,目标直指国家中心城市。长沙要赢得“德比”之战,就必须更加依靠城市群优势,后发制人。然而,长株潭城市群与武汉城市圈相比,有天然的劣势,缺乏大水运、大港口支持;如若不变,将越行越远。因此,打通出海口,拓展城市空间,增强发展潜力,尤其重要、尤其必要。

四是起底十大国家新区,需要提升湘江新区功能。追赶中的城市,更需要看清前进的方向。起底十大国家级新区,就大的经济圈而言,每个经济圈最多只有2个国家级新区。与长沙湘江新区相比,现有新区辐射区域更加广阔,核心定位更具特色。长江中游城市群中,长沙湘江新区与武汉光谷新区、郑州郑东新区、南京江北新区、江西昌九新区、合肥滨湖新区等的竞争白热化。武汉以国家中心城市的身份担起长江经济带中部支撑点的机会明显增加。因此,武汉光谷新区成为国家级新区特别是中部自贸区的可能性最大,湘江新区即使成功获批国家级新区,也需要获取更多政策性优势,使更多的优质资源和先进要素汇聚长沙,大幅度增强城市的综合经济功能,才能走在科学发展的前列。

3、从定位上来说,有其必然性

一是从中部经济地理视角看,必然将成为现代都市。此区域不仅是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腹地,而且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腹地,地处连接洞庭湖与长株潭核心地带,具有连通洞庭湖、长株潭的优势,进行整体规划与集成,盘活区域市场,聚合资源要素,未来将成为一个承东启西、联南通北的中部对外开放平台,成为长沙城市国际化的新引擎,必然也必须成为现代城市。

二是从未来区域竞争特色看,必然会纳入智慧元素。以大数据、智能制造和无线网络为代表的科学技术正加快催生新一轮产业变革。联合国2012年政务白皮书《大数据促发展》指出,“这是一个历史性机遇,新兴区域比成熟城市更具有优势—瞄准可能发生变革的前沿方向,提前布局的改造成本较低”。世界银行测算,一座有百万人口的城市,如果在投入不变的前提下初步实现信息化,将使城市的发展红利增加2-3倍。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已于2012年正式启动。我们唯有自觉把此区域放在智慧城市中来审视、来谋划、来推动,才能发挥独特的优势和价值,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三是从现代城市发展趋势看,必然要保持生态文脉。生态联保不可或缺,是大都市圈经济发展的基石。能吸引到什么样的人,决定城市能成为什么样的城市。无论是两型社会,还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或是区域本身生态特点,都决定只有坚持生态立区,实施“山江湖”组团开发,才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为湖南发展吸引高端人才、激发要素活力、增添发展动力,为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创造经验。

大建设,大发展,也是大考验;走错路,走弯路,都会辜负时代。此区域的可能定位是建成一座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并能聚集长江中游城市群资源要素的“现代生态智慧城”。古人云:“夫难得而易失者,时也;时至而不旋踵者,机也,故圣人常顺时而动,智者必因机而发”。2009年,国务院批复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年》提出实施“提北兴南”战略,将北部长沙确定为长株潭城市群重要的核心功能区和近中期建设重点区,指出要加快与岳益临港经济和循环经济联动发展。现在,湖南已迎来长沙北进最好时机,其势已成,且势在必行。

三、相关举措

1、要坚持协作活城,把握融合的梯度性。建议省政府将此区域建设纳入“十三五”发展规划,作为核心工程来谋划和推进。坚持“统一规划、总体部署,先易后难、由点到面,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原则,把握开发节奏、时序和强度,有重点、分阶段、按梯度推进。第一步,打造湘江新区经济协作区。将港口和航运作为对接点,以物流与生态产业发展为依托,整体上规划布局“一区两园”,即在湘江新区基础上,布局湘江新区洞庭西、洞庭东两大新区,形成“政策叠加、互利共赢”效益。第二步,推进一区多园跨市融合。深入推进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和产业互补对接,充分解决跨区域合作中的行政壁垒、土地、户籍、财政、税收等深层次的体制问题,形成不可逆转的融合趋势。第三步,建成现代生态智慧城。形成大湘江新区都市圈,推动湖南从功能过度集中的“单极”到形态上各自独立、功能上紧密联系的“多核”,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要坚持规划立城,突出规划的导向性。世界城市规划大师彼得·霍尔曾说:“城市个性显示城市的竞争优势,也是城市的魅力。”要将紧凑理念融入区域规划。按照“紧凑城市、开敞区域、彰显特色”的思路,推行“三规合一”,融入湖湘文的元素、山的秀美、水的灵动,留足休闲、亲水和绿化空间,配套功能更加综合、建筑更加现代、设施更加齐全的城市复合体,构建一个城廓错落、品质优美、人城和谐的社会空间。要以交通规划引导区域开发。日本东京都市圈五次大规划的一个重要经验是,形成了以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TOD模式。目前,此区域绝大多数的土地基础设施不完善,比较适宜应用TOD开发模式。建议科学论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路网路线,形成以道路工程规划为先导的一体化开发模式。要用法律法规规范区域发展。要维护城市规划的刚性,把握区域建设的脉络,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3、要坚持特色兴城,强调品质的示范性。特色就是生命力,特色就是竞争力。要建设大长沙的城市客厅。区域山水面积超过总面积的53%,是最大特质。要注重水资源的利用、山资源的开发与人文资源的融合,以湘江为轴、洞庭为环、南北呼应,精心规划、建设和经营一批环湖、沿江、依山的小城市、风情小镇、特色镇。项目设计上,要充分协调建筑与山水之美,顺其自然,不占耕地,不破山石,不堵水流,既是依山傍水、真山真水,又是浓妆山水、显山露水,更是山水交融、人水相亲,“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要创新城镇发展体制机制。要努力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降低行政成本的设市模式、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健全土地流转交易机制、城市资源消耗智慧低碳等方面探索成功路径。要探索大学引领区域布局。要借鉴西方国家以大学作为城镇化引擎的经验,建设“城市的大学、大学的城市”。要瞄准培育城市转型创新发展高端人才与技术技能人才,与国外名牌大学合作办学成立联合大学或学院,集聚一批企业科研机构与大学研究生院,建立一批集行业、学校和企业于一体的职教集团,形成资源共享、能力互补和产学研一体化的有机集合体,实现以大学带动区域城镇建设,优化区域布局。



4、要坚持产业强城,确保区域的带动性。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根基,没有产业的实力就没有城市的实力。要打造中部地区云计算高地。要实施大数据战略,重点引进云计算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物联网等产业,成立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征信公司,建设城市信息共享数据中心,引导企业建立更多的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要打造中部地区大物流中心。要推动城陵矶港、长沙新港联动融合发展,打造统一的申报、风险防控、专业审单和现场作业平台,推进通关合作一体化。要利用洞庭湖南岸天然深水港资源,建设5000吨以上的深水港或布局国际内湖港。进而,把城陵矶港区、金霞经济开发区、空港综合保税区打捆向国家申报设立港口自由贸易试验区。要打造首个中部金融结算中心。要充分利用金砖五国、中巴经济走廊、中韩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等系列合作开放战略签署以及沪昆铁路开通的契机,吸引金砖五国、韩国、东南亚等国家的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公司来区域落户,吸引各类跨国公司的结算中心、票据交换中心、区域业务处理中心、地区营运财务总部入驻发展,使区域成为在中部有影响力的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并以长沙金融产业发展区为基础,争取国家离岸金融试点政策支持,把长沙打造为全国有重大影响的金融结算中心。要设立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成立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变“补贴支持”改为“股权投入”,让财政资金实现“可放大、可循环、可评估,能精准投向”的绩效预期,为打造“三中心”提供产业支撑。

文/吴雨(作者系2011年湖南省委组织部选调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盛世湘黔网》www.cnssxq.com传承湖湘文化  网聚湘黔精英,加强民间交流,助推湘黔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